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控制的手臂抓取时空协调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ed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高速发展,不仅深化了人类对大脑行为功能机制的理解,而且推动了其与神经计算科学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机器智能的发展。在手势实时跟踪方面,手臂运动和手势抓取之间的时空协调以及手势的高维特性是抓取运动研究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从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与这两个研究热点相关的手臂抓取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问题。首先,针对手臂延伸和抓取过程中手臂运动、抓取角度以及手掌朝向三个组件之间的时空协调问题,本文基于VITE(Vector Integration to Endpoint)点对点运动轨迹生成模型,提出一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抓取神经网络模型。模型改变了传统的门控信号的输入方法,利用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环路调节组件通道运动速度,优化了最大抓取孔径的更新方法,设置可进行空间状态信息交流的耦合神经元动态调节抓握孔径,还增设了用于检测组件目标状态扰动情况的监督细胞。通过与原方法做对比实验,新模型较好地复现了抓取运动的动力学关键特征,增强了运动协调性和抗干扰性。考虑到手势抓取的高维与条件复杂特性,本文还提出了一种面向任务的手臂抓取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一种描述手部姿势的协同控制策略,仅用三个协同系数定义手势抓取演变过程,并构建协同系数神经网络认知模块实现面向任务和物体特征的手势抓取。模型通过将抓取运动细分为手臂移动、手指预成型和手掌朝向三大通道,利用VITE模型更新运动命令,结合小脑逆向内模处理手臂控制的经典动态逆问题。实验对神经网络的有效性与抓取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以上方法构建的手势抓取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抓取特性。
其他文献
当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既是社会转型期,也是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期,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亟待提高,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危机频频出现,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高校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的校园建设和科研发展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而教育经费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随着旅游行业发展热潮,国际旅游人数增长,世界旅游经济收入增加,我国的出入境市场发展发展良好,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入境旅游市场也逐步发展向好。而由于旅游者是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或者地区旅行,在社会制度法律民族文化语言等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难免不会发生纠纷。在纠纷发生后,案件可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域,存在如何确定适用哪个国家法律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法律适用进行确定。涉外旅游纠纷主要包括涉外旅游
随着物联网应用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逐步融合,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物联网环境下传感器的设备管理已经成为了主要趋势,而网络地图服务(WMS)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
目的对面神经出脑干处及脑池段的全程探查及减压是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关键。当遇到岩静脉阻挡、后颅窝空间狭小等情况时,传统小脑绒球下入路对面神经出脑干处的显露欠佳。本研究总结了采用扩大后的经小脑绒球下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中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将手术区域划
近年来,以江苏金融业为代表的“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江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的新兴力量,内容多样,实践丰富,不过对江苏金融业“经典诵读”活动大众传播影响力的相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步伐的加快,国内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逐步迈入网络化时代。为方便乘客出行,提高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多采用“无缝换乘”模式,这导致乘客的出行过程成为只有起终点站输入的“黑箱问题”,其换乘信息无法被及时获取,网络上的客流分布特征与规律也难以把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难度大大提升。因此,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中乘客的路径选择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计算机行业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互联网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知不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力佐证。Web软
知识型员工的组织承诺的研究成为近年来企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课题。组织承诺的高低表征着员工对于当前组织的工作卷入度。员工的组织承诺高意味着员工加入该组织并成为组织一员的意愿更加强烈,其表现出的工作效率更高。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的积极行为和需求更好的报酬条件更高,其产生的组织公民行为的机会也会更加高涨。高技术制造行业中的员工与其他行业的员工有着显著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高,自我实现型需求高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此类系统的优势。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单个智能体所能够完成的任务有限,完成任务的效率也经常达不到实际工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