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之符家宅文化景观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文中反复重点强调突出海南教育特色,厚植学生特色印记的教育目标。并且提出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从红色人文、绿色生态、蓝色海洋三方面入手构建完整体系,挖掘掩藏在“红、绿、蓝”背后的海南特色文化,这为海南美育工作的展开,以及开发相关美术课程进入校园指明了新方向。在18世纪初,许多海南人利用海南地理位置的优势,选择前往南洋谋生,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回了受西方殖民影响的南洋文化。其中在海南民居建筑形式中西融合的趋势上最为明显,在既有传统汉族民居和少数民族民居特点的基础上,海南民居又形成了独特的舶来建筑风格。海南许多建筑遗址由于多种因素如今已然门可罗雀,尽管也有相关研究项目和课程的开发,但研究深度与广度还有待更精细的探寻。从海南南洋文化着手,从“绿”的根基出发,本文研究集中对建筑美育与人文景观融合的初中美术课程开发,选取来自海南素有“华侨之乡”的文昌,其舶来民居建筑代表之一符家宅为教育媒介。课程开发聚焦于挖掘海南本土民居建筑文化,将人、建筑、环境看做整体,去探究旧建筑与新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海南文昌传统民居中所含的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人与环境的相适应,建筑与环境的相融合,最终引出对本土民居可持续性绿色发展问题的深思。教学是需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文化背景出发,而不是在虚空的、理想的文化中进行教学,进而传播家乡的艺术之美,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创新点:1.将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通过美育的方式以民居为载体传递给学生。2.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聚焦于本土的优秀民居遗产,拉进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其他文献
教师课堂话语反馈不但可以激发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改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本研究旨在揭示教师话语反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帮助教师发挥反馈语的作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笔者在分析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基于Long互动假说、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以及动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海南省国兴中学高一年级4位高级教师及152名学生展开研究。本研究
学位
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而对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考察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中尤为明显。因此探索高考阅读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反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梳理思维品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近四年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反拨作用进行探讨分析,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近四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在对试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调查
学位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内,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中。这种能力受到教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即TPACK的影响。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被概念化为TPACK,它是一种动态框架,用于描述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课堂评估的知识。本研究将TPACK视为了解高中
学位
在我国外语教育中,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占据主导的课堂,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学习者们在课堂上不仅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并不频繁,而且也忽视了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目前,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越来越被重视,课堂中心转换到学生。同伴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在小组互动中作用尤甚。同
学位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材料选自由符震和苏海鸥编写的文学作品——《黎族民间故事集》(以下简称《故事》)。该书共有六十九个故事,有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山川风物等的幻想和想象;有暴露讽刺统治阶级的贪婪恶毒和荒淫无耻;有叙述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等。这些故事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但由于缺少宣传,鲜为大众所知。因此,本文从黎族民间故事入手,探讨其翻译策略,以期带领更多读者了解黎族文化特色,感悟其中的人文气息
学位
本报告所译原稿为《古埃及人的风俗习惯》一书。此书共分为三卷,译者截取第二卷第七章进行翻译,共计两万余字。历史性文本旨在展示历史遗迹的原始风格和特征。在分析了文本的语言特点后,笔者认为其中的语言描述普遍较为平实,在翻译过程中更应忠实于原文。原作者多着墨于文物描写、风俗描写以及关于古埃及人生活特征描写,这便要求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将其中的各类因素梳理整合来切实贴合读者理解。因此则需在文本特征方面寻求形式对
学位
本实践报告基于对《教会女士的秘密生活》中第三、四、五章内容的翻译实践撰写而成。该文本类型为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构造了四代南方非裔黑人女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了她们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故事。选题文本中不同身份人物间的对话是其魅力所在,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黑人作品中常出现的明喻、反复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贴切自然地还原人物话语的口吻和语言特征再现于译文之中,还有对修
学位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官方网站,主题为常见的热点话题——政治与经济。翻译材料为电视采访,受众是美国各界民众。在这些材料中,知名主持人奥唐奈就美国当下民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犀利提问,受访者拜登就这些问题悉数作出解答,语言表达叙事极具特色。译者希望借助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学习借鉴一些张力表达和叙事技巧,进一步探究访谈类文本的翻译,为其他同类型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一
学位
本次英汉翻译材料选自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印第安文学作品《守夜人》。该作品讲述了她的印第安祖先在20世纪50年代初反对国会法案的故事,该法案通过终止为印第安人提供所有联邦服务,让印第安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迁出去等手段,将印第安人从印第安身份中“解放”出来。由于语言、文化和交际因素的影响,英汉翻译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报告运用胡庚申教授在《生态翻译学——建构与阐释》中提出的“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学位
本文以倡导文旅融合以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为背景,从插画、旅游景区品牌、视觉美学三大方面展开理论性研究,通过溯源插画艺术发展历程以及挖掘其理论内涵,深入剖析海南地域文化底蕴,进而分析出插画在海南旅游景区中文化性、艺术性、品牌性在视觉美学角度的研究意义。全文按逻辑关系展开以下论述: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五大理论部分展开系统性探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