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引导金融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市场按照效率和风险原则配置资金资源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债券市场为例,如何减少投机投资行为的发生,就是亟待破解的改革难题。“城投债”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债券类型,其发行量与交易量在各类债券品种中占据较大份额,故必须控制以“城投债”为主的债券市场风险。2019年5月24日发生的“包商银行事件”提供了有益的外生冲击,帮助我们认识“城投债”市场可能存在的累积风险的关键之处。
本文分析和检验了“包商银行事件”对“城投债”发行价格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得到如下的研究结论:(1)“包商银行事件”发生以后,“城投债”在一级市场上的发行日异常收益率出现了显著的影响,呈现出“上升-下降”的倒U形关系,在11-25个交易日左右影响最大,30个交易日后影响逐渐消失;(2)基于省、市、县三个级别“城投债”的比较分析,验证发现“包商银行事件”所释放出的“具备预算软约束属性主体不再保障刚兑”的信号,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市场的重要机制;(3)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为中介变量,验证发现“包商银行事件—银行同业—>城投债券”的“购买机制”,也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市场的重要机制;(4)拓展至对债券二级市场的考察,“城投债”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在“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出现显著下降;(5)与“城投债”交易波动形成对比的是,公司债券的交易几乎没有受到“包商银行事件”冲击,检验验证上述两种传导机制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的特定路径。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政府信用背书”或者预算软约束属性是扭曲市场对“城投债”风险判断的关键。打破“刚兑信仰”有助于纠正市场对“城投债”的风险评估,引导债券市场按照效率和风险原则配置金融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最后,本文针对此次“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前后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金融市场需掌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内涵为出发点,结合“城投债”一级市场发行回归市场化定价为手段、以最终剥离政府隐性兜底的预期并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为落脚点。“城投债”回归市场化定价是通过硬化预算约束,让市场自由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剥离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是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规范化,提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造血和输血”功能,恢复企业应有的营运活力和盈利能力。同时,提升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和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也符合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强调的在任意时间点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会反映在债券的价格里。如此才能积极响应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真正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使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角度的创新和研究结论的新颖。以市场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包商银行事件”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比较事件前后“城投债”异常收益率的系统性变异,验证“包商银行事件”扭转债券市场对“城投债”风险判断的作用,打破“刚兑信仰”有助于纠正市场对“城投债”的风险评估,引导债券市场按照效率和风险原则配置金融资金。
本文分析和检验了“包商银行事件”对“城投债”发行价格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得到如下的研究结论:(1)“包商银行事件”发生以后,“城投债”在一级市场上的发行日异常收益率出现了显著的影响,呈现出“上升-下降”的倒U形关系,在11-25个交易日左右影响最大,30个交易日后影响逐渐消失;(2)基于省、市、县三个级别“城投债”的比较分析,验证发现“包商银行事件”所释放出的“具备预算软约束属性主体不再保障刚兑”的信号,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市场的重要机制;(3)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为中介变量,验证发现“包商银行事件—银行同业—>城投债券”的“购买机制”,也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市场的重要机制;(4)拓展至对债券二级市场的考察,“城投债”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在“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出现显著下降;(5)与“城投债”交易波动形成对比的是,公司债券的交易几乎没有受到“包商银行事件”冲击,检验验证上述两种传导机制是“包商银行事件”影响“城投债”的特定路径。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政府信用背书”或者预算软约束属性是扭曲市场对“城投债”风险判断的关键。打破“刚兑信仰”有助于纠正市场对“城投债”的风险评估,引导债券市场按照效率和风险原则配置金融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最后,本文针对此次“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前后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金融市场需掌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内涵为出发点,结合“城投债”一级市场发行回归市场化定价为手段、以最终剥离政府隐性兜底的预期并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为落脚点。“城投债”回归市场化定价是通过硬化预算约束,让市场自由地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剥离政府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性担保是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规范化,提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造血和输血”功能,恢复企业应有的营运活力和盈利能力。同时,提升地方政府的透明度和强化信息披露机制也符合理论中“有效市场假说”强调的在任意时间点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会反映在债券的价格里。如此才能积极响应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真正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使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角度的创新和研究结论的新颖。以市场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包商银行事件”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比较事件前后“城投债”异常收益率的系统性变异,验证“包商银行事件”扭转债券市场对“城投债”风险判断的作用,打破“刚兑信仰”有助于纠正市场对“城投债”的风险评估,引导债券市场按照效率和风险原则配置金融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