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下的神灵——两宋时期政府与民间关于信仰的沟通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一个神灵辈出的时代,这些神灵或来自平民,或来自学者名宦,或来自其它。众多的神灵需要安神之所,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祠庙,并以此为契机产生了诸多的内容,如祠庙的管理体制、祠庙的生存经营、神灵的传播与扩张等等。关于民众的信仰问题,其实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命题,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社会文化史以及其它研究领域,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祠庙来讲,其基本的含义是供奉祖先、圣贤、神灵之地,是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民众,寄托自己心情与希望的地方。在祠庙中,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幸福,并希望祠庙中所供奉的神像,无论是祖先、圣贤还是鬼神,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在这一点上,国家与民众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是基于国家的考虑,后者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国家与民间的两种信奉理念,使得国家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理顺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既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同时又尊重地方的某些意志。   两宋时期,对于祠庙的管理是以中书门下(后为中书省)和太常礼院(后为太常寺)为中心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家祀典的修订以及祠庙申报与资格审查、神灵等级认定等日常管理项目,通过赏赐庙额以及册封神灵爵位等政府行为来规范信仰世界中的众多神灵,以期达到国家与地方的和谐统一。   作为存在于世俗社会的一种事物,祠庙并不能依靠那些供奉的神灵而生存发展下去,只能依靠这些神灵来完成必要的经济活动。祠庙的生存离不开经济收入,这包括香火、田租收入等多种途径,于此同时,祠庙与寺院宫观一样,承担着相应的赋役负担。抛开信仰活动不提,祠庙亦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经济单位。   神灵并非静止不动的,随着信奉人群的流动,神灵也在不同区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在宋代社会,流动性较强的群体包括官员、商人、艺人等等,无疑,他们为神灵在不同地域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人走到哪里,就把不同的神灵带到哪里,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使得当地民众能够接受这些异乡的神灵。   神灵也具有生命周期,有兴起、兴盛、衰落等一系列的过程,本文以南京地区的蒋子文神为例,通过国家政权与地方势力的互动关系,讲述了蒋神的兴衰历程。
其他文献
受近代体育思想传播和实践的影响,1930年至1935年间,中国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举行了三场全国性的运动大会。本文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中华民国时期主要体育期刊、报纸和杂志以及官
本文主要以18世纪伦敦的抢劫和偷盗活动为例,分析当时伦敦的犯罪、惩罚与综合治理的概况,并力图探讨这种概况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由
民族工作,从大概念来说,指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工作。民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因此,中共一直很重视民族工作。无
本文考察了1964—70年威尔逊政府的收入政策所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及其化解过程,具体分析了利益型谈判在维持工会与工党的传统合作关系及避免冲突激化这两方面的作用。   本
吴骞,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又号愚谷,浙江海宁人,清乾嘉间着名藏书家,以“千元十驾”与黄丕烈的“百宋一廛”相比肩。吴骞一生藏书、校书、读书、着述,于版本、目录、校勘
20世纪初年,留日学生在引进西方史学、建设中国近代史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旨在对此问题作全面的研究。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组成。   绪论说明了研究对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繁多,教学难度大,为了让课堂、实践教学达到高效,对园林树木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为园林绿化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本文从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周易》历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用书,同时还是具有丰富哲理的经典著作。而司马迁习易、研易、通易,本身也是一位易学研究专家。他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