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团队工作经验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研究——基于新三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变革颠覆了企业原有的经营方式,也改变了公司创造价值的逻辑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许多企业借助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快速增长。例如拼多多,通过用户“拼团购买”的新的交易方式实现“社交+电商”的新的商业模式,在淘宝、京东等几大电商占据的近乎垄断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一种新的创新形式,越来越受到组织实践者与管理研究者的重视。已有研究大多以成熟企业为研究对象,描述和刻画了已经成功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成功实践。但是我国新创企业普遍存在初始资源有限、自身存在实力较弱、没有经营业绩、外部合法性较低等困境,成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经验很少能直接被新创企业借鉴。因此,在目前“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研究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以及其创新过程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新创企业中,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简称TMT)是企业决策系统的核心,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对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从高管团队的不同方面切入,研究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例如高管团队人口特征、社会资本、先前工作经验等角度。但很少有研究能深入挖掘新创企业高管团队先前工作经验(也可称为,工作经验)隶属性(the affiliation of prior experience)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影响,先前经验隶属性是指个人在先前工作过的组织中所获取的知识的特征和具体内容会因为前受雇组织的不同而存在不同。高管团队先前经验是新创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且先前工作经验隶属性会影响高管累积和利用的知识的类型。同时,知识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来源,所以很有必要去研究高管团队先前经验隶属性对其累积和利用知识的影响,进而影响高管团队作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决策。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关于高管团队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的研究,提出本文的核心问题,新创企业中高管团队先前工作经验隶属性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前期阅读文献,整理了并总结了知识基础观理论、经验学习理论和烙印理论,对先前工作经验隶属性、市场化程度、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变量进行了概念界定,构建了高管团队先前工作经验隶属性、市场化程度、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之间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了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历时3年多建立的“中国创业企业成长动态数据库(Chines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CPSED II)”的数据,以969家新三板IT行业企业为样本,并使用SPSS20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检验提出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管团队体制内经验负向影响新创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即高管团队中有体制内经验的人数越多,效率维度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低;第二,高管团队体制外经验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即高管团队中有体制外经验的人数越多,新颖维度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第三,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增强了体制外经验与新创企业新颖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越高,体制外经验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第四,市场化程度增强了体制内经验与新创企业效率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负相关关系,即市场化程度越高,体制内经验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负向影响更强。
其他文献
在利他主义问题的研究中,人类利他行为何以产生的问题历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不同的学派从各自的逻辑起点出发得出不同的答案,进而决定了对人性和道德起源的不同回答。进化伦理学作为伦理学派之一,自创立伊始就力图从自然选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利他行为,到了当代,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社会生物学利他主义思想独树一帜,为利他行为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解释。社会生物学继承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把基因当作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
学位
我国现行《信托法》第八条肯定了以遗嘱设立信托这种方式,这标志着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但近二十年来,我国实践中鲜有遗嘱信托的事例,其原因是《信托法》的规定太过粗糙,且与《继承法》的衔接亦不协调。值得高兴的是,今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也规定自然人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设立信托,但由于该法典亦未对遗嘱信托制度作出详细规定,故在此背景下结合《民法典》的内容与现有遗嘱信托的不足,探讨完善遗
学位
在侵权法意义上,特殊体质是因先天或后天影响使得受害人体质异于且弱于一般正常人的体质状况。具有特殊体质的受害人因其身体较常人更为脆弱,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特殊体质相结合所产生的损害要比一般损害更为严重。我国法律目前并未对特殊体质受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问题都未形成统一的通说,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的局面。因此,本文以价值衡量为基础,对此类案件进行类型化研究,希望可以
学位
“辩护律师的真实义务”一词最初来源于日文。辩护律师的真实义务是指辩护律师对所了解到的相关案件信息案件事实依据自己的理性、良知等所作出的主观判断。真实义务的履行主体是辩护律师,对于“真实”的判断标准应当以辩护律师主观标准为依据。此外,真实义务是一种底线性义务,它构成了忠诚义务的边界。在现代两大主要诉讼模式下,辩护律师在诉讼中都承担着一定程度的真实义务。在我国,关于辩护律师的角色地位,现行法规定辩护律
学位
复行违反,是指债务人于强制执行完毕后再次违反不作为义务之行为。如判决禁止债务人越界建筑,强制拆除其建筑物后,债务人再次进行建筑的行为,该行为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521条进行规制。但无论是从法条本身出发,抑或是从法理、实践等层面出发,我国目前对复行违反的相关规定均有明显不足。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解决复行违反究竟是选择强制执行原判决还是
学位
由于《物权法》第176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8条之间规定的不一致,混合共同担保人内部追偿权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学理上,围绕意思自治、公平原则、连带责任等基本原则及理论,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论始终相持不下;在规范层面,《九民会议纪要》、《民法典》及其担保部分司法解释尚不能对此定纷止争。该问题所涉利益主体众多且法律关系复杂,关系着意思自治、公平、效率等核心价值及其落实,应当予以重视。但囿于传统法学思维,
学位
麦考密克认为具体案件在法律体系语境中“必定可以通过某规则适用使其获得可接受的后果”,并提出了一种通过考量司法裁判的可能后果来论证该法律规则的解释或创建是否满足裁判正当性的论证模式——后果主义论证。近几年后果主义论证在我国司法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我国司法政策“三个效果的统一”以及最高院提出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等司法背景下,后果主义论证为法官对于不同的裁判方案
学位
“婚姻家庭纠纷”情节从宽处理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空间十分广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司法解释只是针对司法实践提出了量刑上的意见,对于具体的适用主体、认定范围等应当如何界定,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导致“婚姻家庭纠纷”情节在量刑活动中存在案件范围认定不统一、被害人过错评定有困难、死刑标准适用不一致以及判决理由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针对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具体案件,尤其是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本文立足
学位
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重大会议及其出台的文件反复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正是在此背景下,作为区域协调发展重要体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任务应运而生。同时,川渝协同发展也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发展战略。随后,在国家战略考量的指引下,两地响应国家号召,迅速展开行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设立联合组织机构、明确合作范围和重点,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也要看到,地方政府合作的
学位
2019年年末发布了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其中第92条是关于私文书证审核认定规则的专门规范。该条为此次司法解释修改中新增的内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之下,为使该条内容对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难题作出切实回应,达至其预期效果,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检视并在充分说理与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其操作规则。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本部分从实务裁判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