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径流通道的形成、特征及其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cc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径流是岩石介质中由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的地下水流,它主要通过断裂带等连通的空隙流动。流动带走空隙中的物质,淘空断裂带,影响断裂带上建筑物的稳定、矿山的安全。掌握地下径流通道的类型、特征和快速、有效探测其位置是矿山防治水和地下水勘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野外试验、现场检验等对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地下径流通道的类型、特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地下径流通道的主要类型、特征,分析了每种类型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与地下水运移的关系,提出了与矿山防治水、地下水开发等关系密切的地下径流通道的类型(亚类)及其作用方式。2.天然电场选频法的信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提出对天然电场选频法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了每种信息的特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每种信息在地下径流通道探测中的工作方式和资料解释,特别是对天然电场选法动态信息的发现、形成机理研究和在工程中成功应用,解决了以往勘探中主要依据静态信息探测断裂带等地质问题精度较低的不足,为探测地下径流通道中流动水等流体找到了一种准确、经济、快速的方法。3.地下径流通道中流动水及其地表电磁响应特征。介绍了地下径流通道中流动的地下水的运动和特征,分别就地下径流通道中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分布、动力性质、径流方向以及在流动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的化学、物理和动力的相互作用,导致地下水的流速、流量、温度、矿化度、化学类型等变化进行了阐述。并与常见的导电性良好的固态导体比较,认为它具有地下动态导体特征,分析了地下径流通道中流动水在地表形成动态电磁响应的机理,提出通过天然电场选频法动态信息直接反映地下流动水,进而确定地下径流通道位置的勘探新思路。4.在矿山注浆堵水工程中,以石下江煤矿注浆堵水为例,介绍了石下江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石下江煤矿区采矿前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上覆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矿井水的来源、矿井涌水通道的类型、矿山注浆堵水的特点和技术关键,首次提出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动态信息确定注浆堵水孔位置、了解地下浆液的流向和检查注浆效果。5.在城区断裂的勘探中,以湘潭城区杨梅洲-木湖断裂的勘探为例,分析了城区断裂探测的特殊性,首次提出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确定断裂带的范围、断裂带中流动水的位置和断层的大致倾向。6.在地下水开发中,以湖南科技大学2号水源井的勘探和成井为例,分析了地下水开发的特点及其技术关键,首次提出根据天然电场选频法动态信息找到流动水,进而确定径流通道,再在径流通道上布孔成井的工作思路,解决了地下水开采中成井率低、成本高的难题。
其他文献
以甜椒、胡萝卜和番茄为主要原料,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为稳定剂制成复合蔬菜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果胶酶提高甜椒
以中西合璧建筑为研究对象,对该类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从西方文化辐射的程度、设计与建造意识、官方意志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建筑式样的原因,指出中西合璧建筑兼具中西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业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大力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持续发展的道路。阎良区是西安市郊区,人口密度大,人均
网络环境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环境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信息的处理、存储与记录通过半导体芯片、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来完成。互联
本论文以愈创木酚为原料,探索了赖默—梯曼反应和达夫反应对愈创木酚进行甲酰化合成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的方法,研究了香兰素和邻位香兰素的异构体比例,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以对甲酚、甲醛等为原料,先合成2,6-二羟甲基对甲基苯酚,然后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制得2,6-二甲酰基对甲基苯酚。借助于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熔点仪(M.P.)、X射线衍射仪(XRD)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采用心理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设计出科学、有效、适用的工作满意度评估工具及评估模型。本研究结果发现:1、自编的《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含总和评分式问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化水平呢?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全面
教师是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每个教师的发展背景不同,需要不同,途径不同,展示出来的发展效果就不同。要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发展。除了广受关注的教师学
本文在对集中供热系统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及其对供热系统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对供热调节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合理的集中供热系统调节方法,包括供热量均衡技术、循环水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