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气的释放与贮存规律及萜烯合酶OfTPS5的功能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为中国传统名花,其独特的香气不仅作为重要的观赏品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应用价值。桂花的香气释放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目前其释放规律及影响因素还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HS-SPME、戊烷/乙醚溶剂萃取法、XAD-2树脂吸附-糖苷酶水解法结合GC-MS进行了桂花挥发态、游离态、糖苷态三种不同香气形态的组分分析,并通过不同品种、不同花发育时期及昼夜节律综合分析桂花香气物质的释放与贮存规律。同时,克隆分离了一个重要萜烯合酶基因家族成员OfTPS5,并通过本氏烟草瞬时表达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桂花挥发态、游离态、糖苷态三种香气形态的物质分析比较以‘柳叶金桂’与‘镉橙丹桂’作为研究材料对三种香气形态物质进行比较,从‘柳叶金桂’的挥发态、游离态和糖苷态中分别鉴定出33、25、28种物质,挥发态主要是反式-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芳樟醇,游离态主要为反式-β-紫罗兰酮、γ-癸内酯、反式8-羟基芳樟醇,糖苷态主要是4-羟基-苯乙醇、4-羟基-β-紫罗酮、3-氧代-α-紫罗醇。‘镉橙丹桂’分别从挥发态、游离态及糖苷态鉴定出20、20和24种物质,挥发态中主要含有芳樟醇、顺/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β-罗勒烯,游离态主要为γ-葵内酯、6,7-二氢-7-羟基芳樟醇、4-羟基苯乙醇,糖苷态主要为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兰醇、顺式8-羟基芳樟醇。可见,三态所含物质组分均有较大差异,物质各有侧重。2、桂花不同时期的香气释放与贮存规律‘柳叶金桂’挥发态与游离态主要物质随花朵的开放,物质释放量逐渐增加,于盛花期达到最大值,末花期下降,糖苷态物质则随花期进程,糖苷态不断积累,末花期达到最大值。‘镉橙丹桂’挥发态主要物质随花朵的开放,物质释放在初花期达到最大值,而游离态香气与糖苷类香气大多在末花期达到最大值。可见,桂花花香随着花期的进程,香气物质不断增加,初花期或盛花期达到释放的峰值,到末花期后大多转化为糖苷贮存在组织内。3、桂花昼夜的香气释放与贮存规律以‘柳叶金桂’花瓣为研究材料,挥发态与游离态香气表现为昼升夜降的昼夜节律,峰值多出现在12:00与18:00,而糖苷态香气则相反,主要在夜晚积累量最大。因此,桂花香气物质主要在白天释放到空气中被人们所感知,夜晚则转化为糖苷态稳定储存于体内。4、桂花不同组织部位的香气比较以‘柳叶金桂’为研究材料,花瓣中单萜酮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及单萜醇。雄蕊是花香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最丰富的部位,主要物质与花瓣类似。花梗和雌蕊则是物质种类最稀少,含量最低的部位,但也是以单萜酮含量最高。而幼叶与花器官的物质差异颇大,以倍半萜、酯类含量最高,并不含其它部位均含量丰富的单萜酮类。可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释放在桂花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5、桂花OfTPS5基因的功能分析及与芳樟醇合成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RACE从桂花花瓣cDNA中克隆出一个TPS基因家族成员的全长,包含1770bp的ORF,编码589aa,将其命名为OfTPS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TPS-g亚家族,并且可能具有合成芳樟醇及橙花叔醇的双重功能。进一步通过本氏烟草瞬时表达,初步验证出OfTPS5为芳樟醇合成酶基因。OfTPS5基因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与‘柳叶金桂’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随花朵的开放先升高后降低,盛花期达到最大值。基因的表达量呈现的昼夜节律与芳樟醇及其衍生物挥发态、游离态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与糖苷态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昼降夜升。由此推测基因的表达先于香气的释放,芳樟醇在夜间大量合成后转化为糖苷或衍生物糖苷贮存体内,白天再进行释放。可见,OfTPS5基因对桂花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等香气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木本植物油料经济树种。‘长林166’(Camellia oleifera‘Chang Lin 166’)是长林系列的优良油茶无性系品种之一,也是我国油茶产区广泛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之一。本文对‘长林166’油茶品种离体培养的一些技术环节进行初步研究,目的是为该品种的快速繁殖与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品种改良等奠定一定的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理论与实
学位
幸福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自从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更高质量的生活而非经济诉求成为人们主要追求的目标,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重点。然而,农民工作为我国在社会变迁中涌现出特殊群体,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仍然面临着工作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稳定性差、就业上升渠道狭小、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这已然成为威胁这一群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较低的就业质量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学位
目前研究城市绿地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为,经过实时测量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瞬时值,通过累加的方法得到固碳量、释氧量、降温量、增湿量等生态效益值,且多针对单个物种、单月、单季的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市范围内不同叶面积指数等级和结构类型的人工常绿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全年时间范围内,通过LI-6400XT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群落各物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
学位
细胞壁决定着竹材的力学性质,是竹类定向培育的目标,是竹材加工利用的实体部分。所以对竹材细胞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慈竹资源丰富,但对于慈竹解剖特征的研究较少,且目前未见关于慈竹细胞壁超微结构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测量了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竹竿纤维细胞、导管的尺寸以及纤维素结晶度,总结其变化规律,为生产加工提供依据。此外还利用透射电镜(TEM,Transmission El
学位
河流资源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河湖资源过度开发,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的高标准有效改善了河流治理绩效,但过高的绩效压力激化了公共价值冲突。地方多元主体环境治理取代传统意义和简单层次上的府际协作已是必然趋势,公众参与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被视为突破政府科层权
学位
秦巴山区既是我国的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又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如何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发展金山银山成为其乡村振兴战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茶叶因是“绿水青山”的内生性产业而成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8年,秦巴山区茶叶生产县已达50个,茶园面积达到675.36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5.4%。然而随着秦巴山区茶叶经济的发展,其生态环境却面临着威胁。其原因是,农户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追求微
学位
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是菊科匹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天然杀虫的特性近年来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虽然除虫菊产生的除虫菊酯能具有快速击倒害虫、能自然降解以及不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特点,但是平均含量较低,仅为1.5%—1.8%,因此目前市场供不应求。本课题利用萜烯类基因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改善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在生产和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落叶小乔木,具有独特的园林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武汉,夏季的高温和干旱会导致梅花叶片卷曲,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本研究以‘粉皮宫粉’与‘雪梅’的杂交F1种子的子叶为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梅花子叶再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梅花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梅花小热激蛋白Pms HSP的植
学位
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年均减贫人口1000万以上,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然而,现阶段扶贫方式侧重于通过政策资金供给解决贫困个体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部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户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外援推动式扶贫可在短期内创造有利的外部脱贫环境,但很难解决个体内生动力缺失与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学位
稳定生猪产能,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及民众生活质量。养殖户补栏决策对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具有关键作用。但养殖活动伴随的多重风险特性,经常挫伤养殖户补栏信心,2018年爆发的非洲猪瘟更是使得生猪养殖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并直接导致生猪养殖规模、猪肉产量与存出栏量急速下降,严重影响了生猪产业发展与居民生活。为保障生猪供应,2019-2020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多项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