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研究证实长期失眠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相关,而镇静催眠药物的副作用令许多患者担心。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临床中药治疗失眠的用药挖掘及作用机制分析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新靶点及新通路的研究等提供一些新思路。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床中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挖掘出的核心药物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研究证实长期失眠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相关,而镇静催眠药物的副作用令许多患者担心。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对临床中药治疗失眠的用药挖掘及作用机制分析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新靶点及新通路的研究等提供一些新思路。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床中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挖掘出的核心药物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东直门医院脑三科睡眠门诊诊治的失眠病例。对中医证候、中药名称等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相关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从TCMSP、H ERB、BATMAN-TCM数据库中获取上述数据挖掘结果中的核心中药的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中药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借助Cytoscape3.9.1软件绘制“核心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TTD、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失眠的靶点;通过取核心中药靶点与失眠靶点的交集,获取核心中药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网络拓扑理论筛选出其最核心的靶点。最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分别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50名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93例,175首处方。中医证型统计显示,本次研究的失眠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失眠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分别是酸枣仁、牡丹皮、茯神、丹参、知母、芦根、当归、天麻、车前子、葛根、牛膝等。药性方面,以平性最多,其次是寒性、微寒及温性药物。药味方面,以甘味、苦味最多,其次是辛味及酸味。归经方面,肝经药物使用最多,其次是心、肺、肾、脾、胃经。针对肝郁脾虚证,最常用药物是酸枣仁、茯神、牡丹皮、丹参、知母等;针对肝肾阴虚证,最常用的药物是丹参、酸枣仁、牡丹皮、茯神、知母、天麻等。药物功效分类方面,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最常用的药对有牡丹皮、丹参;牡丹皮、茯神;茯神、丹参;茯神、酸枣仁等。药物聚类分析获得聚类方4个,1、陈皮、菊花、石菖蒲;2、柴胡、枳实、佛手、山药、百合;3、当归、枸杞子;4、车前子、牛膝、芦根、葛根、酸枣仁、知母、天麻、茯神、牡丹皮、丹参。经过复杂网络分析获得失眠治疗的核心药物主要有酸枣仁、丹参、牡丹皮、知母、茯神、天麻、芦根、葛根、当归、车前子等。选取前10味核心中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获得94个中药有效成分、253个相应靶点及2884个失眠靶点,药物与疾病的共有靶点122个,经过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后获得41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获得1152种GO注释,132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失眠最常见的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失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等,表明失眠的中药治疗注重补虚泻实,祛邪兼顾扶正,调整脏腑阴阳,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安神药以安神定志、活血化瘀药以通络宁神。失眠治疗多用平性药物,用药温和。失眠治疗常用安神药对,如牡丹皮、丹参;牡丹皮、茯神;茯神、丹参;茯神、酸枣仁等,从清心除烦安神、通络宁神、养阴安神、养血安神等不同的方面镇静安神。失眠治疗的核心中药有酸枣仁、丹参、牡丹皮、知母、茯神、天麻、芦根、葛根、当归、车前子等,通过滋肾调肝和脾安神从而调整气血阴阳。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上述核心药物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治疗失眠,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脂类代谢调节、脑神经元保护、抗炎、免疫调节、抗应激、神经递质代谢、调节内分泌激素等。研究为下一步从新靶点、新通路研究失眠障碍的动物实验提供了依据,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胃炎类型,在临床工作及胃镜检查报告中出现率越来越高,指多种病理因素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逐渐增强,正常胃黏膜屏障被破坏,长期的黏膜损伤修复失衡,最终导致固有腺体减少,功能缺失,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异常症状的一种疾病。当胃黏膜上皮组织被含有杯状细胞或吸收细胞的肠型黏膜所替代时,即称为肠上皮化生(IM)。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胃镜检查在临床工作中逐渐
研究目的和意义:采用动态捕捉技术量化宫廷理筋术提端法与八卦掌转身掌的运动学参数,探索宫廷理筋术提端法与八卦掌转身掌的相关性;此外,手法与功法相关性的客观化对流派特色手法的规范继承具有深远意义,为临床教学上如何提高手法的熟练度和水准提供了思路。研究方法:本文选用4台松下牌高速摄影机,采样频率为100Hz,分别对高年资宫廷理筋术传承人实施宫廷理筋术提端法和第六代八卦掌传承人实施八卦掌转身掌白猿托桃式时
研究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与遗传易感密切相关。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基因组学理论相似,认为中医论述的体质受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其差异性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随着现代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过剩与多坐少动的现象导致偏颇体质的比例不断增高。研究发现,气虚质为最常见的中医偏颇体质,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气虚质NAFLD的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及中医证候要素,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DCAN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探索DCAN在证候方面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中医药对DCAN的认识及辨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标准纳入148例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研究对象在四诊信息、证候要素组合和分布、基本信息、糖代谢指标、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是指上呼吸道狭窄塌陷造成睡眠过程中以打鼾、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并引发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睡眠呼吸疾病。OSAS的病程特点是长期间歇缺氧,大脑是对缺氧极其敏感的器官,可在缺氧时对自身功能进行修饰以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因此,OSAS患者大脑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病后的重要变化。功能磁共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人群特征和疾病特点,调查分析本病的相关因素,为今后防治本病提供临床依据。评价郭氏中药序贯疗法和郭氏保胎疗法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特点,分析其立方依据,总结其治疗经验,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与随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王必勤教授门诊中符合复发性流产诊断标准,并且接受郭氏中药序贯疗法和郭氏保胎疗法的208份病历
研究背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诸多肾脏疾病的最终转归,至终末期不仅使患者饱受身心之苦,更使家庭和国家都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使CRF患者延缓进入尿毒症期,尽量延后透析开始时间,是医学上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医药治疗包括慢性肾衰竭优势明显。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中西合参治疗CRF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吕教授提出的“微型癥瘕”“六对论治”等学术思想贯穿诊疗始终
目的:通过收集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帮助完善中医对该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促进其诊断标准的完善和统一证型分类标准的制定,推动针对该病不同证型有效主方的建立,为深入研究和治疗心脏神经症提供依据和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优势。研究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访谈,以及查询患者就诊相关病例资料的方法,填写资料调查表,统计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及中医证
目的:通过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检测针刺前后失眠患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时大脑含氧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oxy-Hb)及脑区的激活程度,观察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及针刺前后失眠患者额叶大脑皮层oxy-Hb的浓度变化,为针刺治疗失眠的疗效提供客观证据,论证针灸对失眠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作用,阐释针灸治疗失眠的现代作用机制,并用之解读中医理论关于失眠的病机认识。方法:纳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
目的:通过采集高风险急性加重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信息,总结临床表型特征和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分析高风险急性加重型COPD的临床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医辨证诊治体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