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尿酸排出情况分析及益生元调节尿酸代谢的干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约66.6%的尿酸通过肾脏排出,剩余33.3%经肠道排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是患者残肾功能急剧下降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肠道是除肾脏之外最重要的尿酸排泄器官,肠道中大量微生物群对尿酸的分解作用在调节机体尿酸水平中扮演重要角色,肠道微生物有可能成为调控尿酸水平的新靶点,但目前仍然缺乏人群相关的临床试验证据。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和不同途径的尿酸排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比较腹膜透析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尿酸排出水平,并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结构特征,并使用菊粉型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探究肠道微生物对腹膜透析患者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基于“华中地区单中心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队列”,以第一次腹膜透析三个月后的首次复查结果为基线资料,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随访,探索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不同途径的尿酸排出水平的变化趋势,并探究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关联关系,腹膜透析技术失败是指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转为血液透析或者死亡,是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指标。然后招募健康志愿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16s rRNA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最后招募腹膜透析患者志愿者,开展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整个试验包含12周菊粉型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1:1)干预期、12周洗脱期和12周安慰剂(麦芽糊精)干预期,探究肠道微生物对腹膜透析患者尿酸代谢的影响。结果:(1)队列研究:266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每日从尿液和透析液排出的平均尿酸总量约为200.0 mg/day,统称为“肾内排出量”。中位随访时间为31.7个月,随访期间患者血尿酸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且持续高于6.8 mg/dL。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每升高1 mg/dL,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风险增加23%(5%-45%)。(2)病例对照研究:与15名健康对照相比,15名腹膜透析患者肾内尿酸排出水平显著降低(205.69±73.17 vs 481.20±61.38 mg/day,P<0.001)。腹膜透析患者肠道中的 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中位数分别为21.0%vs 49.2%,P<0.01),Firmicutes/B acteroidetes(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F/B)显著增加(P<0.01),致病菌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增加(P<0.05),非高尿酸血症患者较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肠道中分解尿酸的细菌Pseudomona显著富集。(3)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最终16名受试者完成全部试验,共64个样本信息纳入数据分析。菊粉型益生元干预后,血尿酸从6.54±1.72 mg/dL降低到6.09±1.62 mg/dL(P=0.077),安慰剂前血尿酸水平为6.62±1.40 mg/dL,安慰剂后为6.81 ±1.26 mg/dL(P=0.441),二者变化差值有显著差异(P=0.047)。益生元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的粪便尿酸分解能力显著升高(0.59±0.14 mg/g vs 0.68±0.18 mg/g,P=0.031);益生元增加了腹膜透析患者肠道中的乙酸(1.86±0.47 μg/mg vs 2.16±0.46 μg/mg,P=0.055)和丁酸含量(0.62±0.29 μg/mg vs 1.02±0.32μg/mg,P<0.001)。益生元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肠道中Firmicutes丰度增加(P=0.046),Firmicutes/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F/B)显著升高(P=0.032),F/B值与粪便尿酸分解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rm=0.291,P=0.047)。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6种具有嘌呤降解功能的细菌在益生元干预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随时间逐渐升高,血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相比,腹膜透析患者肾内途径尿酸排出受限,患者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调,肠道负担加重,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降解尿酸的细菌丰度增加。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促进具有嘌呤降解功能的细菌生长,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粪便尿酸分解能力,并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降低了患者血尿酸水平,为肠道微生物成为降尿酸的新靶点提供了科学证据。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AHs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经代谢和转化后形成单羟基多环芳烃(mono-hydroxylated PAHs,OH-PAHs)代谢物,随尿液和粪便排出。除了可致肺癌等恶性肿瘤外,PAHs还与早期心血管损伤有关。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学位
期刊
在分析哲学方法的影响下,近年来对康德判断理论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分析性的形式——即,剔除所谓“心理学、形而上学的方面”,对其中的特定概念进行批判性的解读。然而,诸多争论随之而生,以至于掩盖了康德判断思想的真正价值。唯有通过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争论方可得到平息;价值方可得到彰显。本研究以先验人类学的理念为线索,以其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综合性地重构了康德的判断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历时、共时相
学位
我国快速城镇化及随之而生的城市粗放建设,导致部分生活性街道(下文简称街道)缺乏有利于人们相互交往的友好空间环境。针对该问题,传统的街道空间研究已就街道物质空间环境品质与人在街道中的行为特征等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其研究多采取人与空间环境的二元关系视角,对于影响街道中人的行为的多元要素及其构成的网络缺乏整体的关注。鉴于此,本论文将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环境可供性理论进行结合,围绕城市街道空间人的社交行为及其与
学位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DN发病机制复杂,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异常激活在DN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改善DN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维生素D能否抑制糖尿病状态下肾脏NOX4的异常激活及其潜在机制不明,深入进行相关研究将为维生素D防治DN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1,25(OH)2D3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
学位
期刊
期刊
【目的】手卫生是防控医院感染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措施。然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水平却不尽理想。手卫生是一个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行为,目前尚未被完全理解和解释。医务人员的内在动机对手卫生行为至关重要但关注不足。此外,应用心理行为学理论是探究手卫生行为影响因素和机制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内在动机相关理论,构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机制模型,以期帮助理解和改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加强医
学位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与其它癌症不同,肺癌主要由吸烟和环境污染导致。在引发肺癌的环境污染因素中,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但其引发肺癌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环状RNA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参与调控环境致癌物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但其是否参与镉暴露所致的细胞转化尚不清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