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及其他重要场合中都提到要加快推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经过前人的不断摸索,如今教学的信息化已经来到了TPACK理论为代表的第三阶段。TPACK全称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中文意义为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笔者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时发现,TPACK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微观层面——TPACK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以TPACK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动机诸多理论,尝试撰写该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再对TPACK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信息化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性的结论,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介绍了教学所处的社会背景,学生在该背景下表现出的特点,简单阐述了如今在教学信息化的主要理论——TPACK理论,简单介绍了化学教学过程存在的操作性难点。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时发现:近几年国内外对TPACK理论的研究保持较高热度;国内外对TPACK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TPACK理论的精细化、教师TPACK能力的测定和培养,对该理论的实践研究较为薄弱,但化学学科特点比较适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根据文献整理情况和化学学科特点确定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拟定了研究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本章开始介绍了TPACK理论的诞生背景及理论内涵,举例阐述了TPACK理论框架的各个要素的内涵和关系;介绍了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设计的看法,阐述了化学教学设计的含义。为了丰富本文的理论基础,创造和谐课堂,笔者还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阐述,并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这些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活动重新认识及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第三部分,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本章列举了原电池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两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对两节内容的教材地位、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信息技术角度看重难点进行了介绍,还基于教学内容对TPACK理论的部分要素进行了举例。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TPACK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灵活使用技术,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结构,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科技性人才培养作好铺垫;但因条件限制,3D全息影像技术采用了“低配版”进行代替。第四部分,基于TPACK理论的教学实践研究分析。为了确认TPACK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笔者从化学成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推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收集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的看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基于TPACK理论的教学设计的实践有利于学生化学成绩(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推理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学生群体对该教学过程持有高认可度;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认可度较高,但因其他因素导致教师实际使用情况有所差别。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经教学实践并收集数据分析后归纳出基于TPACK理论的教学设计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化学成绩、推理能力的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认可度较高,说明了TPACK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虽然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备课,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问题。结合TPACK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与研究过程中笔者的个人局限性,得出了该理论未来的发展期许。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许多从业者需要具备挖掘和应用海量数据的能力,社会对人们数据分析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颁布的高中化学新课标对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形成定量研究的意识提出了要求。化学作为一门重视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经验数据,同时也高度重视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自然学科,同样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定量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初、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定量能力的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地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课后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统一布置的课后作业所存在的题量大、质量差、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问题,教育部曾多次提出对其增效减负的要求。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合理的化学课后作业既能减轻学习压力,又能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保持对化学的兴趣,因此一些化学教育研究者进行了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一类以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为情境的试题,是高考常见题型,具有试题情境陌生,考查内容多,涉及知识范围广等特点,对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此类题型的答题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对学生在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中的思维障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在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过程中的五大思维障碍主要表现:敏捷性思维障碍、灵活性思维障碍、深刻
为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化学项目学习理论和评价是目前急需研究的内容。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高中化学项目学习理论的提出是在五课程理论基础上构建了高中化学项目学习课程理论框架,搭建了高中化学项目学习评价体系,包括项目学习设计评价(简称“设计评价”),项目学习课堂评价(简称“课堂评价”)和项目学习质量评价(简称“质量评价”)。设计评价提出四要素评
近年来,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漠视法律的例子屡见不鲜。财务造假事件是职业道德的坍塌,对投资人和资本市场都是重大的打击。为使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规范企业尤其是大型上市企业的财务行为尤为重要,文章以康美药业造假事件为例,分析企业财务造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是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而当前我国对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仍然在探索阶段,受课时、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文化素养等因素影响,实际化学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
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新时代教育要以“素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以及评价多元化等优势,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要求,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当前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且应用过程所暴露出的许多实际问题并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高中阶段是高等教育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旨在输送优质生源,培养优秀人才。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近年来,国家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更加重视,这就需要教师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可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经过课堂上的学习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在课后作业的环节,教师应该解决该问题。相对于客观题,主观题具有可以直观展示学生想法的优势,那么教师是否可根据自身经验
曲线表征是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四重表征,是某些自变量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以曲线坐标图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学习者从定量角度深入理解教材相关知识点,提升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曲线表征类试题已经成为高考化学常见题型,有必要对曲线表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高三学生对曲线表征类试题的掌握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类题目掌握不够甚至存在畏难心理。基于高三学生
在如今核心素养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常态化学课,存在传统教师“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因此,笔者思考:当今的化学课堂中,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级别下的对话教学的现状是如何的呢?局限对话教学展开的因素有哪些?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对话教学以及化学对话教学的现状研究的梳理,归纳出以往研究的背景与方向,其通常在于定性研究,鲜有结合定量研究;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对话教学研究盲点与空白,确定本文研究议题:不同级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