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门前区规划设计指标的量化研究——以青岛市城市小学校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往常对于城市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且多偏向于感性的描述和评论,而对于校园与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即论文提到的门前区较少涉及。本文试图从理性的、量化的、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小学门前区,通过对一些技术数据、定量指标、评价分析的量化研究,探寻城市小学门前区场地规划的量化方法,并在资料和数据的研究分析中提出建议的指标建议。   本文以城市小学门前区为研究对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是提出问题的部分。讲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向与相关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第二、三章是分析问题的部分。第二章即城市小学门前区概述,讲述了门前区的概念和与城市的关系、及量化诉求等方面,为量化研究的展开作铺垫。第三章为青岛市城市小学门前区调研,从门前区的空间主体--接送学生的车辆和接送学生的行人两方面展开,并指出了门前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五章是解决问题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从接送车辆的临时停车需求和接送行人的行为与心理需求两方面展开对门前区的场地量化研究。   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城市小学门前区基本特征的解析和对门前区现状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门前区主要问题的两大量化指标--临时停车配建指标和场所的人性化指标。而随着日后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可以改进这些量的取值,从而使计算结果更趋向于正确和实用。这样,使研究的体系有了开放性与可发展性,读者可以参考本文数据,在辨证思考的基础上作调整。
其他文献
在建筑全球化影响的中国,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以吉迪恩的动态历史观为思想起点,提出中国历史可持续性这一话题,通过从中国传统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代表公共利益进行抉择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尝试建立明晰而可靠的成本收益分析系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
伴随着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城市传统空间模式的打破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少年儿童在城市成长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拟从城市开放空间儿童活动需求及城市开放空间社会现
学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而我国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就占据了国土面积的2/3,山地居住人口众多,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近代史上,东北是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地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使东北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窄间形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东北城市--沈阳、长
城市立交桥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作为与重要交通设施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但是对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关注却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特别是随着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与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也在调整并不断适应。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规划
代表上海传统居住形式的石库门建筑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逐渐断裂,记忆场所日渐消亡。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张家花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
本文以当代甘宁青地区清真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案例调研基础上与江浙沪地区清真寺设计研究成果作对比,目的在于指明甘宁青地区清真寺设计活动现状以及当前的基本设计问题,以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