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边塞诗”研究(1978-1989)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古称西域,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块贫瘠的土地增添了些许魅力,同时也培育出了诗歌的种子。随着新中国成立,新疆的诗歌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西北边塞的开发与建设使得一大批建设者、诗人和作家崭露头角,写下了反映西北边疆生活的边塞诗。20世纪80年代初,在朦胧诗引发的热潮渐渐平息之时,以地域诗歌群体而亮相中国诗坛的“新边塞诗”产生了很大反响,诗歌创作队伍的集结以及诗歌所体现出的刚健诗风,得到了评论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边塞诗”发源地的新疆,自然也就受到了诗坛地重视。从最初的创作实践到后来的发展成熟,新疆“新边塞诗”一直与时代相呼相应,无论是从当代诗歌史的研究价值来说,还是从诗歌的精神内涵、审美形态来看,其体现的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笔者以1978年至1989年这一时期的新疆“新边塞诗”为研究对象,将整篇论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在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分析的同时,注重使用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进行研究。引言是从整体研究和个案分析两个角度来论述新疆“新边塞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正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对“新边塞诗”进行了整体概述,涉及到“新边塞诗派”的形成,新疆“新边塞诗人”的身份嬗变以及新疆“新边塞诗”的类型划分。第二章从生存环境和民族传统精神两个方面来讨论新疆“新边塞诗”的精神内涵。第三章通过对环境和时代因素的深入分析,在鉴赏诗歌作品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疆“新边塞诗”的多样审美形态。结语阐述了在中国当代新诗史和西部诗歌背景下,新疆“新边塞诗”的创作成就以及所体现出的当代价值,并指出了诗歌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新疆“新边塞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五四问题小说热衷于议论社会问题,发表人生观看法,以宣传“簇新的思想”为创作鹄的,注重小说的哲学思想倾向,由此压迫并减弱了小说本应致力的形象刻画空间和力度,导致小说出
共和国初期实行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使少数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由此也逐渐步入系统发展阶段,成为十七年文学的重要一极。研究中,尽管有不少研究者意识
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饭店业得到空前迅猛的发展。国际和国内著名饭店品牌纷纷抢滩津门,一批高星级饭店建成和在建,老酒店积极进行提
新中国成立及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族当代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首先是西日嘉措大师对党的路线政策用文学艺术形式宣传开始,藏族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想产生在藏族文坛,由此一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个体在这个时期经历着心理上的巨大变化,面临着许多的心理困惑、矛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为教
郭沫若的政治思想文学生涯可以分成前后两期,以1950年为界。前期,郭沫若的政治思想文化特征表现为狂飙突进的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意义。后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具有鲜明的概念化和公式化特征,它呈现出“翻身”与“救亡”主题的概念化,“压迫——反抗”戏剧情节的模式化,以及思想表达的口号化特征。这样的概念
困境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在克服忧患、自我拯救的过程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作灵感,谱写出芸芸贬谪文人的心路历程,成就了他们光耀万丈的文学生命。杨慎无疑是中国古
彝族是一个极具口头艺术创造力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口头叙事传统,口头文学异常丰富,内容繁多,在文字还没产生之前,彝族民众就用自己的智慧集体创作口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世
林语堂丰富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学术创作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性的存在,因此,对他的研究也显得较为复杂。他学贯中西,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又吸收借鉴了西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