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目前,全球气候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变暖。温度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公众健康死亡风险重要的环境因素。极端环境温度可增加人群中因循环系统疾病而死亡的机会。本文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温度尤其是极端温度对沈阳市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阐明研究地区死亡和气温现状,进一步评估气温对所研究地区居民死亡的风险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全球气候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变暖。温度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公众健康死亡风险重要的环境因素。极端环境温度可增加人群中因循环系统疾病而死亡的机会。本文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讨温度尤其是极端温度对沈阳市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阐明研究地区死亡和气温现状,进一步评估气温对所研究地区居民死亡的风险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5-2018年沈阳市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以及气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集中以及离散趋势指标掌握其分布特征,探究沈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温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暴露-滞后-反应关系,进一步分析极端高温与极端低温对沈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并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独立死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1、在研究期间内沈阳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以及最低气温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全部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具有升高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2.93%、4.79%和1.44%,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循环系统疾病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冬季死亡人数高,夏季死亡人数低。3、沈阳市区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最低的日均温度值(最适温度)分别为12℃、12.5℃、11.5℃。4、极端气温的冷热效应对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均表现出死亡风险效应,只有心脏病男性组未观察到热效应,小于65岁人群组均未观察到极端气温所对循环系统疾病造成的死亡影响。5、极端低温造成的冷效应通常在滞后21天达到最高值,以脑血管疾病的累积效应值最大RR:1.44,95%CI:1.16-1.79,而热效应在滞后7天达到最高值,以心脏病的效应值最大RR:1.74,95%CI:1.59-1.91。结论:1、沈阳市2005-2018年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2、极端高温和低温均对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人群表现出死亡风险效应,极端高温所引起死亡风险效应更大。3、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影响相对快速,极端低温则相对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4、极端气温对>65岁人群比对<65岁人群的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沈阳市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探索沈阳市区呼吸系统疾病空间聚集性,定量评估气温(尤其是极端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及滞后效应,并综合探讨不同时空条件下气温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短期效应。研究方法:收集2005-2018年沈阳市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监测数据,计算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利用Sa TScan进行区域时空聚集性分析,分析近十年沈阳市区居民呼吸系
目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人体正常衰老与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每年由MCI患者进展为痴呆患者的比例可达10%-20%,这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我们有必要探索能够早期发现和减少MCI发生的策略。目前已有研究发现亚精胺(Spermidine,SPD)水平与MCI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
目的:癌症作为全球各国的主要死因,其中肺癌由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的情况更加严重。除了吸烟这一主要危险因素外,其他因素中的遗传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KCNQ5和TRDN基因可能与癌症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本研究在中国东北地区非吸烟女性人群当中探索KCNQ5(rs6910780)和TRDN(rs72020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发生风险间关系,并探讨rs6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且传播能力较强的法定传染病。分析湖北省周边各省新冠肺炎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在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拟合并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主要收集湖北省周边省份2020年1月21日-3月10日报告的新冠肺炎宏观数据和微
在加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或者在必要的维修时,必须要考虑桥梁的运行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严格的道路桥梁设计规范,根据桥梁的设计荷载来设计处最具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以最大程度上完善改进桥梁的受力点,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时间。本文首先阐述了在设计市政道路桥梁加固方法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然后介绍了几点市政道路桥梁加固方法,以帮助市政工程的稳步发展。
目的:通过对本溪市2010年-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分析,旨在掌握本溪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明确高发季节、重点发病地区及高发人群,为本溪地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特别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本溪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Excel2010软件将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建立数
目的:肌力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功能减退疾病,老龄化带来的肌力减少症可能与疾病和死亡等不良后果有关,而目前国内对于肌力减少症的研究甚少。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进行肌力减少症的筛查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对预防老年人的健康不良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在辽宁省沈阳市的社区开展调查,目的在于获取沈阳市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居民的肌力减少症患病情况和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不会导致死亡,但随着症状的加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会降低。因此,需要找到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相关的可改变因素,以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促进健康。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单一食物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关联性,忽视了饮食行为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久坐行为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仅有少量研究表明久坐行为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目的:高尿酸血症是指尿酸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生和消耗排泄之间存在不平衡导致其积累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症状,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目前缺少对膳食维生素A原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进行探讨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索总维生素A原、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摄入及其蔬菜源性摄入和水果源性摄入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并据此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控提供膳食指导。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来自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
目的:通过分析辽宁省城市口腔癌患者的十年生存状况,对辽宁省城市口腔癌患者生存状况进行评价,明确口腔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改善辽宁省关于口腔癌防治水平基础数据缺乏的情况,为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提出预防干预策略,此外为辽宁省肿瘤监测、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团队前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沈阳、鞍山和本溪3市在2000年初至2002年末期间报告的口腔癌患者进行了五年生存率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