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赵进喜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选方用药特色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该类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症状主要以感觉异常为主,如麻木、疼痛、温度辨识异常,病情迁延后甚至可以出现难治性溃疡和感染,最终导致截肢。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DPN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和相关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总结专家治疗DPN的经验,对于寻求中医药防治DPN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赵进喜教授治疗DPN的经验。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导出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房病案,经筛选后采用150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整理数据,应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0、IBM SPSS Modeler 18.0 和 Cytoscape 3.7.2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总结赵进喜教授治疗DPN的经验。结果:研究共纳入150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82名(占比55%)、女性68名(占比45%),年龄范围在32-88岁之间。132例记录具备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其余18例不具备任何症状。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87)、皮温降低(24)、头晕(24)、肢体疼痛(19)、肢体乏力(13)、耳鸣(13)。具有对称性肢体相关症状的有115例,其中具有下肢症状的有119例,上肢63例,同时具备上、下肢症状共计44例。舌脉分布结果显示:常见脉象为弦滑(25)、弦细(15)、沉细(14)沉(11),常见舌质为舌暗红(46)、红(32)、淡暗(14),有裂纹(22)、胖/大(8)和齿痕(7),常见舌苔为黄腻(47)或白腻(28)。证候分布结果:常见本虚证候是气虚(112)和阴虚(99),高频标实证候分别是血瘀(66)、痰湿(46)和湿热(34)。药物统计结果显示,高频药物为丹参(104)、白芍(94)、甘草(92)、黄芪(90)、柴胡(84)、赤芍(81)、黄芩(80)、葛根(77)、陈皮(72)、鸡血藤(63)、茯苓(57)、当归(50)、川牛膝(49)、法半夏(47)、白术(47)、夏枯草(45)、川芎(42)、土茯苓(42)、绵萆薢(41)、清半夏(39)、大黄(37)、黄连(36)、穿山龙(36)、知母(35)、桑枝(35)等。复杂网络结果示,赵进喜教授的核心药物组合包含:丹参、葛根、白芍、甘草、黄芪、柴胡、黄芩、赤芍、陈皮、茯苓、法半夏/清半夏、白术、鸡血藤、当归、川牛膝、夏枯草、川芎、土茯苓、绵萆薢。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赵进喜教授治疗DPN的常用药组为桑寄生、续断、木瓜、川牛膝、牛膝、鸡血藤、白芍、赤芍;甘草、清半夏;龙骨、牡蛎、桑枝;陈皮、法半夏、茯苓;丹参、葛根;桑叶、菊花、夏枯草、柴胡、黄芩;苍术、白术;地骨皮、荔枝核、仙鹤草;黄连、肉桂;地黄、麦冬、知母;牛蒡子、鬼箭羽、蝉蜕、僵蚕、大黄、萆薢、土茯苓、石韦、穿山龙、当归、川芎、黄芪。结论:赵进喜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证常见气虚、阴虚,标实证常见血瘀、湿热,其中医病机与消渴病日久、伤阴耗气导致的阴阳俱虚、气虚血瘀、脉络痹阻、筋骨失养,阳气不达四末、气血不养四肢相关。在治疗上,强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常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脊瓜汤、二陈汤等,临床常用丹参、白芍、甘草、黄芪、柴胡、赤芍、黄芩、葛根、陈皮、鸡血藤、茯苓、当归、川牛膝、法半夏、白术、夏枯草、川芎、桑寄生、续断、木瓜等作为核心方剂的基本组成。除此之外,赵进喜教授会根据病变部位亦有不同的用药特色,如上肢症状明显时会选用桑枝、升麻、桔梗、菊花、桑叶;下肢症状明显时则会随症加减地骨皮、荔枝核、续断、仙鹤草、牡蛎、木瓜;头面部出现症状时常用菊花、桑叶、夏枯草、升麻;腰部症状出现时选用续断、桑寄生、牛膝、鬼箭羽、黄柏。
其他文献
背景 目前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治疗法较多,除了手术治疗以外,有药物类治疗及非药物治疗。CNLBP的非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少,其中,中医的推拿疗法、传统功法与西医运动疗法目前是较为公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的疗法之一。虽然上述疗法均有疗效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缺乏上述疗法之间的相互比较。目的应用网络Meta分析方
学位
目的:对拍痧疗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东直门医院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纳入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3.4±6.58)岁,平均病程(4.53±2.47)月。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平均年龄(53.03±6.21)岁,平均病程(4.8± 2.68)月。对照组在指导下自主进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瘀血体质的分布情况和颈椎Modic改变的发病特征,探究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间盘退变等因素间的关系,发掘瘀血质与颈椎Modic改变间的联系。同时对接受ACDF和Hybird手术的颈椎Modic改变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各时间节点患者各项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影像学资料,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颈椎Modic改变对ACDF及Hybrid手术疗效的影响,探究ACDF及H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而为不同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患者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制定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每2周、每3周)的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最佳干预间隔时间方案的选取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66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穴位埋线2周组和穴位埋线3周组共2组,每组各33例。穴位埋线2周组每2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3周组每3周进行一次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选取完全相同的腧
学位
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史云主任医师临床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核心处方。2通过果蝇实验对核心处方进行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五年间史云主任医师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遵纳排标准录入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统计药物的用药频次、常用剂量、功效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与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将中西医体质学理论作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并完善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体系,为今后制定围绝经期女性体质评价与养生保健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基础。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价体系,仅有中医体质分型和分散的西医体质测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中西医体质综合评估进行了一定探讨。方法:本次调查对象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体检中心
学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严重的女性生殖系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并日益年轻化,临床表现复杂且异质性强,以月经异常(如月经稀发、闭经等)和不孕为主要表现,有罹患骨质疏松症(OP)和骨折等疾病及早逝的风险,缩短寿命。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会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引起慢性疼痛和行动障碍。然而POI所致的渐进性的骨量丢失初期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难以引起医患双方重视,待出现明显症状时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病率随围绝经期女性人数增多而显著提高,且临床症状持久,其中失眠作为该类人群主诉最困扰的一种临床症状,严重危害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失眠,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围绝经期女性就诊的热点和难点。西医治疗多采用镇静安神或激素类药物,临床疗效虽显,但存在妇科肿瘤发生或药物副作用大的风险。国医大师肖(萧)承悰教授采用“交通心肾法”
学位
目的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郭维琴教授治疗心悸的组方规律,挖掘其关键用药及配伍特点,分析总结郭维琴教授的辨治经验,获得核心组方。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所得核心组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及通路,为探究其干预心律失常的药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郭维琴教授门诊的心悸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