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小说空间书写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碧华是当代香港文坛上大名鼎鼎的才女,素有“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她擅长将女性角色置于极端的场景,书写抵死缠绵的两性情感。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奇幻诡谲的氛围颇受大众喜爱,同时其小说蕴含的独特内涵和深刻主题使她和其他言情小说家区别开来,为广大学者欣赏。纵观李碧华的小说不难发现,她的绝大多数小说以女性的生存空间和奇幻的异度空间为依托,展示出作家对女性命运和香港身份的关怀。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李碧华小说中女性生存空间和异度空间的分析,探索这两个空间蕴含的内核,从而阐释李碧华小说空间书写的意义。
  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
  绪论对有关李碧华小说的研究文献作出相应的分类,进而明确本论文的选题方向及其价值所在。
  第一章以李碧华的三篇小说为例,分别阐释了李碧华小说中女性在社会中立足的困难,爱情理想的幻灭及内心世界的分裂,从而揭示出女性归属感的丧失,而归属感的丧失使得女性生存空间不断缩小。
  第二章主要分析李碧华在建构异度空间时所用到的表现手法,以及异度空间和女性生存空间的关系,其中异度空间和生存空间的关系是本文较为明显的创新点。自由变换的时空,荒诞扭曲的场所,以及色彩叙事共同构成了奇幻的异度空间。而异度空间又通过插入和镶嵌的方式同女性的生存空间联系在一起,将女性生存空间的特征清晰地放大,使其陌生化,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对李碧华小说空间书写意义的探寻。这一部分主要探究了李碧华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空间和异度空间所包含的内核,即对男权社会的解构,对女性不断重复宿命陷入怪圈的思索,以及香港身份在女性角色身上的投射。值得注意的是李碧华在思考女性为何走不出历史怪圈时,不止指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还指出了女性自身的弱点,这一点使李碧华在表现性别冲突时,采取了较为轻松的写作姿态。
其他文献
随着公众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商标注册申请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连续多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2020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911.6万件,同比增长20.23%。商标申请数量的迅速增加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反映了市场主体对商标资源的渴望。近年来商标注册取得制度在我国迅猛发展,但是我国重点关注商标权的注册,忽视其取得过程的重要价值,使得恶意商标注册行为成为商标注册取得制度下天然的“副产品”,
学位
当下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速度飞快,民法典保护的合同利益随日趋复杂化发展的交易活动逐渐扩张,合同附随义务需应运发展紧随潮流。然而我国对附随义务在立法上语嫣未详,理论上争论不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理论、实践中如何更加清晰明确对附随义务的界定以及违反附随义务责任认定、法律后果,如何不加重债务人负担的同时充分发挥附随义务的积极功能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所以
学位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至今,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本身及其行为牵涉到的法律问题日益凸显。技术的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不能没有节制,从百余年前的《红旗法案》,到50年前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再到新世纪的《反对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等新技术、新产品的规制随处可见,虽然对规制手段的评价有好有坏,但是在新兴技术与现有制度体系相融合以及保障制度的相对稳定方面是应该被
我国的安全保障义务人补充责任制度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立法工作的一大进步,吸取前述立法之经验,在一千一百九十八条中更新了相关规定。自2003年确立以来就存在许多争议,在国外许多法律规定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定位为不真正连带责任时,我国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责任规定为补充责任,在这其中蕴含的立法价值与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但由于法条规定的表述较为简洁,以至于我国司法
学位
夫妻财产法艰深庞杂,夫妻财产约定是夫妻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婚姻自由价值在年轻男女的内心滋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婚前或婚后约定财产归属,排除法定财产制在婚姻财产制的适用。随之而来,因为夫妻约定财产产生的归属法律问题案件不断增加,由于立法价值与夫妻财产约定背后制度理念与实践纠纷的协调性问题,导致规范适用以及裁判文书的说理产生矛盾,甚至形成对立冲突,无论是学者还是立法者或者司
抢劫罪是现实生活中的多发性、常见性犯罪,其本质特征在于既侵犯他人财产权益,叉侵犯他人人身权益;既有以非法占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又有以暴力、胁迫等的手段行为。立法上,《刑法》明文规定抢劫罪,随后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对该罪的司法认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理论上,我国学者也对该罪作了深入的研究,在抢劫罪的特征、构成要件、犯罪类型、发生原因、控制政策等方面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仍有许多有争议的问
学位
侵占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新增加的罪名,这一罪名的设立对于完善我国刑法罪名体系,有力的打击和预防各种侵占犯罪,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加深对侵占罪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结合中外刑法关于该罪的立法规定以及我国的司法实践,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本罪的研究成果,对侵占罪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全文约37000字,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刑法学理论以
学位
违法性认识在大陆法系国家是一个长期聚讼的问题,也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刑法学界,违法性认识也是理论的热点问题,学者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从违法性认识的内涵,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中的地位,以及违法性认识的司法认定等问题出发,对违法性认识的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除引言和文章结尾对部分国家关于违法性认识的立法附录外,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违法性认识的内容、大陆法系犯罪论中有关违
不干涉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从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到现今的习近平政府,不干涉他国内政一直是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指导原则。在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许多双边协议中,中国一再重申这一原则。然而,一些中国学者和专家对此产生争论,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从坚决执行不干涉政策转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对他国进行干预,虽然中国声称将继续信奉不干涉原则,但是事实上它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在其一贯的声明和实际行动
学位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人来建设和运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才能得到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该文首先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