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朊粉及其主要组分抑制果糖吸湿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e18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分子糖较强的吸湿性通常会导致其加工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开发降低吸湿性、结块和潮解的方法,对小分子糖及其相关产品的贮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比较了三种常见小分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的吸湿性,在此基础上,以吸湿性最强的果糖(Fru)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谷朊粉(wheat gluten,WG)对果糖冻干品吸湿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了谷朊粉中两种主要成分-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对冻干果糖吸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谷朊粉对冻干果糖吸湿性的影响并掌握其规律,可为抑制高含糖食品的吸湿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相同环境下的吸湿性。对比吸湿数据结果发现,果糖的平衡含水率(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EMC)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且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差距增大,在75%相对湿度下,蔗糖、葡萄糖、果糖的EMC分别为0.07%、0.86%、31.61%。Peleg模型对吸附数据的拟合程度最高,是最优的吸湿等温线模型。蔗糖、葡萄糖、果糖的吸湿等温线均为典型的“J”型形状,属于Brunauer分类中的III型等温线。宏观图片结果表明,结块程度与吸湿时间呈正相关性,三种糖的吸湿结块程度依次为果糖>葡萄糖>蔗糖。差示扫描量热谱图、XRD衍射和接触角分别从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和亲水性揭示了导致三种小分子糖吸湿性差异明显的原因。低场核磁结果显示,在吸湿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中的主体水分均由结合水转变为不易流动水,且果糖中高自由度水分占比更高,而蔗糖中的水分主要维持在结合水状态,解释了吸湿过程中蔗糖保持较好稳定性的现象。此外,果糖的总峰面积显著高于葡萄糖和蔗糖(p<0.05),说明果糖具有更强的吸水性。2、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谷朊粉(Fru:WG=0:10、Fru:WG=2:8、Fru:WG=3:7、Fru:WG=10:0)调控果糖冻干品吸湿的影响规律。吸湿曲线结果表明,谷朊粉的加入对于果糖的吸湿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在相对湿度高于43%的环境中Fru:WG=2:8的抑制效果更好。在25℃、75%相对湿度下,果糖与谷朊粉比例为3:7和2:8的冻干样品EMC分别降至16.00%和14.61%。利用7种经典模型拟合吸湿数据,通过R~2确定描述果糖冻干品吸湿等温线的适宜模型为GAB模型。在25℃时,谷朊粉的添加将冻干果糖吸湿等温线的类型由Brunauer分类的III型转变为II型,35℃下,谷朊粉比例大于70%时,对果糖的吸附特性产生影响。从冻干果糖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图片可观察到谷朊粉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粉末的吸湿结块现象。谷朊粉的添加可显著增强样品表面的疏水能力;并可限制果糖冻干品中水分向高自由度的迁移,降低果糖的吸水能力。3、考察了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对冻干果糖吸湿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果糖:麦谷蛋白/麦醇溶蛋白为3:7的体系中,添加麦谷蛋白的样品平衡含水率低于添加麦醇溶蛋白的样品,且在69%相对湿度下,两者差距达到最大值0.68%;当果糖与两种蛋白质质量比为2:8时,两种体系的平衡含水率无明显差距,所以在果糖占比较高的体系中,麦谷蛋白的抑湿效果更好。Peleg和GAB模型对于冻干果糖样品具有较好的描述性,其中Peleg模型拟合程度最高,对于平衡含水率的预测更为准确。除了果糖与麦谷蛋白比例为3:7的冻干样品仍表现为III型等温线外,其他冻干样品均转变为II型等温线。样品达到吸湿平衡时的宏观和微观图片显示,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均可以降低其吸湿性,但麦谷蛋白效果更突出,这可能与麦谷蛋白具有更强的疏水性有关。另外,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加入能够影响样品中水分的状态,降低吸水量,并减少水分向高自由度方向的迁移程度,相较于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对降低水分自由度产生了更有效的影响。
其他文献
食源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约45%的食源性疾病由食源性致病菌致病引起。并且,同一食品基质中通常存在两种以上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此,同时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精准检测,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基于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的传统分析方法较难满足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需要的灵敏度及检测效率。本课题拟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
学位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已达50.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通过深入开展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引导居民科学饮食,力争到2030年实现超重和肥胖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肥胖是能量代谢失衡造成的,增加运动和减少能量摄入是两种常规的拮抗体重增加的手段。目前食品工业通过开发代餐食品,以达到既饱腹又能减少能量摄入的目的。魔芋葡甘
学位
陈洪绶是明代的著名画家、诗人、儒客大家。一生以画见长,尤善人物画,有:“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的美称。但是极富盛名的人物画名声也掩盖了陈洪绶在花鸟画上的成就,他的花鸟画不仅描绘精细、法度严谨、意境“高古”,而且极富装饰趣味,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人认为他的花鸟画“不落时”。清代徐沁在《明画录》中对陈洪绶评价到:“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他虽“师古人”但“不泥古人”,他将自己对生命独到的理解和自身的坎坷经历
学位
“格物”一词在绘画中主要是有“穷理尽性”之意,朱熹认为“格物”是指“穷理”何为“穷理”,是对于具体物象去了解其自然发生的规律,“致知”是在探究物象之理的基础上将对“理”的认知推到极致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二程曾言:“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强调了这二词之间的关系。受“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宋代画者将取材方向更多的倾向于花木禽鸟之类,以“师造化”为创作理念
学位
中国人物画与连环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些人把连环画认为是缩小版的或仅用一种色彩创作的的中国画初期形态。纵观中国历史,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虽然称不上是一幅一幅的连环画,但其构思与描绘却与连环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这两幅人物画都是在同一个画面中展现了连续的几个故事情节,这样的呈现倒是有了点连环画的意味在其中。随着连环画的兴盛到式微,很多画家将连环画的创作经验与人物画
学位
谷物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作为曲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致癌物,即使AFB1在谷物中以极微量存在,其毒性也不容忽视。此外,谷物含有较多的淀粉和脂肪,这无疑增加了AFB1提取富集和准确检测的难度。因此,亟需建立一种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对谷物中痕量AFB1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四氧化三铁(Fe3O4)分别进行表
学位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在我国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大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黄嘌呤氧化酶(XO)与嘌呤代谢有关,能够调控体内尿酸生成。本室前期研究表明,芸豆源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XO抑制活性。基于花色苷也有抑制XO的活性,本课题以紫花芸豆为原料,充分利用芸豆花色苷和芸豆肽资源,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芸豆肽进行结构鉴定,然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芸
学位
明代晚期中国的绘画在形式风格上开始出现多样化,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容与含义也更具丰富性。这个时期文化思潮活跃,画坛流派繁兴,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为人们呈现了许多令人震撼与惊奇的艺术作品。而本文所研究的画家吴彬便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个,放眼整个历史长河吴彬山水画的风格面貌都是独树一帜的。其山水画风格面貌冲破了前人传统思维的壁垒,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形象,在当时被认为是“运思造奇,下笔玄妙”。为探讨影响吴
学位
糖化是氨基酸、肽或蛋白质的氨基与碳水化合物的羰基间发生共价结合的过程,这类反应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皮蛋是由鸭蛋加工而成的产品,在其腌制过程中易自发地发生非酶糖化反应,之前有报道称皮蛋清(PEW)有一定的抗炎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有研究表明,蛋白糖化后应用于食品中的功能特性会得到改善,抗氧化、抗菌等功效会有所增强。皮蛋清所起的功效是否与蛋清中蛋白的糖化有关尚不明确,从分子角度出发的皮蛋糖化研究
学位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无毒且具有可生物降解及优异成膜性的碱性多糖,作为新的可食用包装材料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单一壳聚糖膜存在阻湿性差、透气性小、机械性能弱等不足,难以满足采后新鲜果蔬保鲜的综合需求。板栗果实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但板栗含水量高、呼吸作用旺盛,在贮藏过程中易出现失水、腐烂等品质劣变现象。因此本文根据板栗的贮藏特性,以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透过率为核心指标,并结合机械性能指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