当代摩梭人族际通婚研究——基于宁蒗县永宁乡两个村的调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际通婚在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话题,族际通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民族间的平等交流,族际通婚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稳定发展是很重要的关键因素。摩梭人的母系家庭被称为人类史上母系文化的“活化石”,备受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摩梭人的族际通婚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族际通婚导致了母系家庭的消亡,影响了摩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文通过对永宁乡的两个村的调查—落水村和八七村的调查,归纳和整理了两个村族际通婚状况,认识了摩梭人族际通婚的现状。通过对摩梭人文化研究、婚姻的研究、族际通婚研究方面的了解,结合民族认同及族际通婚理论研究,认清了摩梭人族际通婚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条件等问题。摩梭人的族际通婚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泸沽湖地区的旅游开发息息相关,旅游的发展使摩梭人的族际通婚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等这阵风过后慢慢趋于平稳。从此,摩梭人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更加理智,首先他们的选择对象一定要符合大家庭的需要。其次,考虑在不影响大家庭发展的前提下确定与婚姻对象建立走婚或结婚关系,摩梭人的走婚只有在本族群之间的婚姻才有可能维持,而只有走婚这种婚姻形式才能维持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只有母系大家庭才能传承和保护母系文化。而现实中,摩梭人的族际婚姻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摩梭文化得到了保存,母系大家庭以她宽容、稳重,开放的姿态包容了与母系大家庭成员有关系的任何一个人,让跟大家庭有关系的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在大家庭里和睦相处。摩梭人所居住社区的族际通婚促进了各民族间平等相处,摩梭人与生俱来的宽广胸怀使得摩梭人与其他民族能够和谐相处。但是,族际通婚对摩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必定有影响,现在要做的是在提倡摩梭人族际通婚与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同时,呼吁每个摩梭人民具备保护和传承摩梭文化的意识,让摩梭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源源不断的流传。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纳伦德拉·莫迪及其代表的印度人民党以压倒性的优势赢得印度大选,成立了以莫迪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素以强人著称的莫迪,自组阁之日起其内外政策就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而其上台后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更是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截止到2021年,莫迪政府已经执政了近7个年头。在这7年间,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由执政初期的对华接触政策逐渐滑向执政中期的对华“问题外交”,由“问题外交”再过渡到了
学位
乌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发源于贵州境内,最终汇入长江,中途流经重庆市酉阳县境内。历史上的乌江是沟通西南各地区的一条重要水上运输通道,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乌江航运因承担重要的物资运输作用而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龚滩古镇沿乌江而建,因乌江航道中的物资需要在龚滩古镇靠岸转运,得以发展而起。龚滩以土家族居民为主,一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龚滩独特的古镇形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座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本文采用了民族学田野调
学位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现代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有良好的金融业及资本市场作为支撑力量。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借助金融的力量实现了本国的现代化,并不断实现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新兴国家也非常重视金融发展,韩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借助于史密斯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进行金融市场改革,诞生了经济发展的韩国奇迹。发展中国家也非常重视金融在推动农村脱贫、帮助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尤努斯
学位
在素有“以歌为媒”的黔东南苗族社会中,至今仍保留着被称为当地苗族婚姻“活化石”的“刻道文化”。在当地苗民看来,“刻道”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中舅权突起的见证,舅父所拥有的干涉外甥女婚姻选择的权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而这一“姑舅表亲”的婚姻习俗通过刻符记事的形式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这一压迫性质的婚姻习俗不断受到当地民众的反抗,“刻道”正是这一婚姻习俗的呈现及苗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
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国家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先后出台多部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主体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中。新乡贤作为时下新兴产生的实践主体,在基层社会在文化引领、文化解释、文化创造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以湖北省来凤县为田野调查点,笔者运用参与观察法
学位
“十八龙神”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特有的民间信仰,保留了一整套独特的祭祀活动及相关的民间叙事。长期以来,“十八龙神”民间信仰的产生,被普遍认为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的敕封,或汉族江淮移民对明初将领的纪念。许多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以此为依据展开工作,但对于这一核心问题却始终缺乏详细、系统的论证加以证明。  本文以“十八龙神”之一的“五国爷——安世魁”为线索,对这一汉族民间信仰进行了重新的调查和解
学位
本研究立足于本体论的主体间性视角,引用R.G柯林伍德在《精神镜像或知识地图》一书中提出的精神镜像理论,尝试将人与文化视为平等交互的两个主体,并在这种主体间的交互性下探讨那些成为“鬼师”的歪梳苗族人是如何对“鬼师文化”形成文化认同的。为此,笔者通过记录、分析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下坝组的曹氏苗族(歪梳苗)两代“鬼师”的人生史,以其鲜活、真实、差异巨大的生命体验为田野材料,论证精神镜像理论在民族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贯穿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文化被人类学家划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传统社会,“大传统”是由国家与士绅及市民们所掌握和书写的文化传统;另一种存在于乡村之中,乡民借由口传等方式流传的大众文化传统,被称为“小传统”。通俗地讲,“小传统”是具有草根性的,在时间影响面上它是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的,在空间覆盖面上它是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的。鄂州雕花剪纸正是这样一种“小传统
打造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许多传统村落正经历着剧烈的文化变迁。“环州大村”的个案表明:村落的建筑、火塘、饮食、婚丧、宗教等变迁和社会变革、生计方式变迁和文化传播影响有关。  随着传统村落社会结构和意义系统的改变,传统村落文化发生了系列变迁。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代媒体在环州大村不断发展,电话、QQ、微信等新型通信技术加速了彝族传统村落语言文字、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回汉民族是我国民族交往中较为密切的两个民族,张家川又是回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回汉民族关系的发展对我国以及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关系着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尤其是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张家川回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加强我国民族关系的紧密团结,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