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社会化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为个案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儿童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对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在目前中国尚未建立覆盖全部儿童的福利制度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需要帮助的儿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儿童福利机构就是保障孤儿、弃婴生存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但是儿童福利机构在发展中也面临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类专业人员的长期缺乏,需要照顾的儿童数量多且身体状况复杂,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封闭式养护方式不利于儿童社会化等问题。因此,我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不仅要关注机构内的孤残儿童的养、教、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出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方法。   本文在国家提出利用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政策的大背景下,结合西方儿章福利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实地调查及对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访谈,对儿章福利机构运用社会力量养育儿童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的儿童照顾方式是有效的,在提升院内儿童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儿童管理经验,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仍是剩余型儿童福利的现状。要彻底转变这个情况,需要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政策的制定、法律的完善、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培育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独生子女家庭作为我国上世纪70年代进行人口控制以来产生的一种生育事实,使我国顺利通过了人口数量众多的压力考验,并在一定时期创造了“人口红利”的良好局面。这些家庭承担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政策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
村民参与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是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村民参与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动,这一社会行动既是村民利益表达的过程,也是实现各利益相关群体权利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乡文化的互动中,城市文化日益强势,乡村文化日益被挤压。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明显下降,从传统乡村中的知识精英,变成了现代乡村社区中的
“中产阶级”议题一直以来备受专家、学者、以及舆论媒体的关注,作为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中间阶层在社会稳定、结构合理、社会公平、发展轨迹等方面占
作为一种致力于理解晚期现代性社会面貌的智力尝试,风险的社会理论自出现便以异于寻常的视角,为人们重新刻画了当今社会世界的概观。它们以个体为理论轴心,关注个体与多元世界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建立了QuEChERS-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蜂花粉中9种有机氯类和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蜂花粉样品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液提取,QuEChERS技术净化,气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