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医疗知识的专业壁垒,可能影响居民就医行为,同时可能改变相关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索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分析搜寻行为对居民就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为深入研究二者逻辑框架、改善相关医疗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在四省抽取两个样本县(湖北省当阳市、贵州省思南县)和两个样本区(广东省福田区、湖北省西陵区),在各个样本县/区内部,抽取五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抽取6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抽取40户,4个县区样本总数为4800户、14400人。根据研究目标,筛选出18岁及以上且两周内有病伤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579人。收集居民人口学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等信息,并以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居民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探索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居民就医行为的直接影响;并以不同搜寻行为作为分组依据,采用分组回归与组间系数检验方法,探究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就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以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两种方式刻画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对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就医行为:(1)直接影响层面:(1)搜寻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人群治疗自身病伤(相对于未治疗自身病伤)的概率是搜寻其他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人群的1.55倍(P<0.1);(2)搜寻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人群倾向就诊(相对于自我医疗)的概率是搜寻其他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人群的0.60倍(P<0.05);(3)搜寻互联网医疗信息的人群倾向去市属以上的卫生机构(相较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概率是搜寻其他互联网健康信息的人群的2.00倍(P<0.1),而搜寻互联网医疗信息对县/区属卫生机构(相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概率的影响效应不显著。(2)调节作用层面: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能调节相关影响因素对居民就医行为的作用,即搜寻行为能调节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城乡)、医疗服务可及性、疾病严重程度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居民在就医行为中表现出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具有搜寻或高频率搜寻行为与男性更高的病伤治疗的比例相关(P<0.05),医疗信息搜寻行为与女性更高的自我医疗的比例相关(P<0.05);(2)具有搜寻行为与中老年更高的非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相关(P<0.1);(3)具有搜寻行为与在婚人群更高的病伤治疗的比例相关(P<0.1),高频率搜寻行为与单身人群更高的病伤治疗的比例相关(P<0.05);(4)具有搜寻行为与低受教育水平居民更高的自我医疗的比例相关(P<0.1),具有搜寻行为与高受教育水平居民更高的非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相关(P<0.1);(5)高频率搜寻或医疗信息搜寻行为与农村居民更高的自我医疗的比例相关(P<0.1);(6)高频率搜寻行为与低医疗服务可及性居民更高的病伤治疗的比例相关(P<0.1);(7)具有搜寻或高频率搜寻行为与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居民更低的非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相关(P<0.1);(8)具有搜寻或高频率搜寻行为与慢性病患病居民更高的非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相关(P<0.05)。【结论】首先,在互联网医疗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下,居民两周病伤治疗比例有所提高,居民的自我医疗对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形成了替代效应,同时互联网医疗信息的嘈杂一定程度加剧了部分居民前往高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倾向。其次,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调节不同特征居民的差异化就医行为,一定程度上改变居民健康赋权程度,提示了改善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健康公平以及增强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可能性的干预途径。最后,需要通过优化互联网信息环境,兼顾人群特征,降低自我医疗的潜在风险,才能更好发挥互联网健康信息搜寻的优势。此外,搜寻行为与基层互联网医疗服务相结合,有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相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该指标体系的应用性及最佳评价模型,并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相对效率进行量化分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利用与效率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论文、政策文件等文献信息检索与分析,获得相对效率评价相关研究中高频投入和产出指标;然后,邀请1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和指标评分;最后,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筛选后的
学位
研究背景:牙周炎是局部刺激因素和细菌病原体沉积在牙周组织而引发的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牙槽骨不可逆性丧失,从而使牙齿逐渐松动、脱落。目前的基础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仅能控制炎症,而无法将炎性吸收的牙槽骨恢复到原有的高度,手术方法可以部分恢复牙周附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利用生物膜将上皮细胞与骨组织隔开,引导成骨细胞在独立的空
学位
【目的】以精神分裂症为例,筛选精神疾病每床日住院费用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索合理的、精细化的精神疾病病例组合分类,合理制定每床日支付标准,为科学优化精神疾病按床日付费制度、实现对医疗机构的合理支付、完善监督管理政策、促进精神专科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研究地区精神分裂症医保库数据,对数据库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通过单因素分析、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每床日住院费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病例组合核心思
学位
【目的】本研究对“医务人员对卫生整合服务的感知量表”(Provider and staff perception s of integrated care,PSPIC)进行汉化。运用汉化后的量表对中山市卫生整合服务过程进行评价。提出医务人员感知视角下卫生整合服务优化策略,提高医务人员在卫生整合服务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为我国卫生整合服务的推进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内外医务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鲁宾反事实框架下对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然后借助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推广障碍。【方法】1.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绩效评价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对鲁宾反事实框架及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进行梳理。2.资料收集。收集2009-2018年《中山市统计年鉴》、2009-2018年《中山市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乡镇卫生院、社
学位
【目的】测量我国城乡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的不均衡程度,分析影响我国老年居民心理健康不均衡的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及其时间效应,重点关注外生性的社会因素,并就如何缩小心理健康不均衡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城乡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及其均衡性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经验视角对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回顾,从理论视角对健康需求理论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进行回顾,总结老年居民心理健康
学位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5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自我管理能力、下肢运动功能重建指标以及步态效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期刊
【目的】关注公立三甲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人力资源困局,了解急诊科医生工作、科室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明确影响急诊科医生稳定性的关键工作属性及其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测量急诊科医生工作偏好系数及支付意愿大小,掌握急诊科医生工作偏好强度、特征与异质性来源,为进一步稳定和吸引高素质急诊医生人力资源提供建议参考。【方法】本研究以武汉市公立三甲综合医院急诊科医生为研究对象,设计离散选择实验,引出急诊科医
学位
【目的】确定总额预算下DRGs点数法实施效果和实施路径分析框架,分析典型案例实施效果及原因,优化总额预算下DRGs点数法实施路径构建,为实施DRGs地区的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改革提供路径构建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实施DRGs点数法的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归纳总结实施效果。2.典型案例研究法选取实施DRGs点数法的典型地区浙江省金华市,通过机构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对2015——201
学位
【目的】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引导居民理性选择医疗服务,本研究从需求侧出发,定量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武汉市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选择偏好,了解影响居民选择医疗服务的关键属性,分析不同群体的偏好异质性,测量各医疗服务属性的货币价值以及不同情境假设下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支付意愿。根据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选择结果,提出适应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配置优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讨论法,确定居民离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