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体创业的影响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障经济高质量增长,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国内经济的良好循环愈发重要。创新创业在促进国内经济良好向上发展上发挥着引领作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创业活动在各地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应该注意到,尽管政策对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多支持,但资金到位与否却是创业能否开展的首要条件。我国地域辽阔、人员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想要创业却又缺乏资金的人群,而传统金融又难以照顾到这一部分人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开始在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数字金融降低了金融获得门槛,通过移动设备让个体方便快捷的享受到了金融服务,普惠了金融服务。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是否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上,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的来说相关文献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创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一方面金融普及范围的扩大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创业活动提供了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金融的深化发展为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后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个体创业这一层次上还鲜有研究,另外,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在梳理现有文献资料后,本文选取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体创业的影响效应,希望能够对有关研究进行补充。文章首先梳理了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的相关文献,发现金融对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资金支持上,而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广泛、普遍、便捷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了创业活动的产生。其次再对数字普惠金融及个体创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以便发现两者之间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金融发展理论和创业理论,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前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体创业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从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及节省金融获得成本这三个渠道促进资金融通,提高居民的可贷资金水平从而促进了个体的创业活动。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即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对个体创业存在促进作用,通过提高居民的资金融通水平发挥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我国东、中、西部存在异质性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实证分析上,本文收集了2012年到2018年全国除西藏以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体创业影响的促进作用、地区效应、中介效应以及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基于前文理论及实证分析得出如下四个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的创业活动且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分指数对个体创业活动的正向影响也较为显著。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在东、中、西部地区对个体创业活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第三,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个体资金融通水平这一传导途径促进了个体创业活动的产生。第四,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体创业活动的影响存在以经济状况为门槛的门槛效应。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个体创业发展;夯实地区基础设施,保障个体创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加强创业宣传教育,激发个体创业激情这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科创板中允许实行差异化表决制度安排的公司上市后迅速成为了学界对于差异化表决安排的研究热点,这是我国在制度层面首次具体明确规定了差异化表决制度安排,同样也是股东异质化、“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回应。差异化表决制度有其内在的缺陷,控制权的集中将不免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控制权的滥用、信义义务的违反等问题,科创板是实行差异化表决安排的先行者,同时也应当成为在此前提下控制权约束机制构建的排头兵。本文着眼于围绕科
学位
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司非控股股东权益,防止其受到由资本多数决滥用所带来的威胁,英国在《2006年公司法》中正式引入了防御性条款。此外,美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也均在公司法中订立了与防御性条款相类似或暗含防御性条款本意的条文。随着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防御性条款的内涵也在持续更新、种类也在日益增多。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的本土国情和公司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将防御性条款定义为:在非现行法律禁止范围
学位
平等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尺度之一,而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平等这一价值追求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未停止对关于平等是什么,又该如何实现这一类问题的思索,同时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探寻着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前人平等观念的考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现实的人出发,总结出了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无产阶级平等诉求,并且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
学位
出于构建民事诉讼层次性证明标准体系、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最高人民法院以民事实体立法有提高证明标准之意图,并在借鉴域外证明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于2015年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9条明确了欺诈事实的特殊地位,并为之确立了适用民事排除合理怀疑这一特殊标准的规则。然而,本是刑事诉讼认定犯罪成立的标准被民事诉讼确立为欺诈案件的特殊标准,与欺诈事实在适用上暴露出
学位
工伤排除规则,是指劳动者伤亡已经符合认定或视同工伤的要件,但因劳动者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杀自残等法定情形的出现,不能认定或视同工伤。其核心特征包括仅针对劳动者自身的故意不当行为、适用上的非独立性以及法定性。工伤排除规则的直接功能是阻却工伤的成立;而通过对工伤的否定评价,可以促使劳动者主动放弃不当行为,故工伤排除规则还发挥着预防工伤发生的间接功能;同时,鉴于工伤排除事由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并且在多数
学位
在金融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潮流中,我国资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地成长起来,逐渐成为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我国金融领域增值税课税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显然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增值税占国家总体税收比例持续增加,具有较大的征税潜力;另一方面金融市场正处于上升势头,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资管产品课税制度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之后,金融服务业全面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而资产管
学位
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我们每个社会参与者都耳熟于心的一句话。而创新要素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更是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缺少创新就像是人体缺少灵魂,企业缺少创新就像是器械缺少马达,现代中国仍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也主要是因为我们科技革命进步的步伐依旧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为此,早在2016年,我国党中
学位
“定案的根据”在刑事诉讼中被广泛使用,似乎成为了无需证成而当然适用的概念。然而,“定案的根据”缺乏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和立法规范上的明确厘清,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有效指引,因此亟需探讨“定案的根据”的基本内涵和适用场域,回应其与证据“三性”及证据能力、证明力概念的关系,同时分析规范文本的用词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考查实践中“定案的根据”不当适用的情形。通过克服若干以“定案的根据”为证据审查指引过程中存在的问
学位
不当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正当的关联交易能够提高公司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然而,市场经济理性人具有天然的逐利性,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等关联交易主体为了谋取个人巨额私利,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司与全体股东利益之上。他们通过违规担保、不公平的高买低卖、占用公司资金、虚增公司利润等多种形式,蚕食公司利益,最终将损失转嫁至中小股东身上。在不当关联交易中,交易主体地位实质上平
学位
不法原因给付制度最早是起源于罗马法律。秉承罗马法的思想,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将该制度写入民法之中。不法原因给付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因不法或违背道德的原因而为的给付,相关的具体规定一般根据违法原因、当事人的主观因素等来制定,不绝对地采取相互返还原则。现代民法中的给付型不当得利、双务契约对价关系等制度都与原因理论有关联,但关于其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学理上亦持不同见解。法国首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