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与自然之间——阮籍的焦虑与选择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a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之际,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社会层面,政治的动荡、社会秩序的混乱使得儒家思想的根基受到严重地冲击,变得岌岌可危。在思想层面,汉末经学的烦琐、谶纬之学的兴盛使得儒家思想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传统的价值体系出现破裂痕迹。面对社会危机与信仰危机,当时的思想家们抛弃了注解圣人典经的工作,开始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试图重新找到儒学得以继续存在的立脚点。现实的残酷,心灵的煎熬使得魏晋人士承担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苦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局,道家思想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由此,儒学与道学在魏晋时期走向了融合,形成了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哲学——魏晋玄学。
  名教与自然问题作为魏晋玄学的三大论题之一,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魏晋时期,名教基本陷入崩溃境地,因此,为了使名教重新发挥其维持社会安定和谐的作用,为名教找到存在的合理性依据,魏晋学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主张。这些思想大部分都存在着将自然融入名教的倾向,而阮籍则发出了抛弃名教,追求自然的时代强音,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对阮籍的名教自然思想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揭示其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及其思想背后的深刻涵义。
  本文分五部分系统分析阮籍的名教自然思想: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名教与自然概念的具体含义、思想来源以及这两个范畴的历史流变。通过对先秦至魏晋初期名教自然概念的研究发掘阮籍名教自然思想的渊源。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阮籍的名教自然观念。阮籍的名教自然观念从表面上来说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在其早期思想中,阮籍倾向于肯定名教的维护社会稳定、维系人心和谐的积极作用,试图通过对名教思想的改造,为其与自然的和谐寻找到一条出路。而到了晚年,现实的黑暗与混乱使阮籍深刻认识到了名教的异化与虚伪,开始了批判名教之路。
  第三部分论述了阮籍名教自然观念出现转变的原因。正是由于动荡的政治局面与险恶的社会环境使得阮籍逐渐认识到名教的虚伪与异化,再加上社会思潮方面的影响,使得阮籍在后期的思想中出现了看似矛盾的转变。
  第四部分论述了阮籍化解名教自然矛盾的方法。面对名教礼法形式化和工具化以及对人性的束缚,阮籍试图寻找新的出路,通过对精神安宁和灵魂自由的追求过程中,从而摆脱内在的焦虑与彷徨。
  第五部分则主要阐述了阮籍的名教自然思想在思想史上和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其他文献
虚无主义已然降临,并成为大众话语或主流思潮。现代人深受着虚无主义的侵害,社会理想、道德信条滑坡,意义世界严重疏离,人处于无信仰的深深忧虑与不安之中,却又安于其中。作为一种思想史事实,虚无主义与两种传统思想相关。一些学者将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关联,认为虚无主义的根子在于形而上学关于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二分,克服虚无主义就要拒斥传统西方形而上学。另一些学者认为当下历史主义思想适应了多元化、相对化,拒绝
学位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以其理论的穿透力和密切关注现实问题而著称。而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历时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其研究领域之广是其他派别所无法比拟的。霍克海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领军人物,无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开创了对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和发达工业文明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批判理论的基础,并为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初,理论界在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关系问题上,就存在着很多不同看法和认识。在一百多年的比较研究中,国内外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和“对立论”两种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完全一致性的观点最早源于恩格斯,后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等理论家继承了这一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学者是典型的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对立论”者的代表,其核心观点是恩格斯
学位
物质变换思想是马克思庞大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未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一直处于马克思思想研究的边缘区。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不仅可以拓宽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问题域,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而且对我们思考和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用哲学分析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层面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
作为19世纪后期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代表与价值哲学兴起的领军人物,在面临黑格尔之后科学对哲学消解,哲学遭遇危机之时,文德尔班首创价值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哲学存在的价值意义,实现了价值论转向。而这些价值论思想及转向的过程体现于其著作《哲学史教程》中。然而,学术界对文德尔班的研究却往往局限于文德尔班对哲学史的独特贡献,对于《哲学史教程》也多将其归于一部哲学史的教科书著作。因此,本文以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承认理论的酝酿、承认理论体系的提出到多维正义论的勾画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以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发展轨迹为主题,分析了其思想的来源,对黑格尔承认思想的经典改造以及从一元的承认到多维正义的发展过程。  本文分四个部分对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思想来源,包括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的为自我持存而斗争的思想,黑格尔的为承认而斗争思想以及一些现代学者对承认
学位
鲍德里亚用“生产之镜”来界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并由此批判马克思、“终结”马克思主义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读,由此造成了他理论的片面性。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哲学透视,只有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在关系,解释包括符号、信息、时尚等在内的消费社会新事物,无论何时,生产都是批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逻辑的现实基础。但
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解放是马尔库塞一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马尔库塞在解读和重新审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基础上对于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类解放道路的思考。笔者认为,马尔库塞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探求经过了从“劳动解放”到“爱欲解放”的转变。无论把人的解放归结为劳动解放还是爱欲解放,马尔库塞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探求都与他对人性和人的存在状态等一系列人学问题的思考息息相关。本文试图证明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
德育与美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就像伦理学与美学是相对独立的一样。但是,二者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密切关联。站在德育的立场,对这种关联性进行反思,将拓展德育观念。本文以蔡元培的相关思想为例,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思考。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蔡元培的众多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特别是关于美育及以美育完成德育方面的论述,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在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个提出“美
学位
西季威克把可以明确地作为道德或伦理学的目的分为两种:一是幸福,包括个人幸福和整体幸福;二是人性的完善或道德的完善。另外一种情况是人们把做某种行为本身看作是正当的,也就是将其本身作为目的。西季威克把伦理学方法最终也整合为三种,但它们并不是完全与这三种目的相对应。以个人幸福为终极目的的方法是利己的快乐主义方法,即利己主义方法;以整体幸福为终极目的的方法是普遍的快乐主义方法,即功利主义方法;对于以人性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