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前期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及动物实验基础上,选择特质性病例开展机制研究,系统观察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患者肠促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并与DPP-4抑制剂效果比较,为进一步阐释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临床试验数据。  方法:  1.研究对象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曙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共纳入27例,其中西药组因不良反应退出1例,中药组失访1例,最终纳入统计25例。  2.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样本量为30,根据区组设计,分成10个区组,每个区组包含3个样本。以SPSS软件生成原始随机数,按数字在区组内的大小顺序用A、B、C标示,最大值为A即中药组、中间值为B即西药组、最小值为C即原治疗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将其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原治疗组。中药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与健脾清化方,西药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西格列汀,原治疗组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为四周。  3.观察指标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Serum Protein,GSP),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0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血糖(glucose,PG)、总胰高血糖素样肽1(total glucagon-likepeptide-1,TGLP-1)、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active glucagon-like peptide-1,AGLP-1)、总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total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polypeptide,TGIP)、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活性、胰岛素(insulin,IN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水平变化。  结果:  (1)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西药组治疗后糖负荷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血浆AGLP-1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中药组及原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西药组180分钟AGLP-1水平及曲线下面积较中药组及原治疗组升高(P<0.05),中药组与原治疗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西格列汀可抑制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灭活。  (2)总胰高血糖素样肽1:西药组、原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后各时间点TGLP-1及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有提高趋势,其中30分钟提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组30分钟水平较西药组、原治疗组升高(P<0.05),西药组与原治疗组比无显著差异。提示中药复方健脾清化方能够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  (3)总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三组治疗后TGIP水平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及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二肽基肽酶4活性:西药组治疗后DPP-4活性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治疗后DPP-4活性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原治疗组治疗后DPP-4活性较治疗前下降(P<0.05);三组治疗前DPP-4活性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西药组较原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中药组与原治疗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西药盐酸西格列汀与中药复方健脾清化方均能显著抑制DPP-4活性,原治疗组DPP-4活性受到抑制可能与高糖状态下机体自身的负反馈有关。  (5)胰岛素:西药组治疗后60分钟、180分钟INS及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组、原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差异;三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糖代谢:西药组治疗后GSP较治疗前下降(P<0.05),HbA1c无明显变化,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后GS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有改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原治疗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无明显变化;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1)中药复方健脾清化方对T2DM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有一定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促进TGLP-1分泌,同时能够DPP-4活性。  (2)健脾清化方在1个月的治疗期内能显著降低GSP水平,对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有改善趋势。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初步探讨白疕(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型。归纳白疕各分型的主证、次证和兼证,为白疕临床辨证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同时联系中医理论,初步探讨白疕病程中光气的作用。 
中医学药物外治萌芽于原始社会,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从可供查考的历史资料看,外用剂型是中医学应用最早的药物剂型。药物外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知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求,引出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要精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与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课堂教学中有了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及肺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35例)采用七氟烷麻醉,对照B组(35例
急危重症患者通常都会到急诊科接受首诊,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而言,具有负荷量大,压力大等特点,需要急诊护士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承受较大心理压力会导致
托尔斯泰谈到教学时说道:“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也证实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的阐述。    一、数学应用与数学兴趣的培养    陶
目的:  通过对腧穴在不同状态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LR2、CD14、PIK3R5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针刺前后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研究,证实TLR2、CD14、PIK3R5为腧穴由穴敏性
摘要: 求二面角是空间几何中的一类重要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向量——解决几何问题的利器,把不少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变为纯代数运算,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统一。用向量法求角避免了因添加辅助线而造成的视角干扰和复杂的逻辑推理,且向量法解题对开阔学生解题思路,激发解题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关键词: 空间几何 向量法 求二面角    一、 向量法求二面角的理论依据    定义1:如图1,图
数学教育家华罗庚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极为重要,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推动他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取得更好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新理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见解。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将外界获取知识和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在读者大脑中重新建立起来的过程。根据阅读教学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