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典古方抗裸鼠移植胃癌效应机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308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实验目的研究经典古方在体内、体外实验中通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皮下移植瘤的影响。2 实验方法2.1体外实验具体研究方法如下:①检测经典古方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毒性及增殖抑制作用;②PM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THP-1和人淋巴瘤细胞U937向巨噬细胞分化,并用LPS和IL-4分别激活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再用ELISA检测不同表型巨噬细胞IL-10和IL-12p70分泌情况;③将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和MGC-803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MGC-803细胞的影响;④检测经典古方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2.2体内实验具体研究方法如下:①建立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②将造模一周后的裸鼠分为三批,每批分为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三组,三批分别给予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六神丸灌胃,连续灌胃28天,期间测量裸鼠体重及皮下移植瘤瘤径;③裸鼠麻醉后取材,测量瘤重及肿瘤长径和短径,计算抑瘤率;④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 HIF-1α、IL-4、IL-10、IL-12、MCP-1、TGF-β1、TNF-α 的表达;⑤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Arg-1和iNOS的表达。3 结果3.1体外实验体外实验证明:①经典古方对MGC-803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浓度≤50μg/ml,附子理中丸≤1000μg/ml,六神丸≤100ng/ml,48h后细胞存活率仍>80%;②经典古方排除毒性作用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浓度≥10μg/ml,附子理中丸800~1000μg/ml有效,六神丸为100ng/ml有效;③M1型巨噬细胞较高表达IL-12p70、低表达IL-10,M2型巨噬细胞较低表达IL-12p70、高表达IL-10,Mφ型巨噬细胞介于两者之间,更倾向于M1型巨噬细胞;④M1型巨噬细胞抑制MGC-803细胞增殖,M2型巨噬细胞促进MGC-803细胞增殖,Mφ型巨噬细胞更倾向于M1型巨噬细胞,对MGC-803细胞增殖有轻度抑制作用;⑤经典古方对巨噬细胞表型有一定影响,大黄黄连泻心汤促进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分泌IL-10,抑制其分泌IL-12p70,六神丸与之作用相反,附子理中丸促进Mφ、M1型巨噬细胞分泌IL-10,抑制其分泌IL-12p70,但对M2型巨噬细胞作用相反。3.2动物实验体内实验证明:①裸鼠一般情况随肿瘤负荷加重而变差,各批对照组在第10天出现精神不振,14天部分有脱肛现象,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大黄黄连泻心汤初期可致裸鼠饮食减少、反应、活动降低,后可恢复,六神丸各剂量组裸鼠无明显精神不振现象,且裸鼠反应性、活动度增加;②各组裸鼠体重、皮下移植瘤体积稳步增加,期间存在上下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按照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六神丸三批、每批按照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顺序,各组抑瘤率分别为-9.20%、-13.83%、30.54%、5.84%、12.96%、55.77%,仅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和六神丸高剂量组与其对应对照组间瘤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按照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六神丸三批、每批按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顺序,在各组肿瘤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69.3%、65.4%、75.6%、96.5%、98.8%、78.4%、60.3%、64.2%,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各中药剂量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3.24、63.7%、69.1%、67.7%、46.7%、41.1%、60.2%、46.0%、40.1%,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大黄黄连泻心汤高剂量组、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75.3%、76.5%、74.1%、75.9%、78.4%、78.7%、49.6%、51.9%,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68.4%、73.8%、62.2%、73.1%、78.4%、71.0%、80.4%、80.1%,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大黄黄连泻心汤高剂量组、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5.1%、56.9%、57.1%、54.6%、53.4%、53.2%、52.8%、70.2%、79.8%,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2.0%、60.9%、69.4%、50.0%、51.4%、56.4%、51.3%、34.4%、30.3%,与各批对照组相比,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P<0.05)、大黄黄连泻心汤、六神丸各剂量组(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63.9%、63.6%、60.9%、73.5%、76.2%、61.2%、65.8%、69.6%,与各批对照组相比,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按照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六神丸三批、每批按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顺序,在各组瘤旁组织中 HIF-1α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9.6%、58.4%、37.0%、70.1%、61.5%、36.2%、71.3%、65.5%、75.8%,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24.4%、20.1%、35.3%、22.2%、25.1%、32.3%、23.7%、25.4%,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各中药剂量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0%、50.5%、42.9%、45.5%、31.4%、35.9%、43.5%、28.7%、29.7%,与各批对照组相比,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34.8%、35.8%、35.5%、31.5%、35.8%、41.7%、39.2%、54.2%,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六神丸高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P-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7.2%、36.3%、42.9%、33.4%、43.5%、49.7%、40.9%、54.2%、53.9%,与各批对照组相比,大黄黄连泻心汤高剂量组、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7%、43.8%、33.7%、58.2%、57.9%、53.1%、52.9%、43.3%、44.0%,与各批对照组相比,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大黄黄连泻心汤、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9.3%、29.8%、27.3%、31.8%、41.3%、48.6%、36.0%、41.1%、50.5%,与各批对照组相比,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各剂量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大黄黄连泻心汤实验中肿瘤组织中Arg-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附子理中丸、六神丸肿瘤组织中Arg-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六神丸肿瘤组织中iNOS的表达高于对照组。4结论综合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经典古方对MGC-803细胞均有毒性作用,且作用强度六神丸>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②排除毒性作用经典古方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理中丸安全性较大;③M1型巨噬细胞抑制MGC-803细胞增殖,M2型巨噬细胞促进MGC-803细胞增殖,Mφ型巨噬细胞更倾向于M1型巨噬细胞,对MGC-803细胞增殖有轻度抑制作用;④在体外实验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促进M2型巨噬细胞、抑制M1型巨噬细胞表达,六神丸与之作用相反,附子理中丸同时抑制M1、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理中丸不能有效减轻肿瘤负荷;六神丸则有一定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且能兴奋中枢神经,提高裸鼠反应性及活动度;⑥附子理中丸对裸鼠无明显毒性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六神丸对裸鼠有一定毒性作用,但作用不明显;⑦大黄黄连泻心汤对胃癌皮下移植瘤无抑制作用,甚至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附子理中丸、六神丸对胃癌皮下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且附子理中丸低剂量抑制效果较明显,而六神丸对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⑧大黄黄连泻心汤促进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在瘤旁组织中则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附子理中丸和六神丸在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均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且附子理中丸在肿瘤组织中的该作用更强,而六神丸在瘤旁组织中的该作用更强;⑨经典古方对胃癌皮下移植瘤的不同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于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1)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在新疆冠心病患者的主动脉,及乳内动脉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寻找与冠心病关联的目标基因;2)探讨ERBB3,TENC1,ACVR1B,DGKA基因标签SN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3)探讨ERBB3,TENC1基因标签SNP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Affymetrix Human U1
学位
Rab蛋白和retromer复合体均为真核细胞中重要的转运相关蛋白,已有研究表明哺乳细胞和酿酒酵母中Rab7(Ypt7)蛋白能够和retromer复合体的受体-选择亚单位Vps26/Vps29/Vps35互作,可能是Rab7(Ypt7)的下游效应子。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是禾本科作物重要病原菌,前期研究表明稻瘟病菌中MoYPT7和retromer复合物核心成员MoVPS35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临床综合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不明晰。目前治疗主要围绕减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而展开,未收到满意疗效。中医
学位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联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术诱导的心衰模型,全面、动态采集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判定模型证候属性。以心衰模型为载体,研究中药复方芪参颗粒治疗心衰的药效并从调控心肌能量代谢和肌浆网钙循环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LAD结扎术,术后继续喂养高脂饲料。设高脂组(高脂饮食+假手术)、假手术组(普通饮食+假手术),LAD结扎组(普通饮食+LAD结扎)作
学位
背景: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治疗的一线药物,有效率70-80%,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吉非替尼耐药与T790M二次突变、MET(mesencnymal epitnenal transition factor)扩增、下游信号通路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
学位
目的:评价益气泻肺养血方对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相关理化检查的前后变化,验证抗贫血治疗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1月~2017年2月就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
学位
目的:1.在“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势人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开展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2.建立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596例,试验组301例,对照组295例,治疗方案:试验组患者
学位
1 研究目的以“脾主统血”脏象理论为指导,通过基础实验结合临床试验深入探讨“脾不统血证”与脑-肠轴功能指标相互关系,明确“脾主统血”调控机制和物质基础,借以发展与创新“脾主统血”理论,丰富科学内涵,指导出血病症治疗。2 研究方法2.1文献研究通过联机检索与手工分检两种方式,检索“脑-肠肽进展研究”、“脾不统血”、“脾虚证”文献,加以系统整理与分析,探讨脑-肠肽相关因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脑-肠肽相关
学位
目的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一旦进展到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病情将几乎不可逆转地向前进展,直至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病情发展具有很大差异性,有的可以长期稳定在微量蛋白尿期,而有的却较快地进展为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因此发现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容易向临床蛋白尿期进展的患者是糖尿病肾脏病防治的关键。本研究从中医证候、生物学指标方面,研究评估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期向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进展的预测因
学位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讨论其中医理论基础,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①以益气养血中成药芪胶升白胶囊为例,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益气养血法干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②通过临床试验证益气养血法治疗原发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规定,采用中央随机、多中心竞争入组的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招募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并进行为期28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