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泛素连接酶SIAH1在膀胱癌中的功能研究及泛素化底物探索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baow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膀胱癌是世界第四大男性常见恶性肿瘤,是全球的一大疾病负担。在中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之首。但是近十年来,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和5年生存率几乎没有变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肿瘤,膀胱癌的靶向疗法的研究明显落后。
  SIAH1(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 1)是一种RING型泛素连接酶,其结构上包含RINGfinger结构域、两个zincfinger结构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其被报道与许多肿瘤密切相关,但在不同肿瘤当中,由于其泛素化底物蛋白不同,SIAH1所发挥的功能也不同。目前,SIAH1对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尚不明确,其作为泛素连接酶在膀胱癌细胞中的泛素化底物也未曾报道。因此本文围绕SIAH1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膀胱癌中的底物展开研究。
  [研究目的]
  明确SIAH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并探索膀胱癌中SIAH1的泛素化底物,深入研究SIAH1在膀胱癌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寻找膀胱癌的新药物靶点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应用膀胱癌cDNA芯片和组织芯片分析SIAH1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利用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研究SIAH1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迁移、侵袭及划痕实验探究SIAH1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SIAH1在膀胱癌中的潜在泛素化底物,并利用半衰期实验、细胞内泛素化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和细胞外泛素化实验鉴定底物蛋白;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SIAH1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SIAH1点突变体研究其连接酶活性与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1、SIAH1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上调,蛋白水平上升。利用膀胱癌cDNA芯片进行qPCR实验,实验结果显示SIAH1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上调;利用膀胱癌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SIAH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
  2、SIAH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SIAH1的膀胱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相反,敲低SIAH1的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较弱。
  3、SIAH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浸润和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明确SIAH1在膀胱癌转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发现过表达SIAH1的膀胱癌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相反,敲低SIAH1可以减弱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4、Caspase-3是SIAH1在膀胱癌中的泛素化底物。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膀胱癌中SIAH1的潜在底物,利用半衰期实验、细胞内泛素化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和细胞外泛素化实验,鉴定出泛素化底物Caspase-3。我们发现SIAH1招募底物Caspase-3,并通过促进Caspase-3的K48型-泛素化修饰和蛋白酶体降解,影响Caspase-3的半衰期和蛋白质稳定性。
  5、SIAH1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IAH1提高膀胱癌细胞中的Caspase-3蛋白水平和活性,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水平升高;过表达SIAH1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阈值升高,凋亡水平受到抑制。
  6、SIAH1通过介导Caspase-3的降解影响膀胱癌细胞表型。实验结果显示SIAH1C75S突变体由于不具备泛素连接酶活性,因此不具备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的能力。我们还发现过表达Caspase-3同样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这与敲低SIAH1的结果一致。
  [研究结论]
  SIAH1在膀胱癌中发挥着促进肿瘤发展的作用;SIAH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Caspase-3是膀胱癌中SIAH1的泛素化底物;SIAH1通过介导Caspase-3的泛素化降解,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研究意义]
  本研究揭示SIAH1在膀胱癌中的促癌作用及其泛素化底物,进一步补充SIAH1的生物学功能,并且为膀胱癌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必要环节,二倍体细胞经过一次DNA复制和两次核分裂,产生了四个单倍体配子。同源重组是减数分裂的关键事件,同源重组起始于Spo11介导的程序性DNA双链断裂。绝大多数的DNA双链断裂被修复为非交叉重组,只有少数的DNA双链断裂可以被修复为交叉重组。交叉重组不仅使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遗传物质的交换,增加了遗传多样性,而且交叉重组使同源染色体之间建立了物理连接,保证了染色体的正确分离
学位
培菌白蚁在巢内专一性培养担子菌(鸡枞菌)形成菌圃,并将培养的菌圃作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培菌白蚁体外与特定真菌共生,体内与细菌等多种肠道微生物共生,构成了白蚁-体外真菌-肠道微生物三边共生关系。健康的菌圃常受到炭角菌的威胁,并且白蚁也可能被土壤中的昆虫病原菌(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感染,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可能使其孕育了独特的代谢产物来抵御菌圃拮抗菌和昆虫病原菌的感染。  黄翅大白蚁(Macrote
学位
骨架蛋白CUL4B作为Cullin家族的一员,参与构成Cullin4B-RING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Cullin 4B-RING E3 ligases,CRL4Bs),通过多泛素化修饰底物蛋白介导蛋白降解和单泛素化H2AK119并协同多种转录抑制复合物发挥表观调控作用。2007年英国研究小组和本课题组先后发现CUL4B基因突变导致X连锁智力低下综合征,随后陆续有研究证实CUL4B基因突变是X连锁
流产是影响早期妊娠的关键因素。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一种常见妊娠并发症,它被定义为两次或更多次连续的自然流产。RSA的发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主要生育问题。无法解释的RSA(unexplained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通常与母胎界面的免疫学异常相关。但是,关于RSA如何发生的确切机制仍然未知。  硫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该疾病在西方国家的患病率很高,过去十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由于迄今为止,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故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易复发,给患者造成巨大负担。今年来,多有学者认为IBD与免疫
学位
研究背景  在已发现的癌症中,肺癌属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研究领域里,主要有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前者病例远比后者多,二者之比约为3:17。如果可以在早期进行诊断,手术切除后,一般病人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率。然而,大多数的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经进入癌症晚期。尽管近年来肺癌的免疫学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化疗治疗依然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研究表明,不管是免疫学治疗还是化疗
学位
研究背景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OMIM 132400)是一种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部分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现已发现8个致病基因,分别为COMP基因、COL9A2基因、COL9A3基因、DTDST基因、MATN3基因、COL9A1基因、CANT1基因和COL2A1基因。ME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轻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疗法,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生化复发或发展为恶
T细胞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协调适应性免疫的多个方面,包括对病原体、过敏原和肿瘤的免疫反应。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部位,缺乏CD4+和CD8+表面受体表达的T细胞前体在胸腺进行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重排,发育成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细胞。DP细胞经过选择过程产生CD4+或CD8+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细胞,最终
学位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1]。早期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认知能力下降,并逐步发展为语言及空间认知能力的缺失[2]。阿尔兹海默病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病理特征:淀粉样蛋白斑(Amyloidβplaques)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TFs)[2,3]。近年来的研究中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