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唐前山水诗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山水诗源起原由和具体诗人诗作的探讨上。首先,关于山水诗的源起原因,各位先贤和学者从诗歌自身内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开掘,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研究格局。相较于其它角度,从美学来研究还不够充分和厚实,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其次,唐前山水诗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诗人诗作的点的研究上,本文不再做点的探讨,而是尝试将唐前山水诗放在一个平面上,做了宏观的研究,既考察横向的共性和差异,又研究纵向的发展和新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山水诗在发展和衍变中的理路和脉络。 本文山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引言部分扼要概述了唐前山水诗的研究特点和现状,点明本文写作的思路。正文第一章对山水诗的义界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水诗的判断标准:第二章对山水诗的源起原由,从美学的角度切入作了一番解析:第三章首先对唐前山水诗进行了一个数字的统计,接着按时代顺序对唐前山水诗的创作做了一个轮廓的勾勒,最后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唐前山水诗发展的理路和脉络:第四章对唐前山水诗的共性做了探讨,并对唐前山水诗作了一个历史的定位。 第一章,“山水诗的义界”。首先指出了“山水诗”名称的来源,接着指出对山水诗的界定历来比较笼统和宽泛,多为描述性的说明,并列举辨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山水诗的定义,最后提出了山水诗的界定标准,即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进行规定。 第二章,“山水诗肇始的美学动因”。这是对山水诗源起原由在美学上的一个考察。提及山水诗之源起,必然涉及到山水诗形成时限的断代问题,经过论证.将其定在东晋。我们知道,诗歌的内部,主要包括节奏、语言、思维、审美意识四个层面。山水诗之比于以前其它题材的诗歌,在语言和审美意识两个层面上发生的变化最大,在这两点上最能呈现山水诗相异于其它诗歌的特质。本章探讨了语言及审美意识对山水诗产生的影响。 1.语言的诗化是诗歌发展的主题,它通过语言的审美信息的衍生和追加来实现。山水自然景物的反复咏叹和描写,为山水诗作了量和描写技巧经验的积累。山水描写量的积累不能简单地视为语言词汇横向的扩张,它集中体现在有关山水的语言内涵的闩益丰富和表现力的闩益提高上,是一个有关山水的语言逐步诗化,并将其诗化成果积淀下来的进程。描写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诗歌语言的感 染力,是诗歌语言诗化进程中的催化剂。基于这样的认识,本部分详细考察了从 《诗经》、《楚辞》到汉大赋,再到西晋和东晋的宴游诗、游仙诗、玄言诗、山 水赋等中的山水描写成分。 2.群体性的山水审美意识是山水诗得以产生的直接原因。本部分先论述了 由先秦到晋宋人们山水观念的衍变过程。人与山水的关系有三种,即山水比德、 山水适志、山水审美。到了晋代,人与山水之间建立起了审美关系,而群体性的 山水审美意识则到了东晋才产生,本部分从人物品藻,玄、佛自然观,对江南山 水的娱悦之风三个方面予以了论述。”第三章,“唐前山水诗的植变轨迹,,。首先,依据第一章。山水诗的义界。、所提供的判断标准,对唐前山水诗做了一个全面的统计,并做了一个“唐前山水 诗分布列表”图,详细地列出了各位诗人的山水诗数量。接下来以该图表所提供 的数据,按时代顺序对唐前山水诗的创作情况做了一个轮廓的勾勒,重点详解了 各个阶段山水诗创作的具体特点,并间及到了一些诗人诗作在语言风格、审美特 征、意境营构等上的追求和表现。本章的主要内容,在于从三个层面切入从宏观 上探讨了唐前山水诗在擅变过程中的理路和脉络。这三个层面,或者说角度是: 1.山水诗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转变;2.说理成分与打情要素的消长;3.曰吻调 利与声韵和谐的不同要求。 1.在中古文学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山水诗中的诗人主体与山水客体之间 关系的转变呈现出这样一条轨迹,由哲学性的主客统一发展到审美性的主客分离, 再发展到诗性的主客统一。(l)东晋,山水诗中的主客关系是诗人主体与山水客 体在自然之道范畴中的统一。东晋时期的山水审美活动是悟道活动所诱发的,其 审美方式是“以玄对山水”,观照的是自然山水的整体美,主客关系是主体与客 体在“道”、“玄同”、“自然”等本体性概念上的统一。(2)刘宋,诗人与山 水之间具有的审美主体与客体关系明确化,遂由主客统一转向主客分离。刘宋时 期,之所以出现审美大系的主各分离,可以从玄学发生变化,山水在整体上大上 道的象征物的资格,重新下降为物和山水娱悦之风较东晋更为盛行,对山水自然 形象有着亲临体察和欣赏两个方面来说明。审美关系的主客分离,玉成了刘宋高 超的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