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体验的特点、产生机制及功能的研究一直是情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将人际两难情境引入情绪体验的研究中,通过设置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人际两难情境,考察了大学生人际两难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特点、产生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意识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一考察了人际两难情境中大学生情绪体验的特点;以情绪的社会-认知观为基础,研究二考察了人际两难情境中认知评价对情绪体验的影响,研究三探讨了人际两难情境中自我建构对情绪体验的影响以及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研究四分析了自我建构、自我意识情绪对亲社会行为可能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345名大学生为被试,主要结论如下:
⑴在人际-个体两难情境中,人际趋近状态下被试情绪体验的数量显著低于人际疏离状态;而在人际-集体两难情境中,两种状态下情绪体验数量的差异不显著。
在四个情境中,人际趋近和人际疏离状态下个体情绪体验强度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具体表现为,人际趋近状态下,高兴、亲密感、担忧等情绪的强度较高;而在人际疏离状态下,担忧、尴尬、内疚、羞愧、后悔等消极情绪强度较高。
⑵在人际趋近状态下的聚类分析发现,在人际-个体两难情境中,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矛盾型:在人际-集体两难情境中,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可分为积极型、冷漠型和矛盾型。在人际疏离状态下,在四个情境中,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均可以分为消极型、冷漠型和矛盾型。
⑶在各个情境中人际趋近和人际疏离两种状态下认知评价各维度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人际趋近状态下同理心、适宜性、人际关系、重要性和社会规范等认知评价成分的得分显著高于人际疏离状态;而个体/集体利益成分的得分显著低于人际疏离状态。
⑷不同的认知评价成分与不同的情绪体验相关显著,不同的认知评价成分可以显著预测不同的情绪体验。
⑸在人际-个体两难情境中,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两维度,将被试的自我建构分为四种类型:强平衡型、关系型、独立型、弱平衡型。不同类型自我建构者在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情境二中,助人行为选择、自我建构类型两因素在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价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人际-集体两难情境中,根据关系自我、集体自我两维度,将被试的自我建构分为四种类型:强平衡型、关系型、集体型、弱平衡型。不同类型自我建构者在情绪体验和认知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情境三中,助人行为选择、自我建构类型两因素在情绪体验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⑹在人际-个体两难情境中,认知评价(同理心、个体利益、重要性等)在关系自我和高兴、亲密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评价的适宜性和重要性在个体自我和内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关系自我和内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人际-集体两难情境中,认知评价的重要性在关系自我和高兴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评价的不同成分分别在关系自我、集体自我和亲密、担忧、尴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评价的同理心、适宜性在关系自我和内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集体自我和内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⑺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内疚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内疚在关系自我与亲社会行为可能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