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参数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及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是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无法得益于新辅助化疗。而既往研究认为宫颈癌生长及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营养和代谢的通道,但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中甚少运用微血管参数检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化疗敏感性。
  此外,在部分宫颈癌微血管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研究中,研究结果却存在着争议。研究的不一致性,可能是因为不同抗体的选用,包括抗CD34、抗CD31及抗CD105抗体,还有研究人群接受的治疗不一,研究人群种族异质性、定量方法的不一致等原因。
  本课题深化微血管参数,同时运用免疫组化进行CD34、CD31、CD105三种血管内皮标记物的染色。三种内皮细胞染色均测量三种参数包括微血管密度MVD,平均微血管截面面积MVS反映微血管形态变化,及生物体视学体积密度Vv反映单位体积内血管灌注量。探索不同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关系。
  第一章 微血管参数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
  第一节 新辅助化疗前宫颈鳞癌微血管参数对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
  目的:
  探索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在NACT前的微血管参数与化疗疗效的相关关系,从而获得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微血管参数、相关的血管标记物及相关的临床诊断阈值。
  方法:
  基于中国宫颈癌诊疗大数据库,选取于2007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5省13家医院中,106例因宫颈鳞癌(ⅠB2、ⅡA2期)接受新辅助化疗及C2型子宫切除术患者化疗前宫颈癌灶标本进行研究。根据按照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分为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生物体视学定量测量新辅助化疗前CD34、CD31、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平均微血管截面面积MVS及生物体视学体积密度Vv等9种血管参数,比较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微血管参数的差异。
  结果:
  1.69.4%(74/106)宫颈癌患者获得化疗缓解,为化疗敏感组。LACC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在NACT前肿瘤组织学分化及肿瘤最大径这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P<0.01),而在年龄、分期、新辅助化疗疗程、化疗药物、化疗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上差异(P>0.05)。
  2.按肿瘤最大径线及分化程度分为相关亚组,在亚组肿瘤直径≥5cm且分化程度为中分化里,化疗不敏感组(n=8)CD31-Vv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n-22)(P=0.028)。
  3.CD31-Vv的ROC曲线面积为0.767,表明CD31-Vv可对肿瘤直径≥5cm且中分化的群体新辅助化疗敏感与否进行判别(P=0.028)。最佳临界值为5.691×10-3,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9.10%和87.50%。
  4.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最大直径是NACT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化疗缓解的独立预后因素。新辅助化疗前肿瘤最大直径≥5cm的患者及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更容易获得化疗缓解(P<0.01,P=0.028)。而CD31-Vv并不是NACT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5.新辅助化疗前CD31-Vv与年龄、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阴道切缘、宫颈浸润深度、宫体浸润、脉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不相关(P>0.05)。
  结论:
  虽然在所有LACC患者中,CD31-Vv并不是新辅助化疗敏感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是在亚组(肿瘤直径≥5cm且中分化)中,利用CD31-Vv>5.691×10-3的情况下,能鉴别出该亚组87.50%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CD31-Vv不受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影响,作为化疗敏感预测因素较为稳定。
  第二节 新辅助化疗前后宫颈鳞癌微血管参数变化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患者在化疗前后微血管参数的变化,从而探索化疗疗效不同的两组患者微血管参数变化幅度的差异。
  方法:
  病例来源同第一章第一节,因无术后病理排除1例,共105例。对新辅助化疗前活检或锥切标本105例及术后癌灶标本105例进行免疫组化及生物体视学定量测量,获取微血管参数。比较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新辅助化疗前后微血管参数变化幅度的差异。
  结果:
  1.NACT后,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CD34-MVS、CD31-MVS、CD105-MVS、CD105-Vv较化疗前减少(P<0.05),化疗前后变化的幅度均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
  2.在亚组中(肿瘤直径≥Scm且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化疗不敏感组的CD31-MVS及CD31-Vv下降的幅度较化疗敏感组幅度大(P=0.013,P=0.014)。
  结论:
  NACT后化疗敏感组及化疗不敏感组三种血管标记的平均微血管截面面积及新生血管的血流灌注量较NACT前减少,两组减少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亚组中(肿瘤直径≥5cm且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化疗敏感组CD31-MVS及CD31-Vv减少的幅度更大。
  第二章 微血管参数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索新辅助化疗前后LACC标本微血管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病例来源同第一章第一节,因无术后病理排除及随访状态缺失2例,共104例。采用免疫组化及生物体视学定量测量获得患者NACT前后9种微血管参数,结合患者随访时间及生存状态,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检验,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
  1.新辅助化疗后,高CD31-Vv组患者预后较低CD31-Vv组患者差(x2=4.573,P=0.032),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85%、94.23%。而其他微血管参数与局部晚期宫颈癌累积生存率并不相关(P>0.05)。
  2.NACT前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LVSI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P<0.05),低分化的患者较高中分化的患者预后差,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宫颈浸润深度累及全层、及LVSI的患者预后差。而年龄、分期(ⅠB2期和ⅡA2期)、肿瘤最大直径,宫旁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宫体浸润、化疗缓解程度与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无关(P>0.05)。
  3.新辅助化疗后病理上宫颈浸润深度是局部晚期富颈癌患者预后的首要风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后病理上仍存在宫颈浸润深度达全程的患者死亡风险是宫颈浸润深度未达全层患者的7.380倍,第二个风险因素为新辅助化疗前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的宫颈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高中分化宫颈癌患者的4.091倍。而淋巴结转移、LVSI、NACT后CD31-Vv并不是NACT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4.新辅助化疗后CD31-Vv与病理分化程相关,与中分化的患者相比,低分化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更容易出现较高CD31-Vv(P=0.029),而新辅助化疗后CD31-Vv与年龄、肿瘤分期、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阴道切缘、宫颈浸润深度、宫体浸润、脉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不相关(P>0.05)。
  结论:
  术前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LVSI、新辅助化疗后CD31-Vv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组织学分级和宫颈浸润深度是NACT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新辅助化疗后CD31-Vv并不能成为NACT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I-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放射免疫治疗目的:(1)获得高标记率和纯度的I-Herceptin。(2)了解I-Herceptin对高表达Her-2基因的乳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作用。方法:(1)用Iodogen法将I标记到Herceptin,Sephadex G50柱纯化,纸层析法质量检测。(2)MTT比色法检测I-Herceptin对表达不同水平Her-2的三株
学位
目的:为了确定口腔鳞状细胞癌或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与肿瘤发生率和生存结局共存相关的常见共同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3368例患者的电子病历及临床信息,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29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413例及合并两种癌症的患者1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方法,分别获得1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使用2.2版本SPSS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对医疗处置方案的知晓并进行同意接受的权利。详言之,即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等医疗行为时,首先要针对向患者提出的医疗处置方案,就其有关风险和其他可以考虑的措施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取得患者的同意。当前国内夕}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定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权利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具体,这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比较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患者知情同意权进
研究背景:  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是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见的类型,它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躯体感觉异常,其发生率约为8-11%,最常见卒中部位为丘脑。新近的影像学临床研究分析显示,引起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损伤部位在丘脑后、下、外侧核,且主要集中在丘脑腹后外侧核,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脑卒中
研究背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流动”三种社会变迁的社会背景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规律的身体活动是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减少过早死亡的关键因素,但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目前国内外研究以知识宣讲或身体功能训练的形式来对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进行干预,能触发但不能维持身体活动。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
学位
研究背景:  耳聋肌张力障碍视神经病(Deafness Dystonia Optic Neuropathy,DDON)综合征,也被称为Mohr-Tranebjaerg综合征(MTS;MIM304700),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全世界至今报导有37个家族91例DDON患者。患者主要为男性,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感音性听力损伤、逐渐加重的肌张力障碍和共济失调。DDON综合征
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常见急症,其定义为:72小时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及以上?1?。突发性聋有多种临床表现,如突发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等,也可伴眩晕或头晕、听觉过敏和耳周感觉异常等。基于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突发性聋的治
学位
目的:PET/CT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肿瘤临床中发挥显著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18F-FDG是一种反映葡萄糖代谢的非特异性显像剂,肉芽肿性炎症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现临床广泛应用延迟采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对于病灶SUV值接近诊断阈值的情况,但关于延迟采集的时间选择众说不一,但是考虑到患者需要长时间空腹的准备,原则上应该尽早进行。实验通过对wistar鼠肿瘤与炎症模型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
目的:1、 建立稳定的NOR1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系pcDNA3.1(+)/NOR1-HepG2。2、 应用大通量的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转染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3、 探讨NOR1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 将NOR1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NOR1(实验组)和空白载体pcDNA3.1(+)
学位
肾小球系膜由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及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组成。肾小球系膜的病理改变有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堆积,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促使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系膜细胞为肾小球的固有细胞,在多种免疫和非免疫肾小球进行性损伤中均可观察到系膜细胞的增殖。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量的增加将显著地影响着大分子物质通过系膜区,导致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局部沉积,并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