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性研究:对IL-23/Th17轴的影响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anxi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系列免疫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紊乱导致的结果。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性激素、药物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涉及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补体系统等多个免疫组分的异常。目前认为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是SLE发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T help cells,Th)产生的细胞因子在SLE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活化的自身反应性辅助性T细胞促使B细胞分化、产生自身抗体[5],包含自身抗体的免疫复合物和炎性辅助性T细胞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早在1986年,Momann和Coffman[6]就提出了Th1/Th2细胞亚群假说,根据细胞分化、功能特征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不同,将特异性CD4+Th细胞分成Th1细胞和Th2细胞两个亚群,并形成了理解CD4+T细胞免疫生物学、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的理论框架。Th1细胞主要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由IL-12诱导分化而来,功能是增强细胞免疫效应。Th2细胞的分化则依赖于IL-4,主要分泌IL-4、IL-5、IL-9和IL-13,它在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Th1型免疫反应失调,可出现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而Th2型免疫反应失调,则可致哮喘和过敏[7,8]。长久以来,多数学者认为,是Th1/Th2之间的比例失衡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9]。早期的研究表明SLE是一种Th2细胞发生极化的疾病,能特异性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10]。也有研究表明,SLE患者的Th1细胞的反应也是增强的,包括IL-2、IFN-γ等的升高[11]。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程中,主要由Th1细胞和Th2细胞主导[12,13]。近年来,随着一个新的T细胞亚群-Th17细胞的发现,以往建立的Th1/Th2理论发生重大变化。Th17细胞是人类在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14](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和胶原诱导的关节炎[15](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时发现的一群新的CD4+T细胞。现在认为Th17细胞是由一独立的CD4+T细胞亚群所分泌的,这类细胞代表了一类不同于传统的Th1细胞或Th2细胞的前炎症性辅助性T细胞谱系,它们不表达IFN-γ或IL-4,却高表达IL-17,因此被命名为Th17细胞[16]。Th17细胞主要在介导防御胞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慢性炎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认为,IL-23/Th17轴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核心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Th17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诸多研究表明,Th17细胞可能是SLE的关键效应细胞,而IL-17及其他相关细胞因子在SLE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SLE大多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抗风湿药物的长期控制,但其诸多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paeony,TGP)因其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已被用于SLE的治疗。SLE作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关于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SLE患者中的研究较少,观点也不一致。而关于TGP对SLE患者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的研究则未见报道。TGP是否可通过对Th17细胞的调节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Th17细胞是否为TGP治疗的靶细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观察了TGP治疗前后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SLE临床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还观察了经TGP治疗前后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SLE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的比较,以期探讨TGP治疗SLE时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探讨TGP治疗SLE的免疫学机制。目的(1)观察TGP对SLE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Th17细胞在SLE致病机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2)观察TGP对SLE患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SLE致病机理中发挥的作用及TGP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于我院住院的SLE患者60例,随机分为TGP组和对照组,全部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SLE分类标准,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标准计算SLEDAI评分。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研究范围: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血液、内分泌系统病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慢性感染病史,近期感染,药物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用TGP之前1个月使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和伴有其他风湿性疾病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患者一般情况为:TGP组3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6.87±7.10)岁;对照组3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6.87±7.12)岁。TGP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加用TGP治疗,TGP剂量为0.6g,2/日,疗程60天;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分别于第0天和第60天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1)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7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治疗前后差异。(2)SLE患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7、IL-23的水平,并分析治疗前后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BMC Th17细胞表达水平、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的变化对照组患者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4.560,4.871,11.826,8.706;P值均<0.001),治疗后的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GP组患者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6.949,7.851,14.770,11.345;P值均<0.001),治疗后的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BMC Th17细胞表达水平、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变化的比较TGP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下降水平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112,2.210,2.450,2.130;P值分别为0.039,0.031,0.017,0.037),TGP组治疗后的PBMC 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前PBMC Th17细胞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IL-23水平与治疗前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BMC Th17细胞表达率、血浆IL-17水平、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均无显著性关联(r值分别为-0.073,0.123,0.103;P值分别为0.703,0.519,0.588);TGP组患者治疗前PBMC Th17细胞表达率、血浆IL-17水平、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也无显著性关联(r值分别为-0.005,0.052,0.042;P 值分别为 0.980,0.783,0.826)。(4)两组患者治疗后PBMC Th17细胞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IL-23水平与治疗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BMC Th17细胞表达率与SLEDAI评分无显著性关联(r值为0.353;P值为0.055),血浆IL-17水平、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直线相关(r值分别为0.711,0.712;P值均<0.001);TGP组患者治疗后PBMC Th17细胞表达率、血浆IL-17水平、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直线相关(r 值分别为 0.449,0.772,0.808;P 值分别为 0.013,<0.001,<0.00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7和IL-23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7与IL-23水平无显著性关联(r值为-0.196;P值为0.299),治疗后血浆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直线相关(r值为0.743;P值<0.001);TGP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7与IL-23水平无显著性关联(r值为-0.314;P值为0.091),治疗后血浆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直线相关(r值为0.799;P 值<0.001)。结论SLE患者经过TGP治疗后Th17细胞表达率、SLEDAI积分、血浆IL-17及IL-23水平显著降低,提示:①Th17细胞在SLE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SLE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针对Th17细胞的生物靶向治疗也许可以作为治疗SLE的新的有效方法;②TGP可能通过IL-23/Th17轴而发挥作用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经受损的皮肤黏膜感染上皮细胞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组织学上主要以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疣状赘生物,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肿瘤。近年来尖锐湿疣发病率迅速增加,已超过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HPV感染不仅在国内十分多见,在世界范围内也十
学位
研究背景近几年来在工业化的世界里,虽然卫生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但是遗传性过敏症和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流可逆性受限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点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2型辅助性T细胞/1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理论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Th2功能增强、Th1功能抑制时可导致哮喘的发生。在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可发现Th2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3(
学位
莺歌海盆地位于我国海南岛西南海域,50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新近系是该盆地最为重要的勘探目标层系,而该区物源虽主要为海南岛、红河方向,但不同时期不同的物源对莺歌海沉积的影响程度不同,并在不同时期物源的继承性也不一样,这些都控制着莺歌海盆地的沉积体系展布。为此,本次研究以二维地震测线(约30条)、古生物资料、17 口井资料为基础,以经典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套合和叠合的编图技术为手段,以多
学位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硅酮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的58例烧烫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患者,男24例,女34例,年龄13~60岁,平均(30.6±7.8)岁。每处瘢痕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4次,每次激光创面完全愈合后,局部外用硅凝胶贴至下次激光治疗,激光治疗间隔为12周,总治疗时间1年。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完成后3个月,拍摄瘢痕数码照片进
期刊
杏六中区位于大庆油田杏树岗构造的杏北开发区六区中部,面积 6.9km2,整体构造起伏不大,呈垒堑相间特征。区内发育大小7条走向为北西或北西西向的正断层,断距一般30~60m。杏六区经过近40 年的注水开发,导致主力层葡I油组已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截止到2011年,工区已经进行了三次加密钻井,目前急待进行合理开发方案的论证。为此,本文以储层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理论分析为先导,以沉积微相展布与演
学位
为验证不同土壤调理剂应用于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以宜施壮、秀谷、和之地、沃农康等4种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新如意113萝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高山酸化棕壤的改良效果及对萝卜的增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4种土壤调理剂对酸化土壤都有较好的改良作用,能提高土壤pH、盐基饱和度和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有效锰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活性酸、降低铝锰毒害风险
期刊
研究背景鼻咽癌(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发病率高,危害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和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仍以放射治疗或放化疗的联合治疗作为鼻咽癌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近年来放疗设备、技术及方法在不断的进步,使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治愈率提高到70%左右,但放化疗本身带来的局部及全身副反应也给病人造成了身体及心理上的极大伤害,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此外,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放化疗
学位
研究背景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又称性病疣、肛门生殖器疣或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以发生在生殖器、肛周部位为主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尖锐湿疣病损初起为小而柔软的疣状淡红色小丘疹,以后逐渐增大,数目增多,表面凹凸不平,此时通常无特殊感觉,继续增大。根据其形态可分成丘疹型、乳头型、菜花型、鸡冠型、蕈样型,疣表面比较粗糙,
学位
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银屑病皮损的主要病理学变化是角化不全、角化过度、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血管异常增生。国内外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且多着重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或者是免疫系统紊乱引起发病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显示免疫紊乱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过去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银屑病患者体内的Th1/Th2的失衡。近年来发现一种新型的不同于T
学位
福山凹陷为近北东东向展布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南靠定安断裂,西北以临高断裂与临高凸起相连,东以长流断裂为界,凹陷呈北断南超、东西地堑的构造格局。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为古近系下部的流沙港组。由于前期福山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主要集中于构造圈闭的识别与研究,在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方面缺少系统的研究,进而对储层含油气性规律及油气分布认识不清,使进一步的“增产上储”便愈发困难。论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