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通过GPER-p38MAPK/STAT3信号通路影响线粒体自噬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女性随着围绝经期的到来,卵巢功能开始丧失,其体内性激素会发生巨大改变,最主要的表现为雌激素水平下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经后的女性发生糖尿病、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而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以上信息揭示雌激素与糖代谢之间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外对于雌激素的降低导致糖尿病风险增高的分子机制研究并不深入,没有确切定论,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雌激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雌激素是一类类固醇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三种不同类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雌酮(estrone,E1)及雌三醇(estriol,E3),其中雌二醇的含量最多,生理活性最高。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一种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能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间接调节基因表达并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有报道提示雌激素通过GPER受体保护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但关于雌激素通过GPER受体如何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还有待研究。因此本课题就此问题进行以下探讨。雌激素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以保护线粒体的功能,降低过多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组织和细胞损伤。因此研究雌激素对线粒体功能的作用机制成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真核细胞在线粒体中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涉及各种生物过程,例如细胞稳态,增殖,运动,衰老和死亡。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自噬,可去除多余或损坏的线粒体,在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和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几项研究均表明大量ROS的产生可以诱导自噬的发生,特别是线粒体自噬。由此可知ROS的过多会导致线粒体自噬的增加,而雌激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可以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从而避免细胞损伤。基于上述信息,我们猜测雌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而雌激素通过何种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还需深入研究。目前发现GPER参与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PI3K/Akt通路、cAMP/PKA通路、EGFR/MAPKs通路等。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参与细胞的运动、凋亡、增殖分化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P38MAPK作为MAPK家族一员,影响下游信号因子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参与基因调控。而STAT3可以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因此推测雌激素可能通过p38MAPK/STAT3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从而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来证明雌激素是否通过GPER-p38MAPK/STAT3信号通路干预线粒体自噬从而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深入了解雌激素对糖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诊治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第一部分E2及GPER对大鼠胰腺组织和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将SD(Sprague 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配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卵巢切除术组(Ovariectomy,OVX组)、卵巢切除术后给药组(OVX+E2组),给药组E2处理8周后,留取胰腺组织及血清,应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中GPER的蛋白和mRNA表达;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检测腹腔内葡萄糖耐量(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在正常培养基的培养下,将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ulinoma cell line,INS-1)分为对照组、E2组、G15组(GPER拮抗剂)、E2+G15组,处理细胞24h后应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GPER的蛋白和m RNA表达;葡萄糖摄取率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率,ELISA试剂盒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第二部分线粒体自噬在E2调节大鼠胰腺组织及INS-1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配为3组:Sham组、OVX组、OVX+E2组,给药组E2处理8周后,留取胰腺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ctiv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线粒体外膜蛋白20(Mitochondrial translocase of outer membrane complex 20,TOM20)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TOM20和溶酶体关联膜蛋白Ⅱ(Recombinant 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Ⅱ,Lamp Ⅱ)的共定位表达。在正常培养基的培养下,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E2组,处理细胞24h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INS-1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Hsp60、TOM20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在正常培养基的培养下,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E2组、CCCP(线粒体自噬诱导剂)组、E2+CCCP组,处理24h后应用葡萄糖摄取率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率;ELISA试剂盒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第三部分p38MAPK/STAT3信号通路在E2调节INS-1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在正常培养基的培养下,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E2组、G15组、SB203580(p38MAPK拮抗剂)组、Stattic(STAT3拮抗剂)组,处理24h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GPER、p-p38MAPK/p38MAPK、p-STAT3/STAT3、LC3、TOM20、Hsp60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葡萄糖摄取率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率;ELISA试剂盒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实验结果:第一部分E2及GPER对大鼠胰腺组织和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1.SD大鼠胰腺组织及INS-1细胞中有GPER受体的存在。2.E2可以上调SD大鼠胰腺组织和INS-1细胞中GPER受体活性,G15拮抗剂可以阻断E2对GPER的功能。3.与Sham组相比,OVX组GPER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减少,血糖值较Sham组升高但无显著差异,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与OVX组相比,OVX+E2组GPER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增加,血糖值较OVX组下降但无显著差异,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下降。4.在INS-1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E2组GPER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增加,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增高;G15组GPER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下降,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降低。与E2组相比,E2+G15组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下降,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降低。第二部分线粒体自噬在E2调节大鼠胰腺组织及INS-1细胞功能中的作用1.与Sham组相比,OVX组LC3-Ⅱ蛋白表达增加,TOM20及Hsp60蛋白表达减少。TOM20和LAMP Ⅱ阳性颗粒共定位表达增多。与OVX组相比,OVX+E2组LC3-Ⅱ蛋白表达减少,而TOM20及Hsp60蛋白表达增加。TOM20和LAMP Ⅱ阳性颗粒共定位表达减少。2.在INS-1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E2组线粒体自噬体的形成减少;LC3-Ⅱ蛋白表达减少,而TOM20和Hsp60蛋白表达增加;p62、TOM20以及Hsp60 m RNA表达均增加。3.在INS-1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较,E2组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增高,CCCP组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与E2组相比,E2+CCCP组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第三部分p38MAPK/STAT3信号通路在E2调节INS-1细胞功能中的作用1.与对照组相比,E2增加INS-1细胞中GPER、p-p38 MAPK/p38 MAPK、p-STAT3/STAT3、TOM20、Hsp60蛋白表达以及降低LC3-Ⅱ蛋白表达;增加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G15降低INS-1细胞中GPER、p-p38MAPK/p38MAPK、p-STAT3/STAT3、TOM20、Hsp60蛋白表达以及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3.与对照组相比,SB203580降低INS-1细胞中p-p38MAPK/p38 MAPK、p-STAT3/STAT3、TOM20、Hsp60蛋白表达以及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4.与对照组相比,Stattic降低INS-1细胞中p-STAT3/STAT3、TOM20、Hsp60蛋白表达以及增加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62、TOM20、Hsp60 m RNA表达。5.与对照组相比,E2增加INS-1细胞中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G15、SB203580、Stattic均降低葡萄糖摄取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结论:1.SD大鼠胰腺组织及INS-1细胞中存在GPER,E2可以上调GPER活性。2.E2可改善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抵抗及INS-1细胞葡萄糖摄取、胰岛素分泌。3.线粒体自噬参与E2调节INS-1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胰岛素分泌。4.p38MAPK/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E2对INS-1细胞线粒体自噬,葡萄糖摄取及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肾透明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的第二大常见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约占新发肿瘤总数的3%。超过90%的肾肿瘤为肾细胞癌,此类癌症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在肾细胞癌的诸多亚型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70%-80%,同时在病理上也是侵袭性最强的一种。蛋白酶功能的改变与肿瘤进展息息相关。蛋白酶作为ATP依赖性酶,有着半胱天冬蛋白酶样、胰蛋白酶样及糜蛋白酶样活性,能够对泛素化蛋白
前言:软骨肉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约占全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9.2%,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平均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55%:45%)。软骨肉瘤包括多种亚型,其中传统型/经典型软骨肉瘤约占85%,其它亚型包括去分化型、透明细胞型、皮质旁型、黏液型、间叶型软骨肉瘤及恶性软骨母细胞瘤。传统型软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约为70%,广泛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因肿瘤基质丰富、血运匮
目的:随着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环状RNA已被证实在人类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许多研究报道了环状RNA在胃癌中的表达谱发现其在调控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并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sa_circ_001988作为环状RNA,已有文献报道其参与结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调控。但hsa_circ_001988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无报道。此外,更多的证据表明环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的重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随着病情进展,管腔逐渐缩小,导致组织缺血
目的:矿物粉尘诱导基因mdig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肺癌相关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脉管(血管与淋巴管)新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随着肿瘤细胞迅速增殖,瘤体内部形成局部低氧微环境,进一步刺激肿瘤的脉管生成。其中,VEGF家族是调控肿瘤脉管新生最为重要的蛋白之一。因此,本实验旨在探讨mdig能否调控VEGF家族的蛋白表达,进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的生成。研究方法:研究的第一部分:探讨
目的:甲状腺癌是当前临床中一种常见原发于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根据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信息可知,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且患病人群逐渐呈现低龄化特点。甲状腺癌在女性患癌群体中占比为5-1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是甲状腺癌的一种亚型,在甲状腺癌中该亚型的占比超过90%。临床研究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预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范围内第五大高发肿瘤疾病,居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胃癌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理化因素及感染因素等。在感染因素中,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已达成研究者共识。除此之外,近年来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也已引起研究者高度重视。EBV是1964年Epstein和Barr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培养细胞中发现的病毒,属人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为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R-CHOP方案(rituximab plus 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vincristine和prednison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约30%的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耐药,随着研究的深入,复发难治的DLBCL较为常见的特征之一是淋巴
研究背景胃癌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的致死癌症,是一个普遍性的健康问题。目前,病理学诊断依旧是胃癌诊断“金标准”。在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分型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由Lauren提出的弥漫型胃癌(Diffuse gastric cancer,DGC)和肠型胃癌(Intestinal gastric cancer,IGC)的分类,另一种是由WHO提出的组织学分类。对于Lauren分型中的IGC,P.
目的:HPV16 E6/E7蛋白是主要的致癌基因并且只有长期持续感染才可能导致肺癌。癌细胞利用Warburg效应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通过有氧糖酵解获得能量,活化的GLUT1是该过程中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HPV16 E6/E7蛋白上调了肺癌细胞中GLUT1的表达。然而,该过程中E6和E7蛋白是否能促进GLUT1的葡萄糖摄取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内GLUT1的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