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道路融雪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k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道路冰雪是影响交通畅通的重大安全隐患,全世界每年由于冰雪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平均达数亿元。然而,传统的除雪方式却有着许多弊端:破坏生态环境和道路桥梁结构,成本高、效率低等。因此,研究新的融雪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夏季,路表面吸收太阳辐射能,促使路面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太大,从而引发温度应力,产生温度裂缝,给道路的耐久性造成很大冲击,影响其使用寿命。   在对于当前世界能源、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道路融雪化冰系统。该系统是将地源热泵和融雪化冰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用能方式。该技术从地下岩土层中提取低位热能,经热泵机组提升后,最终将热量传到路面,从而达到融雪化冰的需要。在夏季,埋管内流体将路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带走”,通过热泵技术储存到地下,既控制路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又能将夏季太阳能储藏,供冬季融雪取用。   本文通过地源热泵道路融雪系统传热分析,建立传热数学模型,探讨道路融雪传热机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热流体加热道路体传热过程,研究道路温度场分布和路面温度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不同温度热流体作用下路面温度场变化,综合考虑节能和经济性,研究得到:热水管埋置深度适宜为70mm至80mm;换热管内热流体适宜温度为35℃至42℃,最佳预加热时间为一小时。   针对道路融雪耗能分析,研究路面融雪热负荷与环境温度、道路体温度、风速等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道路体温度是影响路面融雪耗能量的关键因素。能耗量随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能耗量减少。   通过道路融雪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换热量分析,建立道路融雪系统和地埋管系统数学关系模型,探讨地源热泵道路融雪系统常规设计方法。   针对地源热泵道路融雪系统影响因素随机分析,提出地源热泵道路融雪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并基于道路体热阻随机性和换热管长变异性,提出融雪热水管长可靠性设计公式。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道路融雪化冰系统进行了基础应用研究,并提出了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和融雪热水管长可靠性设计公式,为融雪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由于设计、施工及运营期存在的各种弊端,不少既有的桥梁在其使用期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开裂问题。裂缝的出现,不仅降低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导致结构后期挠度的增大:而且有害物质侵入
悬索桥的结构特点使它的风致响应问题突出,本文以鱼嘴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悬索桥的颤振导数识别,静风稳定性及抖振响应进行分析,进行了全面的桥梁抗风研究。本文的新颖
近年来,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和基于对单体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许多单体建筑在顶部或中部采用大跨钢桁架相连,形成上部带1-2层连廊的连体建筑,其早期的连接形式一般为刚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抗侧刚度大,水平承载力高,变形小,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多层和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中。美国9·11事件之后,冗余理论在工程界的应用
从1935年日本首次提出逆作法工艺开始,经历了70余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逆作法工艺目前已在一定规模上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多层地下室等结构。逆作法工艺在支护效果、经济效益和
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面临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也不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基础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为满足建筑物设计的要求,桩基础应用愈加广泛,各种新型桩型层出不穷,载体桩就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目前我国旧建筑物拆除垃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1/3,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生聚苯颗粒保温材料热工性能好,施工方便,安全可靠,且工程造价低,有利于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是建
国内外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混凝(含混合和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阶段,絮凝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絮凝效果的好坏对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应用高层建筑有限元分析及动力分析的相关理论,并通过SAP2000及SATWE有限元软件,对一七度区带厚板转换层结构的算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首先,利用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