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45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E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01月01日至2020年06月0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63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主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方案、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所有病例均采用Ann Arbor分期,病理分型采用Hans标准,采用Lugano2014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相关分析。结果:1.纳入163例患者,男性83例,女性80例,初始诊断时平均年龄54岁,中位发病年龄57岁,>60岁的患者有63例(38.65%),≤60岁的患者有100例。总体3年PFS率是55.8%,3年OS率是57.7%。据Ann Arbor分期,III-IV期的患者占55.21%。存在B症状的44例(26.99%);ECOG评分≥2分的43例(26.38%)。2.根据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的比例分别为41.72%、26.38%、22.09%、9.82%。根据NCCN-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分别占26.38%、42.33%、27.61%、3.68%。3.根据Hans标准进行病理分型,Non-GCB患者86例(52.76%),GCB患者70例(42.94%),未记录患者7例,Non-GCB型患者多于GCB型,但二者的PFS及OS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4.胃肠道(44.17%)是最常见的原发结外发病部位,其次是韦氏环(17.79%)和中枢神经系统(6.75%),三者3年PFS率分别为56.2%、55.2%、41.7%,三者3年OS率分别为58.9%、58.6%、33.3%。5.初次治疗前血红蛋白<120g/L占39.26%;存在低蛋白血症(<35g/L)占31.29%;乳酸脱氢酶升高占38.65%;血β2微球蛋白升高占31.90%。6.化疗、免疫化疗、放疗+免疫化疗三种治疗方案相比,其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接受治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的138例(84.66%)。接受至少2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其中10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62.58%),总ORR(CR+PR)为85.28%。7.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B症状、肝脾肿大、骨髓侵犯、结外受累器官个数、IPI评分、NCCN-IPI评分、LDH、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初治达CR对PFS有显著影响(P<0.05);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肝脾肿大、骨髓侵犯、结外受累器官个数、IPI评分、NCCN-IPI评分、LDH、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初治达CR对OS有显著影响(P<0.05)。8.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结外受累器官个数、血红蛋白、初治达CR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血红蛋白、初治达CR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胃肠道是最常见的原发结外发病部位,其次是韦氏环和中枢神经系统,生存分析提示原发胃肠道及韦氏环的DLBCL预后更好,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预后相对较差。2.NCCN-IPI评分对于PEDLBCL低危及高危患者的预后有更好的评估价值。3.ECOG评分、结外受累器官个数、血红蛋白、初治达CR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4.ECOG评分、血红蛋白、初治达CR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主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 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之一,在原发性肺癌病例中诊断率超过85%。NSCLC常规的治疗方案主要采取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但是因其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尚未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尽管近几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较明显改善了肺
针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COD高,难以直接排放的问题,研究了臭氧氧化(O3)、超声氧化(US)和臭氧与超声联用氧化(O3+US)三种方式降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COD的效果。结果表明:O3+US因能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而具有更好的降低COD效果。O3+US联用氧化返排液过程中,首先是臭氧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生成醛酮等物质,然后再是自由基氧化降解,返排液颜色会出现特征变化。另外研究了水样pH、超声波功率、催化剂种
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患者WHO/ISUP核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 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cc RCC 68例(Ⅰ级4例,Ⅱ级64例)和高级别组cc RCC 41例(Ⅲ级33例,Ⅳ级8例)。评价MR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异质性疾病,约占血液肿瘤的10%,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5岁,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血液恶性肿瘤。目前MM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CAR-T细胞输注治疗等。MM仍然不可治愈,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复发难治。CAR-T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疗法,取得了很好的
目的:PDAC(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胰腺导管腺癌),是公认的高度恶性的肿瘤之一,五年总体生存率仅为9%。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化疗通常是治疗早期胰腺癌的首选方案。自从吉西他滨1997年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该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胰腺癌的临床一线治疗,并开发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尽管吉西他滨广泛使用,但其耐药进展的机制仍缺乏明确的解释。本研
目的:通过分析统计全息影像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患者资料,评估全息影像技术在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疗效,为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T1期肾肿瘤并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97例肾癌患者的案例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均完成了全腹部CT检查,然后将二维的影像图像重建成3D模型,再将3D图像与
目的:重组蛋白A(Recombination protein A,RAD5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DNA双链断裂修复和维持端粒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被认为是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相对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剂,在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主要是通过抑制C-kit的持续性激活,导致下游P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儿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1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研究HSCT对AL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HSCT的33例AL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HSCT前和HSCT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但在真实世界中因患者的依从性及自身经济原因,仅有部分患者规则化疗,仍有相当一部分不规则化疗。经过化疗后获得缓解有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大部分不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选择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目
【背景与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亚型,预后良好,但往往早期死亡率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初诊早期死亡的APL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医学干预相关影响,探索早期死亡原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诊APL住院患者共计146例,分为早期死亡组(ED)和非早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