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顺应模式下文化意象的翻译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czs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从关联—顺应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该模式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基础构建而成。通过理论阐述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关联—顺应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来处理文化意象差异。   在关联—顺应模式框架下,翻译是一个双向的交际过程。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译者要与原文作者进行交流,从源语展示的信息意图推断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并获得最佳关联。然后,译者与译文读者进行二次交际。因为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处于不同的认知语境,文化差异在所难免。所以译者必须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以确保译文读者通过有效的努力来获得足够的认知效果。为了确保交际成功,在选择翻译策略的过程中,除了文化因素之外,译者还要兼顾自己特定的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水平。当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这两个交际过程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明示—推理过程和语言选择过程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文化因素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意象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极大挑战。关联—顺应模式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同时,它也为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不再是彼此矛盾的概念,而是译者为了特定翻译目的在具体语境下做出的恰当选择。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移民文学和后殖民文学开始兴起和繁荣。 英国文坛的情况也是如此。 自从印裔英籍作家V.S.奈保尔于1971年以及另一位印度裔小说家拉什迪于1981年获得布克
“石化”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来的,用于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这一术语的提出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其关注焦点是针对于普通高校
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行为,其目的是沟通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并使之得以交流。文学作品是由美的语言、艺术的语言所构成的,所以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来自德国习明纳(Seminar,译为讨论课),经柏林大学的改造及洪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育理念渗入,发展成为一种讲座制度形式:教学-科研研讨班,也是
随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商务信函作为商业交流的手段之一,在商业事务中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它人们可以交流信息,联系业务,商谈贸易,处理问题,传递友谊等。而在商务沟通过程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后河村部分村民来信称:我村原村主任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落选,新上任的村主任不是党员,不能按照上级规定的村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原主任四处活动,由
长久以来,作为传统语言现象,转喻通常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Lakoff和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于1980年出版以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作用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传统修辞学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两千多年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场从修辞格和常规语言的偏离到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局限在修辞层和语言层上,其代表理论可
阅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最重要的考察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学校英语教学当中最主要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