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重构——论混合媒介艺术中媒介材料的“出位之思”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当代混合媒介艺术是以媒介材料为语言主体的艺术。混合媒介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传统造型艺术中媒介材料作为物质载体的辅助角色,开始不断谋求媒介材料的主体身份实现。伴随着各种新媒介、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新的艺术观、语言观和创作方法论开始不断呈现,媒介材料开始从“依附”走向“独立”,由“透明”还原为主体,并通过重构其功能身份、语言形态和物性特征来实现其艺术语言的“出位之思”。“出位之思”是现当代混合媒介艺术语言发展演变中最为明显的艺术特征。在现当代艺术语境下,各艺术体裁、媒介材料之间的壁垒被不断打破,媒介材料不断尝试摆脱其原有体裁与身份的窠臼,努力实现其自身语言的凸现,以出其“位”而谋求其艺术之“思”,谋求艺术语言的重构与新变。艺术语言的这种新变与重构引发了混合媒介艺术语言的不断嬗变,媒介材料的艺术语言呈现“文本化”、“生活化”、“物性化”的美学特征。媒介材料如何实现其艺术语言的“出位之思”?如何完成其艺术语言的重构?本文通过以下四部分进行阐述论证。第一部分从媒介材料功能身份的视角出发,阐述媒介材料如何从“依附”到“独立”,如何从原有的“透明”身份还原为媒介自身,以及如何完成从介质到艺术语言的转译;第二部分从媒介材料视觉感知的视角出发,阐述在不同媒介材料之间艺术语言的等效与匹配,如何通过材料语言之间的等效与匹配来实现其“出位之思”;第三个部分从媒介材料的物性视角出发,阐述媒介材料如何以自身物性的彰显来实现其艺术语言的“出位之思”以及艺术语言的重构;最后一部分则是总结归纳媒介材料的“出位之思”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其他文献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内,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中。这种能力受到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即TPACK的影响。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被概念化为TPACK,它是一种动态框架,用于描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堂评估的知识。本研究将TPACK视为了解高中
学位
在我国外语教育中,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占据主导的课堂,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学习者们在课堂上不仅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并不频繁,而且也忽视了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目前,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越来越被重视,课堂中心转换到学生。同伴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在小组互动中作用尤甚。同
学位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材料选自由符震和苏海鸥编写的文学作品——《黎族民间故事集》(以下简称《故事》)。该书共有六十九个故事,有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山川风物等的幻想和想象;有暴露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恶毒和荒淫无耻;有叙述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等。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但由于缺少宣传,鲜为大众所知。因此,本文从黎族民间故事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以期带领更多读者了解黎族文化特色,感悟其中的人文气息
学位
本报告所译原稿为《古埃及人的风俗习惯》一书。此书共分为三卷,译者截取第二卷第七章进行翻译,共计两万余字。历史性文本旨在展示历史遗迹的原始风格和特征。在分析了文本的语言特点后,笔者认为其中的语言描述普遍较为平实,在翻译过程中更应忠实于原文。原作者多着墨于文物描写、风俗描写以及关于古埃及人生活特征描写,这便要求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将其中的各类因素梳理整合来切实贴合读者理解。因此则需在文本特征方面寻求形式对
学位
本实践报告基于对《教会女士的秘密生活》中第三、四、五章内容的翻译实践撰写而成。该文本类型为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构造了四代南方非裔黑人女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了她们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故事。选题文本中不同身份人物间的对话是其魅力所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黑人作品中常出现的明喻、反复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贴切自然地还原人物话语的口吻和语言特征再现于译文之中,还有对修
学位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官方网站,主题为常见的热点话题——政治与经济。翻译材料为电视采访,受众是美国各界民众。在这些材料中,知名主持人奥唐奈就美国当下民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犀利提问,受访者拜登就这些问题悉数作出解答,语言表达叙事极具特色。译者希望借助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学习借鉴一些张力表达和叙事技巧,进一步探究访谈类文本的翻译,为其他同类型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一
学位
本次英汉翻译材料选自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印第安文学作品《守夜人》。该作品讲述了她的印第安祖先在20世纪50年代初反对国会法案的故事,该法案通过终止为印第安人提供所有联邦服务,让印第安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迁出去等手段,将印第安人从印第安身份中“解放”出来。由于语言、文化和交际因素的影响,英汉翻译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报告运用胡庚申教授在《生态翻译学——建构与阐释》中提出的“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学位
本文以倡导文旅融合以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为背景,从插画、旅游景区品牌、视觉美学三大方面展开理论性研究,通过溯源插画艺术发展历程以及挖掘其理论内涵,深入剖析海南地域文化底蕴,进而分析出插画在海南旅游景区中文化性、艺术性、品牌性在视觉美学角度的研究意义。全文按逻辑关系展开以下论述: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五大理论部分展开系统性探究
学位
2021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文中反复重点强调突出海南教育特色,厚植学生特色印记的教育目标。并且提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从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三方面入手构建完整体系,挖掘掩藏在“红、绿、蓝”背后的海南特色文化,这为海南美育工作的展开,以及开发相关美术课程进入校园指明了新方向。在18世纪初,许多海南人利用海南地理位置的优势,选择前往南洋谋生,在发家致富
学位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节选自美国当代小说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小说《镍币男孩》。该小说讲述了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时代背景下,黑人男孩埃尔伍德的在尼克尔学校的生活经历。原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和俗语,具有黑人特色的表达方式,以及隐晦暗示性词语。译者需要结合语境以及故事发展情节,进行语境式翻译。译者从语境理论出发,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三个方面来建构翻译实践与分析框架。对于文化语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