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苯并咪唑基配体3d金属簇合物的晶态结构转换,溶液行为及磁学性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核簇合物的研究作为配合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超分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功能性材料,若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来改变其相关物化性能,则具有作为开关或传感器的潜在应用价值,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性质改变的起源,获得不同状态下的晶体结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化合物的单晶到单晶的结构转换则很有利于揭示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所以研究单晶结构转换有着特殊意义。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刚性配体2-羟甲基苯并咪唑与Fe3+、Co2+等过渡金属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构筑了系列多核簇合物。我们通过单晶衍射、磁学性质表征、电喷雾质谱、高场EPR等对化合物的晶态结构转换及溶液行为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前言,系统介绍了本论文涉及领域的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热点,重点介绍了多核过渡金属簇合物在晶态结构转换上取得的进展与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介绍了簇合物的磁性,如单分子磁体一直在磁化学领域中受到化学家的青睐;还介绍了电喷雾质谱技术在配合物溶液化学上的应用,以及该技术为簇合物的自组装过程研究提供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第二章描述了在溶剂热条件下,以单一 N-甲基-2-羟甲基苯并咪唑配体与铁盐反应,得到了具有立方烷基的四核铁基簇合物[Fe4Ⅱ(C9H9N2O)4(CH3OH)4Cl4](1),化合物1中的金属Fe离子具有+2价态,当将化合物1放置在室温环境中,其晶体颜色逐渐由黄绿色变为黑色,整个过程晶体一直保持较好的单晶形态,通过单晶解析得到化合物[Fe4Ⅲ(C9H9N2O)4Cl4(OH)4]·4H2O(2),且通过粉末衍射、热重-红外-质谱、元素分析证明其化学组成;同时这是一个在空气中发生固-气氧化反应而导致的单晶到单晶态结构转变的过程,而且是发生在簇合物体系中,这种例子就更加少见。利用X-ray单晶衍射、常规磁性、高频电子顺磁共振以及高分辨质谱对该单晶转换过程展开跟踪研究;通过热红联机分别对三个化合物,即化合物1,化合物2,以及化合物1放置空气中5个小时表征发现其热重失重平台及其对应的红外光谱图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化合物1红外光谱波数1000 cm-1附近的甲醇C-H伸缩振动逐渐被波数1500cm-1附近的水分子O-H伸缩振动所取代,说明配位层中的甲醇在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水所取代而失去。结合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等数据,发现在新鲜态的Fe4晶体中配位的CH3OH分子可以和空气中的H2O交换而离开配位层,而这样一个含有低价态的金属化合物在空气中与氧气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一个高价态的且晶体的点阵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同时端基配体改变的新化合物,故而导致了该化合物1到2的晶态结构转换的发生。第三章描述了以刚性配体2-羟甲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辅以叠氮离子的桥连和模版作用,利用同样起始反应物,改变外界条件即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条件下构筑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双核[Co2(Hbm)4(N3)2](NO3)2(4)、四核[Co4(C8H7N2O)4(N3)3(NO3)]n(6)以及十二核[Co12(C8H7N2O)15(N3)7](NO3)2·2CH3OH·2H2O(5)钴基簇合物。虽然是从一锅法原料出发,但是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高低决定了在溶液态下的分子碰撞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多样性。对化合物5的单晶溶液行为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进行了细致表征,发现在不同的溶剂下(如CH3OH,DMDO,DMF)该化合物结构主体框架[Co12(C8H7N2O)15(N3)7]2+都能够稳定存在,且在质谱条件下证明了其核心内桥叠氮桥可以被甲氧基桥和羟基桥取代,甚至簇合物的部分配体也可以在溶液中与其他短桥配体发生取代;另外我们还捕捉到了其溶液状态下的十二核二聚体形式[(Co12)2]质谱片段,发现主要是通过簇合物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而稳定存在。进而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从溶液态出发对该十二核簇合物的组装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低核数簇合物逐渐向高核数生长的过程,从起始的[Co2]到[Co4],然后到[Co7]、[Co10],最后到主产物[Co12],即在溶剂热条件下逐级生长聚合成大簇的过程。对多核簇合物的组装过程和反应机理研究,将有利于构筑出具有新颖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大簇,为将来可控合成多核簇合物提供了更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碳纳米材料因具有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肿瘤治疗、基因/药物载体、光电装置、传感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本文的重点在于构筑功能性碳纳米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相关研究。本论文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一、综合阐述了碳纳米材料的分类及性质、制备及功能化方法和表征手段。详细介绍了碳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以及在传感、光电装置和生物治疗等众多领域中的应
植物中内生真菌资源丰富,已成为发现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天然分子的重要来源。广豆根(Radix Sophorae Subprostrata),为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主产于广西石灰岩山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本文以1株广豆根内生真菌(Xylaria sp.)为研究对象,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以期发现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本论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炭角菌属(Xylaria sp
杂环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类型,在生物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杂环化合物家族之中,唑类化合物无论是在生物应用方面,还是有机催化与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因此唑类化合物也一直是杂环化合物研究中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选取唑类化合物中的噁唑与吡唑两种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两者的近年来的合成方法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当前的研究进展来看
本论文以4个观音莲明碱金属配合物为研究目标,深入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要概述金属配合物、以鹅掌楸碱、观音莲明碱为代表的阿朴啡类生物碱及其配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概述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调控的发现及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法研究4种观音莲明碱(简写为LY)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Y)3]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全球肿瘤发病率第六位,致死率高居第三位。而我国更是肝癌高发区,肝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因此寻找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的高效多靶点的抗癌药物刻不容缓。氧化阿朴菲生物碱是一类天然产物,且其大多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活性以及其他较特殊的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本课题组率先开展并致力于氧化阿朴菲类金属配合物合成与研究已达十年之久,取得了
鹅掌楸碱具有显著的抑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本论文以鹅掌楸碱及其金属配合物为研究对象,针对现代分子肿瘤学基础研究的三大领域: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入手,深入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要概述鹅掌楸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概述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通过MTT法对配体鹅掌
综述了共振散射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碳、亚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分析进展。简要讲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及意义。1钯/银/金纳米粒子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测定痕量一氧化碳在0.04 mol/L pH 7.2 PBS缓冲液中(或pH 5.2 HAc-NaAc缓冲液中),一氧化碳(CO)分别与氯化钯(PdCl2)、硝酸银(AgN03)以及氯金酸(HAuCl4)反应生成纳米钯、纳米银以及纳米金微粒,CO的强还原
癌症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具有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征,而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高发病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而,开发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灵敏、便捷性检测的传感材料和开展新颖的癌症治疗研究,成为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吸引了公众及研究者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荧光传感材料及癌症治疗材料的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简要介绍了环境检测及癌症治疗现状,并对碳量子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具备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性能好等特点,已成为新能源领域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电极材料的创新是超级电容器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聚苯胺具有原料易得、合成简便、成本低廉,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高的赝电
天然产物是新药开发的重要原料宝库,以活性天然产物为母体,进行结构修饰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是迄今为止新药开发的主要途径。呫吨酮又名二苯并-γ-吡喃酮,是许多药用植物的基本分子骨架,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以1,3-二羟基呫吨酮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1-羟基-3-芳胺烷氧基呫吨酮衍生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药物开发价值。芴酮具有广泛的用途,不仅应用于发光材料、耐热材料、树脂、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