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在中华绒螯蟹甘油三酯合成路径上的功能初探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glycerol-3-phosphateacyltransferases)催化酰基辅酶A连接到甘油-3-磷酸sn-1位上的酰基化反应,被认为是甘油三酯(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本研究根据河蟹基因组数据库预测的结果,克隆获得两个中华绒螯蟹GPAT基因(EsGPAT1和EsGPAT2)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其中EsGPAT1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404bp,编码46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99;EsGPAT2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377bp,编码458个氨基酸,等电点为7.03。对其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两者都隶属于Pfam01553家族,具有该家族的特征:多个跨膜区、四个高度保守基序和对应的功能残基,同时具有该家族重要的活性位点acyltransferase。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sGPAT1和EsGPAT2聚在一起,一致性为51%,且两者与哺乳动物GPAT3和GPAT4基因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亚细胞定位预测EsGPAT1和EsGPAT2定位于内质网。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探明了中华绒螯蟹在不同组织及卵巢不同发育阶段EsGPAT1和EsGPAT2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表明,EsGPAT1和EsGPAT2在肝胰腺、卵巢、胸神经节、脑神经节、胃、肠道、心脏、血淋巴、三角膜、肌肉和鳃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EsGPAT1在除了在胸神经节中高表达外,在脂质代谢旺盛的组织中也有较高表达,如肝胰腺和卵巢等组织,EsGPAT2除了高表达于肠道组织外,在神经组织如胸神经节、脑神经节中表达量也很高,其次为肝胰腺和卵巢。卵巢不同发育阶段研究显示,EsGPAT1和EsGPAT2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完全相反的表达模式。无论是在肝胰腺或卵巢中,EsGPAT1在Ⅰ期时表达量最低,随着卵巢不断发育表达量逐渐升高于Ⅳ期时达到最大值;而EsGPAT2则是在Ⅰ期时表达量最高随着卵巢的不断发育表达量逐渐下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肝胰腺中EsGPAT1和EsGPAT2定位于R细胞核F细胞,而Ⅰ期卵巢中EsGPAT1和EsGPAT2定位于卵原细胞,Ⅲ期卵巢中EsGPAT1和EsGPAT2定位于外源性卵母细胞,Ⅴ期卵巢中EsGPAT1和EsGPAT2定位于卵母细胞。
  使用RNAi对EsGPAT1和EsGPAT2进行干扰,检测甘油三酯合成路径上其余基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EsGPAT1和EsGPAT2在甘油三酯合成上的功能。结果显示,经过筛选后,5μgdsGPA1framgm1为进一步验证EsGPATs的功能,体外逆转录EsGPAT1和EsGPAT2各合成3条不同的GPAT1和GPAT2dsRNA干扰片段,在26℃的恒温培养箱内,取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离体干扰1h、2h、4h、8h。结果EsGPAT1筛选出一条干扰片段在4个时间段内均行使作用,干扰片段的浓度为5μg/mL,EsGPAT2筛选出两条干扰片段持续有效,干扰片段浓度均为2μg/mL.最后为进一步验证EsGPAT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研究发现干扰EsGPAT1能够降低其余基因的表达量,但是EsGPAT2的干扰并不能降低其余基因的表达水平。
其他文献
肝脏作为哺乳动物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有解毒、消化、代谢、分泌和免疫等功能,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可造成肝脏严重损伤,诱发肝功能紊乱,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为探讨氟损伤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向小鼠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氟化钠(以氟离子[F-]计:0mg/L、25mg/L、50mg/L和100mg/L)建立氟暴露动物模型,分别为对照组、氟25组、氟50组和氟10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途径,而佐剂在疫苗研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氏囊活性肽是从法氏囊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大多数具有免疫佐剂功能,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在蛋白质分离鉴定方面的广泛应用,法氏囊活性肽BPP家族中的BPP-Ⅲ,BPP-Ⅵ,BPP-Ⅴ和BP家族中的BP-Ⅰ,BP-Ⅱ,BP-Ⅲ和BP-Ⅳ被分离出来,但是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免疫攻毒实验对BPP-(Ⅲ-Ⅴ)和BP
抗菌肽是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与传统抗生素抑制细胞内特定靶位不同,大多数抗菌肽主要通过非受体介导的膜透化作用杀死细菌,正因此种独特机制,促使抗菌肽有潜力发展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然而由于天然抗菌肽常具有抗菌活性差、稳定性差及细胞选择性低等缺陷,严重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设计新型抗菌肽以克服天然抗菌肽的劣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深入理解抗菌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
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被誉为落叶果树中的“早春第一果”,因其果实营养物质丰富、甘美多汁、外形鲜艳饱满而深受大众的喜爱,近年在中国西南地区亦广泛种植,但从樱桃植株开花直至果实成熟,樱桃的整个发育阶段会面临“倒春寒”、冰雹及暴雨等极端的天气灾害的影响。为了避免传统栽培方式下恶劣气候对樱桃产量造成的严重影响,避雨栽培设施被推荐使用,然而,在西南地区寡日照气候条件下
学位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nsl.et Wils.)为豆科红豆属树种,我国特有种和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幼苗期喜湿耐荫,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干燥山坡和丘陵顶部生长不良,提高其苗木耐旱性对红豆树的保护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类内生真菌。DSE分布极为广泛,具有许多类似菌根真菌的潜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坡耕地主要分布区之一,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导致耕层破坏、土壤养分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也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污染物质跨地区传播等严重危害,因此,研究坡耕地上的土壤侵蚀规律以及地表状况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坡耕地上的地表状况主要包括地表粗糙度以及作物覆盖,其中地表粗糙度是指由于人为耕作措施、土壤侵蚀等作用下导致地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微地形,是影响坡面径流的流速、流态和阻力特征
作为重要的渔业资源,南大洋南极磷虾(下以磷虾简称)资源不仅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关键地位,且极具经济价值。目前,磷虾渔业的发展出现显著的变化,新型捕捞技术的引入,新成员国的加入以及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使得磷虾渔业及其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保证以磷虾资源为核心的南大洋生态系统不受破坏,且较好地发展磷虾渔业等事宜一直是众多渔业科学家,乃至南极利益相关国所关注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管理建立在对整
学位
水生呼肠孤病毒(Aquareovirusgenus,Reoviridae)是危害鱼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中草鱼呼肠孤病毒(AquqreovirusC/Grasscarpreovirus,GCRV)是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出血病的致病病原,GCRV为非囊膜分节段双链RNA(dsRNA)病毒。近几十年来从草鱼中先后分离鉴定出3种GCRV基因型(代表病毒株:I型,GCR
柔鱼和秋刀鱼为西北太平洋主要经济捕捞种类,资源动态和渔场分布极易受到栖息地海洋环境条件影响。亲潮、黑潮及黑潮延伸体在西北太平洋交汇,在海洋环流的影响下形成柔鱼和秋刀鱼渔场,深入了解柔鱼和秋刀鱼对锋面、涡旋等海洋动力环境响应机制,有助于为这两种渔业的可持续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2009-2016年中国大陆在西北太平洋公海的柔鱼和秋刀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和气候指数,系统分析柔鱼
金枪鱼是最重要的海洋鱼种之一,以罐装、生鱼片等各种形式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金枪鱼渔业由于其较大的生产价值,对沿海国和远洋渔业国,尤其是依赖渔业经济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日本、美国等远洋渔业大国的推动下,金枪鱼渔业从传统的竿钓拓展到延绳钓、围网等捕捞效率较高的作业方式。随着人工集鱼装置、直升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金枪鱼渔获量得到迅速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衰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