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递送鱼油和姜黄素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虫胶基pH响应型乳液体系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r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并会增加患癌风险。目前,药物、手术和菌群移植已被用于治疗UC,但这些方式存在副作用大、成本高及风险高等缺陷。相较而言,膳食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缓解UC的成本低廉、接受度高且副作用小的方法。通过膳食干预缓解UC的基础是膳食活性组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修复黏膜屏障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但膳食活性组分往往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代谢消除快等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UC缓解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显然,开发可以将膳食活性组分递送至结肠甚至UC炎症部位的食品递送体系对提高其缓解UC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Pickering乳液作为一种具有多层次结构的食品胶体,不仅可以为疏水活性物质的负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还可以选择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油脂作为其油相,有望实现多种膳食活性组分协同缓解UC的目的。但常规的Pickering乳液会在胃和小肠被消化,无法实现结肠靶向递送活性物质,因此,需要对Pickering乳液进行理性设计以增强其结肠靶向能力。本论文充分利用虫胶纳米颗粒(Shellac nanoparticles,SNPs)和壳聚糖(Chitosan,CS)的结肠靶向性、CS的p H诱导凝胶化转变增稳乳液效应、以及SNPs的Cur包封特性和UC炎症部位靶向性,构建了CS协同下共递送Cur和鱼油的基于SNPs的Pickering乳液,实现了鱼油的结肠靶向递送和Cur的炎症部位靶向递送,对小鼠UC产生了积极的缓解效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SNPs的理化性质及其用作功能性Pickering颗粒的潜力通过反相溶剂沉淀法成功制备了SNPs,SNPs的粒径随虫胶乙醇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SNPs在蒸馏水中具有良好的多分散性和高达-30 m V的表面电位,在偏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下SNPs具有明显增大的表面负电位。SNPs是虫胶分子在疏水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紧密结构的球状颗粒,具有强烈的疏水性。借助于疏水作用,SNPs可以包封Cur,对Cur的包封率和包封效率分别可达到10%和90%。负载Cur对SNPs的粒径、PDI、电位和微观形貌不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明显增强SNPs的抗氧化能力。当体系存在CS时,SNPs可以稳定乳液,表现出明显的Pickering颗粒特征。(2)SNPs和CS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构建、性能和形成机制引入CS可以显著增强SNPs稳定油水界面的能力。当使用SNPs-7和2%CS时,在保持SNPs:CS体积比为3:7或5:5,油体积分数为20%或30%时,CS可以协同SNPs构建稳定的Pickering乳液。SNPs:CS体积比减小和油体积分数增大均会导致乳液的乳滴粒径增大,但对乳液的表面电位没有显著影响。此外,CS占比和油体积分数增加均会导致乳液的剪切粘度增大。所有乳液的G’’均大于G’,表现出溶胶状流体特征,当CS协同SNPs形成乳液后,体系剩余较少的CS可能会导致乳滴发生微弱的桥接絮凝,导致G’轻微增加。CS导致的粘度增加或桥接絮凝增加可以降低乳滴的迁移能力。此外,乳液可以明显减弱储藏过程中鱼油的氧化,SNPs和CS在油水界面形成了良好的界面层。乳液在p H 1.2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 H 6.8和p H 7.4的环境中乳滴发生了聚集,但不会出现破乳。基于上述性能揭示了乳液的形成机制为乳液制备过程中CS与SNPs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使SNPs转变成同时具备亲水面和疏水面的两亲性颗粒,进而有效地稳定油水界面形成Pickering乳液。(3)SNPs和CS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响应肠道p H发生结构转变的机制通过体外消化实验发现上述Pickering乳液经过胃和小肠消化后仅释放出极少量(<2.5%)的游离脂肪酸,表现出抵抗胃肠消化的特点。在胃消化阶段乳滴略微变大,但不会出现破乳,进入小肠消化阶段时乳滴发生明显聚集。通过流变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探究了CS-SNPs复合物和CS在不同p H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发现当p H<6时,它们均以溶胶的形式存在,而当p H>6.4后,它们开始发生凝胶化。此外,还探究了乳液在不同消化液中的流变行为和微观形貌,证明了乳液响应肠道p H发生转变依赖于乳液中的CS。在小肠液中CS发生了凝胶化,乳滴表面形成更紧凑的CS凝胶膜,并且将乳滴聚集于CS凝胶网络。这种凝胶化结构有利于乳液抵抗小肠的消化,实现结肠靶向递送。(4)SNPs和CS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共递送鱼油和Cur缓解小鼠UC通过UC小鼠模型研究了负载有Cur的SNPs(CLSNPs)和CS协同稳定的鱼油Pickering乳液(CCSEs)对UC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CLSNPs可以在UC小鼠的炎症肠道富集。CCSEs干预缓解了小鼠体重减轻,降低了疾病活动指数(DAI),减弱了结肠缩短,降低了炎症标志物水平。CCSEs干预有利于维持肠道组织的正常结构,减少杯状细胞丢失,增加MUC2和紧密连接蛋白分泌。同时,CCSEs干预还可以下调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此外,CCSEs乳液还可以逆转UC小鼠肠道菌群失衡,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简而言之,CCSEs可以通过修复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三种途径来缓解UC。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较大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成为电动汽车理想的储能部件。随着应用场合的拓展,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充放电倍率不断提升,对电池热安全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基于液体冷却与相变材料的耦合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电池散热系统,能在较低的散热功耗下满足大功率电池组的控温需求,使电动汽车安全且高效地运行。本文首先设计了基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和强制液冷的耦合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结合数值仿真的
学位
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后,基层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得到全国社会各界关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调提高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近年来,上海市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生活圈应运而生,成为承载下沉资源、汇聚基层力量、供给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资源匮乏、供需
学位
作为溴代阻燃剂的替代品,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被大量使用并逐步释放到环境介质中,成为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在众多的OPFRs中,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ris(2-chloroisopropyl)phosphate,TCPP)因其产量大、应用广泛、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物毒性和高水溶性等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以TCPP为目
学位
本文结合能源环境领域痕量硫化物脱除的重要需求,聚焦加氢精制汽油中痕量二次重硫醇的深度脱除及痕量环境污染气体H2S的深度脱除,主要开展了几类氢氧化物基材料的反应性吸附脱硫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属于吸附分离、材料工程和反应工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石化领域加氢精制汽油中痕量二次重硫醇难以被深度脱除的瓶颈,本文提出发展反应性金属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及反应性
学位
工业不断发展所衍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带来极大困扰,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灰尘污染。目前,灰尘沉积造成的污染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而,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在所难免,例如设备能耗增加、使用寿命下降等,如何减少灰尘在设备表面的沉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凭借自身具有自清洁效应这一特殊优势,在环保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实验及数值模拟出发,揭示了干燥状态下灰尘在
学位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在满足社会能源需求的同时又能减少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极具发展潜力。然而,太阳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缺点。相变储能材料是利用材料的相变过程将能量进行储存和释放,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可以解决太阳能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青海盐湖蕴藏着大量的镁盐,将镁基水合盐开发成相变材料既能解决
学位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纳米医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纳米粒子多样的结构、组成与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广泛的医学应用前景,这也为光动力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光动力治疗(PDT)作为非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其核心是光敏剂(PS)在光照下产生活性氧致使细胞死亡,光敏剂的低毒副作用与可控光辐照疾病组织带来的高靶向性使其在抗肿瘤与抗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光敏剂的研究中主要面临疏水性、激发光源组织渗透深度有限以及组织特异性
学位
近年来,不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污染”现象,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环境保护问题。开发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已成为当今包装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淀粉由于其可再生、价格低廉以及可加工性高的特点,是目前潜力最大的可降解环保材料之一。同时由于淀粉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食源安全特性,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更具潜力。但是在高湿环境或者水接触环境下,水分子与
学位
新时代城市空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区生活圈理念成为社区营造的新方向,城市进入存量规划时代。老城中心区用地紧凑,人地矛盾凸显,一直以来都是存量更新的主体。其中的社区混合属性显著,这一方面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往往也带来了问题和困扰,过度的混合势必形成冲突与干扰,带来社区功能混乱,造成空间系统崩溃。因此,老城中心区混合社区生活圈的宜居性程度亟需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社区生活圈,以南京市新街口街
学位
果胶的分子结构是决定其空间构象的内因,溶液环境是引发分子链间非共价相互作用变化的主要外因,同时,分子结构及溶液环境共同决定的果胶空间构象直接影响果胶的功能性。本论文通过调控溶液环境以及果胶的分子结构,改变果胶分子间和分子内相互作用,通过构建不同的溶液环境,探索新的柑橘高酯果胶(HMP)凝胶化机制,从而实现果胶功能性质的改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HMP为研究对象,探究水/乙醇二元溶剂中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