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过程研究 ——以中国职业技术学校项目为例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被逐步引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职业教育的相结合,摸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更是推出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等改革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屡次强调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再次备受讨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再次引起重视。本文将此背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本文的选题动机在于以下两点:1)目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已有普遍认识,职业教育在中国推进与改革仍面临着许多的阻碍。然而,对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目前几乎没有从文化角度出发的研究。2)目前中国对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探讨,大多仍集中在政策或具体技术层面,对不同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基于上述选题动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有哪些挑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访问不同的参与者,对比研究中德双方不同环节参与者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及其相关看法,从而为从业者提供对比的可能和反思的角度。为了达成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运用了扎根理论。在前期准备阶段,本研究首先对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背景进行了梳理与对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访问提纲。在数据收集阶段,组织了9位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参与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过程录音。9名受访者包括:4名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部门的员工、3名参与中德职业教育合租的德国专家、2名中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他们都在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中有多年经验。在数据分析阶段,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写和分析。本文基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宏观层面上,中国职业学校从政府和行业协会得到的系统性支持依然有限,同时,中国社会观念中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依然不高。中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分配依然不均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依然有待提高。而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尤其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对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影响深远,在这种社会文化观念之下,制造业从业者得不到足够的社会认可。2)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也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在职业学校原有的密集的教学安排之外,教师很难协调时间参与合作培训。一些职业学校缺少实训设备和工具,也缺乏系统高效的支持。职业学校中的课程组织方式大多较为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较难提升。而职业学校学生的质量较低,这也使教师对学生及教学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推进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中方教师大多接受理论教育为主,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教育学背景,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仍有欠缺。一些学校缺乏对项目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老师为此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并未换取相应的经济收益,这也使许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些企业的参与往往停留于招工等,未能承担起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一些企业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更多是将其视为劳动力,而非进行培训。且不同地区行业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当地的校企合作。3)在德国专家与中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合作中,双方对于彼此角色的理解不同。德国专家认为合作的主体是中国教师,自己只是将双元制的理念传递到中国。但中国教师在心理上往往依赖德国专家。双方的工作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教师需要一段时间逐步认可并接受德国专家的工作方式。另外,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德国专家无法入境中国,这也影响了他们参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总的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挑战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种因素复杂多样且相互作用。当前,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愈发频繁多样,但我国鲜有对这一合作形式中挑战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合作模式中挑战与阻碍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加深合作各方对彼此处境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寻求推进中德职业合作发展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翻译伦理,是翻译行为主体在翻译活动中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近年来,随着我国参与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加,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平不尽相同的翻译从业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导致翻译市场鱼龙混杂。因此,翻译伦理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19年,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的药检案公开听证会上翻译的表现引起了广泛讨论,使翻译伦理进入到公众视野之中。本文以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为框架,以2019年孙杨
学位
企业外宣对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数量的中国企业开始探索拓展国际市场,在此过程中,企业外宣翻译成为外国合作伙伴及客户了解我国企业的最直接途径,外宣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外国受众对我国企业的印象。在翻译研究中,企业外宣翻译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且前期多集中于定性研究,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数量有限。为考察以企业简介翻译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外宣翻译与国外企业外宣之差异
学位
自社交媒体出现以来,个体逐渐被赋予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但这种发声能否被平等地听到却始终存疑。这一担忧折射着社会层面阶层流动的日益受限,同时社交媒体又为个体提供了短暂逃逸真实世界,在线上社群重塑身份阈值的场所。两相映照,社交媒体其实是研究者观察社会整体情绪的切片。豆瓣“普通学”小组成立于2021年3月29日,截至2022年3月,小组人数已增至47000余人。该小组核心特征主要包括“表演普通”和“成
学位
口译通常分为听力输入、理解、翻译输出三个阶段。其中,听力输入阶段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听力输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理解和翻译质量。在听力输入的过程中,发言人的口音、音频的质量、发言人讲话的长短等都会对译员的听力听力质量造成影响。在听力输入阶段,也是译员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阶段。许多研究曾把听焦虑作为口译焦虑的一个分支来研究,研究人员已发现,口译焦虑对于译员口译输出质量会产生影响。研究口
学位
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中最常见的口译形式。译员有时可以事先获得发言人的讲稿并提前准备,带稿完成同传。讲稿可以减轻认知负担、降低听辨和记忆压力,但同时也提高了口译任务的复杂性。对于初学口译的学生译员来说,带稿同传在信息处理和精力分配上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关于带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两种模式对学生译员口译表现的影响,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实证研究还有待深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讲稿对学生译员
学位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健康议题迅速壮大;首座双奥之城之中,全民健身热情空前。中国正在迎来身体实践与身体意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建设方兴未艾,任重道远。在新闻传播语境中,新媒体话语空间的拓展和地位上升,去中心化和个性化话语环境的形成,为个体身体管理与日常审美化提供重要展演平台。然而繁荣之下,隐忧初现。繁荣的健身与身体审美的媒体内容消费中,受到流量和资本偏爱的“美丽身体”同质化凸显、
学位
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热潮下,“机器翻译+快速译后编辑”模式应运而生。但该模式下网络文学外译的相关学术成果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网络小说《庆余年》节选为个案,对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快速译后编辑”模式分别产出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评估。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问卷法,收集英语读者对两篇译文的质量评分,并通过Coh-Metrix 3.0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二者的质量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层面。二、
学位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体力上存在着天然差别,如何共同、平等参与体育竞技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持续话题。21世纪以来的社会巨变给体育界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男女运动员的媒介身份也在体育报道中不断被重构。媒介形象不是客观世界在媒介中的简单呈现。媒介通过新闻框架生产媒介形象,新闻框架是媒介形象建构的基础。关于媒介形象,过往已有众多研究,但往往聚焦于某些特定群体,或只集中于单一性别进行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育界的
学位
笔者自2021年8月至11月在某跨国咨询公司进行翻译实践,参与国别风险评估报告翻译本地化工作,并审校翻译团队的初译稿件。实习期间,时间紧、任务重,难免会有疏漏与错误。在学习了两年翻译课程后,笔者回顾此次实践,探究主要错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风险咨询报告属于信息类文本,言简意赅、风格务实,语体正式且术语较多,要求翻译准确简洁,务必忠实于原文;此外,翻译报告的标题时,要兼顾准确和可读性。笔者采
学位
新冠肺炎给中国民族主义带来了新的研究背景。精英大学生群体一直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影响国家未来的重要群体。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北京的一所“双一流”高校调查疫情期间精英大学生群体的民族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和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与以往研究相比,学生更愿意揭示自己的民族主义身份认同,民族主义身份认同成为了学生们的主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