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的制备及制剂学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参碱为喹诺里西啶类的衍生物,属羽扇豆生物碱类,是广泛存在于中药苦参、苦豆子、山豆根中的一种生物碱。苦参碱具有弱碱性,易透过生物膜屏障,具有口服和经皮给药易吸收的特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脏、妇科、呼吸系统及皮肤等方面相关疾病。近年来关于其在治疗皮肤类疾病领域的现代药理报道日益增多,如治疗增生性瘢痕、皮肤癌及各类皮肤炎症等,提示苦参碱在外用药领域前景广阔。通过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数据库,苦参碱类外用制剂仅苦参凝胶、苦参膜及苦参碱栓剂,均用于治疗阴道炎,尚无治疗皮肤疾病的外用制剂上市。关于苦参碱新型制剂的研究主要有脂质体、醇质体、微球及磷脂复合物等,主要应用于口服制剂或注射剂;在经皮给药方面,有关于其微乳凝胶及传递体的零星报道,但上述两种制剂处方中均含有较多表面活性剂而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探索适宜的苦参碱外用制剂成型技术,开发适宜的苦参碱外用制剂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扩大苦参碱外用使用范围,拟制备得到一款载药量高、稳定性好的苦参碱外用制剂。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立方液晶以其载药量、生物亲和性好等优点,成为本文首选的药物载体。已有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因其独特的结构,与苦参碱脂质体及苦参碱水溶液相比具有较好的透皮效果。但研究不够深入,未系统开展其制剂适宜性研究。本实验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等为参数,通过配方及工艺优化,制备得到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并对其质量开展研究,构建其质量标准,丰富立方液晶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1.苦参碱处方前研究测定了苦参碱在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不同表面活性剂对苦参碱的增溶效果;初步考察了苦参碱原料药在高温、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本研究得到苦参碱25℃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最高729.46 mg·mL-1,在水中溶解度为79.47 mg·mL-1。随着溶剂pH的增大,苦参碱溶解度呈减小趋势,当pH=3时溶解度为168.97mg·mL-1,而pH=8时溶解度为39.74mg·mL-1,苦参碱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0.864。2.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建立了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包封率测定方法,对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完成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确定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取稀释5倍的样品置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 kDa超滤管中8000 r离心20 min,取滤液测定游离苦参碱含量,计算得到药物的包封率。建立了苦参碱立方液晶粒径测定方法为取适量样品稀释100倍后放入马尔文粒径测定仪中测定粒径。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制备方法,确定机械搅拌法为苦参碱立方液晶的制备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对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处方中单油酸甘油酯(GMO)与泊洛沙姆407(P407)的比例进行考察,确定GMO-P407为9:1。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苦参碱立方液晶制备工艺参数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温度进行优化。采用高压均质法对苦参碱立方液晶进行纳米化,确定其均质的工艺参数。采用混料均匀设计法对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最终确定最佳处方为:GMO-P407(9:1)质量分数11%,苦参碱质量分数1%~12%,加水至足量。最佳工艺为搅拌转速600 r·min-1、搅拌温度60℃、搅拌时间2h,高压均质参数为:1200bar,均质6次,得到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对制得的苦参碱立方液晶进行表征,其在偏光显微镜下的为暗视野,证明其可能为立方液晶,进一步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晶格参数,测得各散射峰比值为q1:q2:q3=(?),确证其为体心型(Im3m)立方液晶。依据载药量不同,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4.10~463.7 nm,载药量最高可达12%。考察2%、4%、8%苦参碱立方液晶纳米粒加速稳定性,在30℃条件下放置10天含量无显著变化,样品稳定性良好。3.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的制备及质量研究在制得性质稳定的苦参碱立方液晶基础上,加入凝胶基质,制备得到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以凝胶性状为评价指标确定卡波姆-940用量。确定处方中含0.6%卡波姆-940,用10%盐酸调pH到6.0~7.0之间,得到细腻,黏度适宜,pH适宜的凝胶。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对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质量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了载药量为1%、2%及4%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的外观性状、pH值、粒度、苦参碱含量、黏度。质量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得的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为白色凝胶状半固体制剂,具有较好的涂展性,pH在6.0~7.0之间,苦参碱含量为 10.5017-41.7259 mg·g-1,粒径在 104.10~348 nm,黏度在 920.3~5332 mPa·s。对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在高温、光照条件下进行影响因素考察,确定贮存条件。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在高温60℃条件下外观性状轻微变黄、粒径略有增大,pH及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强光照射的条件下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但含量呈降低趋势,确定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贮藏条件为避光、低温保存。不同载药量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在30℃条件下加速1个月外观性状、粒径,pH及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4.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体外评价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苦参碱普通凝胶为参比,对比了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与普通凝胶体外释药行为的差异。二者释放曲线趋势相似,累积释放度无明显差别(P>0.05)。经拟合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累积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模型(R2=0.9540),药物释放机制遵循Fick扩散定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对比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与普通凝胶在体外透皮效果方面的差异,分别计算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稳态释放速率,并测定苦参碱在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层滞留量。4%载药量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及普通凝胶24 h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229.13±558.52)μg·cm-2、(1671.69±276.62)μg·cm-2,稳态释放方程分别为y=97.692x-67.883(R2=0.9924),y=2.002x-17.167(R2=0.9942),稳态释放速率分别为97.692 μg·cm-2·h-1、72.002 μg·cm-2·h-1、角质层滞留量(93.83±57.66)μg·cm-2、(19.19±6.96)μg·cm-1,活性表皮+真皮层滞留量(345.28±75.33)μg·cm-2、(163.76±56.92)μg·cm-2。立方液晶凝胶中苦参碱的累积释放率、稳态释放速率及大鼠皮肤滞留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凝胶(P<0.05)。提示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更有利于药物在皮肤深层形成较高浓度的药物贮库。通过对体外透皮不同时间大鼠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生理盐水组大鼠皮肤在8h内,皮肤分层结构清晰,角质层紧密排列。体外透皮24h后,生理盐水组与苦参碱普通凝胶组表皮与真皮层之间出现明显间隙,基底细胞排列紊乱,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松散,细胞间裂隙增大,表明真皮层皮肤结构出现明显损伤;而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组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仍较为规则,细胞间隙较少,提示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具有一定的生物亲和性,有利于维持深层皮肤细胞的结构稳定。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制得了性质稳定、质量可控的苦参碱立方液晶凝胶,并证实立方液晶在提高载药量、加快药物跨皮肤屏障、提高皮肤真皮层药物贮库浓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丰富了立方液晶在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202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为6.5%,死亡率为7.7%,均为女性癌症第四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为5.2%,死亡率为7.0%,分别为女性癌症第六位与第七位。宫颈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展至局部中晚期,其治疗手段主要为同步放化疗。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会出现诸多严重程度与困扰程度不同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疗可引起放射性膀胱
学位
背景: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实体肿瘤,而缺氧又是实体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缺氧可增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稳定性并将其移位到细胞核内,与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ive element,HRE)结合,并调控其转录。本课题组前期用生物信息学
学位
<正>近年来,研学旅行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基于地域特色,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县级机关幼儿园采用家园联合、社区协同等模式,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亲近自然、参与体验为目的,充分挖掘1.5公里内可供实施的研学资源,开发研学课程,满足幼儿的多种探索需求。以微见远,统筹“微研学”资源与课程融合。其一,微资源:梳理1.5公里资源为视角的路径。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园以儿童立场出发,打破教育环境的边界,深入推进
期刊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作为常见的原发性 OP,50 岁、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32.1%和51.6%。PMOP的治疗多具有长期性,所产生的费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
学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作为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疼痛类疾病,其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NPP是一类由于脊髓、皮质下和皮质区突触可塑性机制的长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国际疼痛研究协会世界疼痛大会曾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其表现主要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促诱发痛和感觉异常为特点。在普通人群中,与各类疾病相比NPP的患病率已
学位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广泛的药效作用,可用于泻下通便、活血化瘀、利尿、抗炎和抗肿瘤等。大黄作为影响全球的中药,在十九个国家的药典中都记载了其治疗便秘的药效,在目前的标准复方中成药中含有大黄并且应用其泻下作用的有120多种。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治疗便秘的临床用药,大黄疗效确切,作用显著。然而,近期临床研究发现,生大黄不仅仅具有“泻下”作用,也具有“收敛”作用。许多
学位
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近年来由于工业经济发展和吸烟导致的理化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国内外市场对半夏的需求升温,其年产销量及出口量近万吨。目前,半夏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甘肃、湖北、贵州等大规模引种栽培半夏的面积逐年增加,但是供应量仍然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以肺部气血屏障的严重炎症和破坏为特征,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呼吸功能损伤,表现为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并伴有呼吸窘迫,后期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ALI/ARDS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呼吸系统的疾病,
学位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慢性迁延性的肠道炎性疾病,病变累及结直肠,病灶大多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和腹泻、腹痛。该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直接危害着患者的健康。目前UC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中免疫致病因素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大部分的UC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免疫平衡紊乱,而Treg/Th17平衡在UC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中
学位
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同时有很高的致癌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健康。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以抑制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为主,尚无根治方法,为公共卫生增大了极大负担。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不良反应较多或需要具备严格适应症等缺点,受地域、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限制,不能广泛使用。因而探求简便、平价、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