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多层住区天然光获得量与住宅布局优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都赖以生存的天然能源,也是健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由于人类是在太阳光下长期进化而来的,人具有天然的向光性。建筑的天然采光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健康、身心健康、电能的节约以及建筑墙体开窗洞口的大小,间接影响墙体保温节能。目前我国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从日照时间的角度规范住区规划。然而从住宅的天然光获得量的角度研究住区规划布局,在国内还没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就是以住区天然光获得量的研究为切入点,关注不同朝向住宅外表面的天然光获得量的变化,帮助积累哈尔滨地区光气候模拟相关的资料,为地方相关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天然采光领域的研究上,注意与国外的相关研究方法接轨。因此,本文对构建低碳、健康、环保、节能的住区生活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哈尔滨天然光气候的特征,通过对哈尔滨多层住区现状的调查,归纳总结哈尔滨城市多层住区的典型布局模式,界定了光环境模拟需要的相关条件,阐述了计算机模拟的运行过程。然后,运用Ecotect、Radiance光环境模拟软件,对多层住宅外表面的天然光获得量进行模拟。根据不同的规划布局模式、不同的建筑朝向、不同的模拟时间等要素,将大量的模拟数据分类、整理、对比和分析,提出目前多层住区天然采光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天然光获得量最优的原则,从布局模式、建筑间距、建筑面宽等方面进行采光量的对比分析,提出多层住宅的最优的规划布局模式策略,探讨住宅布局与天然光获得量的关系,为日后的规划设计和天然采光研究工作提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而我国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就占据了国土面积的2/3,山地居住人口众多,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近代史上,东北是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地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使东北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窄间形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东北城市--沈阳、长
城市立交桥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作为与重要交通设施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但是对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关注却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特别是随着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与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也在调整并不断适应。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规划
代表上海传统居住形式的石库门建筑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逐渐断裂,记忆场所日渐消亡。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张家花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
本文以当代甘宁青地区清真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案例调研基础上与江浙沪地区清真寺设计研究成果作对比,目的在于指明甘宁青地区清真寺设计活动现状以及当前的基本设计问题,以期发
往常对于城市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且多偏向于感性的描述和评论,而对于校园与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即论文提到的门前区较少涉及。本文试图从理性的、
学位
城市蔓延最早出现于美国,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市蔓延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诸多消极作用,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我
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科技文化盛会,其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虽然这次世博会已经结束,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