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管理对稻田土壤铁氧化物形态转化的影响及其与镉活性变化的耦合关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土壤的镉(Cd)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了严峻威胁。稻田淹水管理是调控水稻Cd富集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地降低稻米中Cd累积。但是,在水稻生产中,常存在因水稻高产需要或气候条件导致的稻田发生土壤交替淹灌现象。稻田土壤水分管理过程中铁氧化物的形态转化对土壤Cd活性和水稻Cd累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水分管理替条件下,土壤中铁氧化物体系形态转化特点及其驱动因素各异,外源铁及其氧化物作为土壤Cd活性钝化剂的效果也有不同。但目前淹水条件驱动的土壤氧化还原性质变化、微生物群落组成、铁氧化物形态转化和Cd形态与有效性变化之间的互馈与耦合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土壤淹水培养试验,以西南地区典型农地紫色水稻土为对象,利用化学提取、XRD和16S微生物信息等分析技术,探讨了水分管理方式(持续淹水,CW;干湿交替,DW)联合铁氧化物(针铁矿,G-Fe;铁粉,Fe)施用对Cd污染土壤的p H、氧化还原性质(Eh、pe+p H)、铁氧化物形态转化、Cd有效性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水分管理驱动下铁氧化物形态转化、土壤菌群组成变化及其与Cd活性演变的耦合关系,探讨水分管理联合铁氧化物施用对稻田土壤Cd活性的调控效应和机制,为Cd污染稻田土壤安全利用中水分优化管理和含铁钝化剂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土壤的p H值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铁氧化物的形态转化:持续淹水促进了土壤中铁氧化物会由结晶态(Fec)向无定形态(Feo)和络合态(Fep)的转化,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中铁氧化物则发生由Fec和Feo向Fep的形态转化。此外,施用Fe和G-Fe会分别提高土壤Feo和Fec的绝对含量,增幅分别为595.1%和45.4%。(2)持续淹水可显著降低土壤Cd有效性,经过3个月淹水平衡后土壤DTPA-Cd的降幅分别为17.7%~39.2%,并且持续淹水条件下施加Fe或G-Fe显著促进了土壤Cd的钝化,G-Fe施用能快速钝化土壤Cd,淹水14d后DTPA-Cd的降幅为24.3%,而Fe粉施用可以实现对土壤Cd的持续钝化,淹水93d后DTPA-Cd的降幅达到39.2%。干湿交替条件下两者对土壤Cd无钝化效果。(3)Feo的生成所引发的可交换态Cd减少是淹水管理及含铁化合物施用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土壤淹水pe+p H水平的降低促进了铁氧化物由Fec向Feo转化,进而促使土壤Cd发生由可交换态向铁锰结合态的形态转化,并最终导致了Cd的有效性降低。同时,土壤淹水Fep的生成促使Cd由残渣态向有机络合态转化,但该过程或对Cd的有效性直接贡献不显著。持续淹水条件下含铁化合物的施用显著提升了Feo的含量和比例,从而强化了土壤对Cd的固定。(4)水分管理初期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变化较大,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丰度有所降低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提升;norank_f_norank_o_Vicinamibacterales、norank_f_Vicinamibacteraceae、Lysobacter和Sphingomonas等优势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明显,unclassified_f_Intrasporangiaceae、norank_f_67-14菌属丰度升高。(5)水分管理期间的动态pe+p H条件是土壤微生物菌属丰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norank_f_Vicinamibacteraceae、norank_f_norank_o_Vicinamibacterales、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norank_f_67-14和unclassified_f_Intrasporangiaceae等微生物菌属或促进了土壤中铁氧化物由结晶态向无定形态的转化,生成弱结晶态的次生矿物进而降低了土壤Cd活性。其中unclassified_f_Intrasporangiaceae和norank_f_67-14或由于其较高丰度和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而对水分管理下土壤中铁氧化物形态转化和Cd活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氧化锌(ZnO)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不同暴露晶面、不同形貌特征的ZnO纳米粉末材料和具有球状颗粒的ZnO电极。以空气中NO污染物和废水中环丙沙星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ZnO对两者的氧化去除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光催化氧化是减少空气中NO污染物的重要途径,半导体氧化物的晶面工程可以提高光催化效率。使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不同暴露晶面的ZnO纳米颗
学位
汞(Hg),一种具有高毒性的全球性污染物,以无机和有机多种形态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各形态汞的环境行为和毒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形态转化势必会影响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毒性。其中,水体汞还原是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过程一方面可限制水体甲基汞的产率,减少甲基汞的富集;另一方面可推动水体零价汞的释放,促进零价汞的全球循环。而水体汞还原主要在光诱导下发生,多种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溶解性
学位
离子的吸附与交换能力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与土壤自净能力、土壤保肥能力、土壤侵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前人提出了众多描述土壤/黏土矿物界面离子交换吸附的模型,但大多都是经验或半经验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土壤中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机理,这是因为人们忽视了矿物颗粒的表面所带电荷在固/液界面附近形成的高达10~8V m-1的非对称强电场。近年来,有研究者在考虑固/液界面存在非均匀强
学位
大部分有机碳富集在土壤表层,降雨过程中雨滴对表层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颗粒受到雨滴击溅而破碎,有机碳释放,导致侵蚀带走的泥沙通常有机碳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分离和搬运,密度较低的细颗粒和颗粒结合态有机碳随着径流优先转移,并且一部分有机碳暴露于易于发生矿化的生态环境当中发生矿化反应而释放,一部分随着径流迁移,分离的土壤连同土壤有机碳,在景观环境中输移和再分布。目前,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径流碳与泥沙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禽蛋消费量逐年增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家禽养殖数量剧增,且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为节约成本,避免鸡只交叉感染等风险,形成了蛋鸡养殖场和育雏鸡场分离的养殖模式。由于雏鸡对环境敏感,这对集约化育雏鸡场的雏鸡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规模化育雏鸡舍多采用能综合调控整个鸡舍供暖和通风换气的热水散热风机供暖系统进行集体供暖。夏季通常采用纵向
学位
双酚A(BPA)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涂料、增塑剂、阻燃剂、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由于这些产品的频繁使用和低效处置,导致BPA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其类雌激素毒害作用会严重影响人类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废水中BPA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吸附、混凝沉淀、生物降解、Fenton氧化、光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等方法,但这些技术存在降解效率低、处理时间长、
学位
目的:分析近十年六西格玛管理在护理质量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录的六西格玛管理应用于护理质量领域的实例类文献,借助End Note和Cite Space软件开展分析。结果:共纳入116篇论文。文献特征方面:2020年发文量最多,有19篇;论文分布于69种中文期刊,核心期刊发文占比7.76%;三级医院占比85.34%。文献内容分析方面:项目实施前涉及
期刊
矿区砷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雨水淋溶,大量的砷迁移进入周围环境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湖南省石门县黄水溪是典型的碱性溪流,其地层为碳酸盐地层。湖南石门雄黄矿开采了千年,大量的尾矿、矿渣等残留,持续污染周围环境。黄水溪作为该地区唯一流域深受其害。据调查,黄水溪中砷通量一年高达5.7 t,砷变化范围在0.25-10.43 mg/L之间,且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尽管如此,关于黄水溪中砷浓度昼夜变化规律还未有研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体主要污染源,已成为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可持续的重要因素。种植业排放的氮磷污染在整个农业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控制好农田面源污染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治的必经之路。在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中,政府和农户之间存在互动的博弈关系,农户所追求的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政府所追求的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这是农田面源污染防治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
学位
近年来,伴随着深度学习研究的热潮,人脸识别研究有了全新的进展。特别是近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遮挡人脸识别的需求急剧增加,基于遮挡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很多现实场景中,如安防、交通、娱乐、刑侦等。与此同时,许多研究表明了深度学习模型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在人脸识别任务中,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微小的扰动,就可以使识别模型出现错误识别的情况。所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