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企协调机制研究——以战后钢铁与汽车产业为例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与企业应当保持怎样的关系,政府在市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既是经济学所研究的经典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亟需解答的实践问题,而在战后日本广泛存在的政企协调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政企关系与市场经济的视角。本文以日本政企协调机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分析、案例研究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日本政企协调机制如何形成,其运行过程有何特点进行分析,并以基础工业代表的钢铁产业以及复杂工业代表的汽车产业为例,对产业中的协调事件及协调机制运行情况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对日本政企协调机制历史经验的总结。本文研究发现,在协调机制的形成原因上,日本政府与企业所受行为激励是双方进行协调活动的内在动因,而日本组织中广泛存在的水平信息传递特点使协调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者共同构成了协调机制构建的微观基础,同时,不断演变的政企关系也对协调机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的行政官僚在避免淘汰与获得晋升的激励下,致力于制定并推行良政,为此官僚需要听取企业意见起草出适宜政策,并通过沟通获得企业在执行上的配合;企业在与政府协调的过程中可能获得信息、补助等潜在收益,因此企业同样愿意参与协调。同时,在日本的社会组织中,轮岗制、看板制、综合职等一系列制度的运用使得日本组织具有在水平方向进行信息传递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有助于协调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日本的政企关系经历了“鼓励设立企业”,“统制企业活动”,“干预方式转变”等多个阶段的演变,也正是这样的政企关系,从外部影响了日本政企协调机制的形成。在协调机制的运行特点上,根据协调机制中信息传递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单向信息传递的“强制型协调”与双向交流的“共识型协调”。以行政指导为代表的强制型协调往往采用由政府到企业的单向协调方式,该种方式对于单一事件的处理往往快速有效,但难以对其进行大范围的运用;与强制型协调相反,以审议会为代表的共识型协调体现出双向交流妥协的特点,政企双方通过建立共识进行协调活动,尽管该种协调方式下用以形成共识的事前沟通成本较高,却可以在较大范围进行运用,并在实施中获得较好成效。对协调机制在战后钢铁与汽车产业中运行情况的案例研究中发现,政府与企业对资源的掌握情况决定着协调机制的选择,同时协调机制与应用环境是否相适决定了协调的效果。当企业对资源的掌握不足,或是缺乏决策能力的时候,政府往往选择较为强势的协调机制,而随着企业发展,其面对政府的议价能力不断提高,双方的协调活动也会转向为更加平等的方式;同时,不同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与技术发展路线均不相同,同一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外部环境同样有所区别,只有所选择的协调机制适应其所应用的环境,协调才能取得好的成效。而政企协调机制的存在,一方面为日本企业与政府,特别是中小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这样的协调机制通过对社会主体的活动进行协调,降低社会运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伴随着“协商式司法”的兴起,控辩协作的诉讼模式逐渐受到青睐,控辩关系的新样态自然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立足于美国辩诉交易、法国的庭前认罪答辩程序等制度经验,我国建立起具有本土化特质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念,传统的控辩关系由对抗逐渐走向协作,在控辩平等的基础上,强调建立有效、必要的对话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程序正义,保障被告人的权益。第一章主要介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控辩关
学位
探寻实定刑法之外的价值标准,并基于此标准指导立法者划定刑事可罚性的界限,是批判立法之法益理论的题中之义。在我国刑法学“以德日为师”的知识转型中,既存在以本土理念裁剪舶来概念的思维惯性,也存在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思维惰性。批判立法之法益理论本土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这两种倾向。因此,对学说史关键节点的回溯,对法益概念的词汇学拆解,对论证思路的具体分析,是正确理解并扬弃批判立法之法益理论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
学位
行政处罚在司法实务中对犯罪构成具有重要影响,但理论研究仅限于涉行政处罚的规范形式、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分等层次。行政处罚对犯罪构成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人身危险性,有必要深入到人身危险性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这一本质层面探究,寻求修正刑事规范适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本文中,行政处罚仅指行为人因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同质违法行为成立犯罪的部分。影响方式主要包括:将行政处罚直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间
学位
社区综合体是以家庭成员,如老年人、成年人以及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是集服务、教育、医养、体育、文化等多元化综合服务的实体。儿童则是家庭的未来,儿童在成长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客观的物质环境对于儿童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友好的客观环境对儿童成长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场景理论是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以人的精神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意类、文化休闲类等娱乐设施为载体,推动城市更新与发展的理论。近年来,成
学位
当下,金融科技高速发展,日益频繁的技术、系统故障与人为差错造成的“错单”已成为引发证券期货市场交易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光大证券乌龙指案后,错单交易虽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系统的错单交易处置法律制度。基于世界范围内错单交易的频发性以及破坏性,同时长久地将错单交易置于异常交易范围内加以规制存在不足之处,以立法的形式明确错单交易的定义,建立能够精准区分和识别错单交易的标准,健全错单交易处
学位
结算最终性是现代支付系统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支付结算顺利进行和支付结果不会被任意解退的重要法律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并实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第101条首次在法律层面正式引入结算最终性概念,但距离建立系统的结算最终性法律制度相去甚远,故有必要分析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结算最终性制度的相关不足,并予以针对性完善。第一章的主要工作是系统分析中国各支付系统的运作模式与结算方式,并梳理各支付系统
学位
2016年我国《慈善法》的颁布使得慈善信托迎来一波发展热潮,慈善信托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和“第三次分配”的方式也让慈善事业获得更广泛的关注,股权慈善信托是我国高净值人群未来进行慈善规划的必由之路。为应对新兴的股权慈善信托的管理难题,笔者以股权慈善信托受托人制度为研究对象,以我国现有股权慈善信托案例为样本,利用实证分析法总结股权慈善信托的类型,结合股权慈善信托独特的利益
学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创业活动愈发重视,同时,科学技术也在持续创新,营造了有利于创业者的创业环境,良好的氛围促使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大幅上升。即使如此,创业的失败率依然居高不下。在我国的创业案例中,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数都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第一次创业就成功的寥寥无几,创业失败可以带给创业者宝贵的经验,促使他们改善创业思维、提升创业技能,在后续的创业中的表现更好。因此,失败后的高质量连续创业活动对于
学位
本文意在研究我国整体的刑事上诉制度突出问题,先从上诉制度的基础概念、功能和影响因素等一般理论入手,着重考虑权利型上诉制度和全面审查原则的现状弊端,并在其中融入对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问题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本文正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刑事上诉制度的概念出发,尝试在厘清“刑事上诉”概念和“法律制度”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刑事上诉制度的概念,为后文研究奠定概念基础。随后,本文梳理了刑事上诉制
学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创新已经成为各大经济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以创新为基础的专利活动也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有效方式,在市场竞争博弈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专利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快速增长,企业利用专利诉讼手段维权的倾向也愈发强烈。然而,受限于专利管理经验和水平,我国企业专利申请和诉讼行为面临着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