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防疫法课程设计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疫情状况有力的证明了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我国所设计与运行的防疫法律体系并没有很好地适用,出现下级单位执行力不够,行政机关有法不依等现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医疗卫生教育和防疫法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分担我国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疫法课程是学校承担教育任务应承担的课程责任。防疫法课程前景,可以从中等教育延展到高等教育。防疫法课程设计要充分把握好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深入且有层次的设计,以保证职业教育的终身性、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来看,学校是最重要的载体,课程实施是学校进行教育的手段。课程的开始阶段就是课程设计,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从课程设计开始的。本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防疫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2)如何构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防疫法课程。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研究以我国疫情期间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需要为背景,将学科发展贯穿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防疫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厘清防疫法课程相关问题。本研究回应当下社会的需要,试图以“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防疫法课程设计研究”作为论题,论述了防疫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对防疫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方面进行探索,最终实现防疫法课程设计理论的可行性。研究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课程、课程设计;根据梳理情况,列出防疫法课程设计研究问题。研究的第二部分,从不同角度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防疫法课程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第三部分对防疫法课程的表现形式、内涵、特征进行了论述以及对防疫法课程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的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依据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的总指引,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防疫法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划分;以“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一致”的观点制定课程策略、课程评价。本研究最终实现构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防疫法课程理论基础的目标,将其作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实际教学中防疫法实施的指导基础。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郑觐文着手对竹笛源流、形制以及演奏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良,并编撰了近代第一部竹笛专著《箫笛新谱》。《箫笛新谱》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从竹笛源流、历代宫调变迁、箫笛改良和演奏法等方面论述箫笛历史及当时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其中竹笛改良的内容,对20世纪至今的箫笛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布局设置为“《箫笛新谱》中竹笛改良的背景与原因、竹笛改良的标准与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理念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性评价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成为现代教育中重要的评价方法
作为信息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借助信息化资源,重构教学流程,着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等核心素养,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相契合。针对当前中职法律课面临的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浅表化学习等问题,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引入中职法律课教学,以此破解法律课教学困境,并为创新推动法律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以掌握学习理论、
李焕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在音乐创作、理论与社会活动等领域成就颇丰,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中,音乐批评是他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音乐批评学原理,对李焕之音乐批评活动展开研究,发掘其音乐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以及音乐批评观念的嬗变历程。其一,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李焕之有关作曲家、音乐作品、音乐现象、音乐批评的评述文章,结合历史语境对其评述特点与思想内涵展
目前,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经突破4000万人,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多,照护难度大,明显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但是经济的落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及社会养老服务总体保障水平的低下导致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即通过分析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春风春鸟,秋日秋蝉,夏日暑雨,冬日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以道志,诗以抒情,诗之净心,诗之气节。诗词最初以吟诵的形式来展现诗人的气度与情感,时至今日,声乐与诗词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专业者的青睐,“诗”“乐”本就不分家,在龚琳娜的特色演绎下,诗词作品内在的情感与表现通过声音的抑扬起伏,跨度张力以及在强弱对比下的力度掌握,更是将诗词作品中诗人的情怀鲜明刻画。以文辞的精炼之笔诉说着世间的冷暖情长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回流趋势。作为一股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力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和帮助就业的重要手段,在稳定和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转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开启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步较晚,但是2013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影响颇深。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2016年颁布,至此之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标的研究走势迅猛,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行动并为此修订课程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高中地理因其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增加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解决当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维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