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抑制NF-κB增强ABC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对硼替佐米敏感性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_YAN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最多见的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淋巴瘤。根据基因表达谱(GEP),DLBCL可分为三种类型: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活化B细胞型(ABC)及第三型(Type 3)。R-CHOP方案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GCB-DLBCL的生存,但对ABC-DLBCL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欠佳。ABC型DLBCL常见NF-κB通路持续激活,后者导致ABC-DLBCL细胞的增殖及抗凋亡能力增强,可能是ABC-DLBCL对化疗反应不佳。小分子IκB激酶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ABC-DLBCL的增殖,提示NF-κB可能是治疗ABC-DLBCL的潜在靶标。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通过抑制磷酸化IKB的降解和NF-κB通路活化发挥抗肿瘤功能,然而多项Ⅱ期研究结果显示硼替佐米并未明显改善Non-GCB患者的预后。尽管硼替佐米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但并非所有抑制剂在单一途径的不同步骤中都表现出相同的临床疗效。姜黄素是人工提取的化合物,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鉴于ABC-DLBCL对传统化疗疗效不佳,姜黄素及硼替佐米可能成为ABC-DLBCL的新型治疗方法。[研究目的]1.探讨姜黄素对ABC-DLBCL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2.探讨姜黄素对ABC-DLBCL细胞硼替佐米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MTT法评价ABC-DLBCL细胞株的增殖活性。2.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BC-DLBCL细胞株的凋亡比例。3.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BC-DLBCL细胞株的细胞周期4.Western Blot评价ABC-DLBCL细胞株PARP、NF-κB、IκBα/p-IκBα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按均数士标准差的形式统计,t检验用于比较两样本均数的差异,多组样本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软件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姜黄素能够抑制SuDHL2(F=12220.958,P<0.001)、U2932(F=878.482,P<0.001)和Riva(F=689.973,P<0.001)细胞的增殖,48小时抑制效果较24小时更强(P<0.05,P<0.05,P<0.05)。姜黄素还增加SuDHL2(F=194.127,P<0.001)、U2932(F=323.341,P<0.001)和Riva(F=459.88,P<0.001)细胞的凋亡,提高SuDHL2(F=867.265,P<0.001)、U2932(F=1167.251,P<0.001)和Riva(F=1863.342,P<0.001)细胞的G2/M期细胞比例。2.在Riva、U2932细胞中,姜黄素单药组NF-κB/p65、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相较于姜黄素处理组,Caspase抑制剂Z-VAD联合姜黄素组Cleaved PARP及Cleaved caspase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P<0.001)及细胞凋亡比例(P<0.001)也明显减少。3.硼替佐米能够抑制SuDHL2(F=1606.305,P<0.001)、U2932(F=24527.856,P<0.001)和Riva(F=1059.159,P<0.001)细胞的增殖。对比硼替佐米单药组,姜黄素联合硼替佐米组诱导的SuDHL2和Riva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在SuDHL2、Riva细胞中,硼替佐米组NF-κB/p65、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Cleaved PARP的表达水平升高。相较硼替佐米单药组,联合姜黄素组p-IκBα、NF-κB水平进一步降低,Cleaved PARP表达水平也进一步升高。[结论]1.姜黄素能抑制ABC-DLBCL细胞株(SuDHL2、Riva、U2932)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2、姜黄素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降解,抑制NF-κB/p65,最终经过Caspase凋亡途径,发挥杀伤ABC-DLBCL细胞株的作用。3、姜黄素通过抑制NF-κB增强ABC-DLBCL细胞株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究硬皮病患者出现的心脏改变及其与硬皮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探讨相关的病机。方法:根据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关于硬皮病的分类标准,以29例弥漫皮肤型硬皮病患者为样本(病例组),以同期的2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照组),统计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根据改良的Rodnan皮肤评分(MRSS
学位
本项科研工作来源:自主选择randomly目的和意义:毛细血管畸形(Capillary malformation,CM)是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一种不可逆、不规则扩张改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脉管畸形。大部分患儿家长将CM简单地认作“胎记”,对其性质认识明显不足;在我国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的命名比较混乱,临床分类及诊断经常混淆。CM中鲜红斑痣与鲑鱼色斑的临床表现、预后和处理方法完全不同,认清CM本
学位
研究背景: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anoma,UM)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眼部黑色素瘤的85%。治疗后超过50%的UM的患者会发生转移,最常转移的部位是肝脏。发生转移的UM对化疗不敏感,一旦转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只有2~8个月。基因突变分析显示UM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GNAQ和GNA11,超过80%的UM患者携带其中一个突变。GNA11是GNAQ
学位
背景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组疾病,早诊断、早防治对痛风患者尤其重要。调查痛风患者生活饮食习惯、影像学特征以及总结中医证型特点研究对痛风的认识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生活饮食习惯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常住广东地区痛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并探讨其对痛风发生、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评估痛风患者疼痛关节超声特征对判断关节存在尿酸盐结晶的能力;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痛风患者的临床特征。
学位
研究背景β-地中海贫血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主要致病机制是β-基因簇发生基因变异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使α/β-珠蛋白链比率失衡,不能合成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血红蛋白四聚体,造成贫血。在人造血系统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胚胎早期卵黄囊中表达胚胎血红蛋白Gower-1(ζ2ε2),胎儿肝脏中表达胎儿血红蛋白HbF(α2γ2),婴儿出生后骨髓中表达成人血红蛋白(HbA,α2β2),
学位
研究背景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被认为是动态敏感性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它可以无创地评估脑肿瘤的血管生成和分布。然而,PCASL脑血流量
学位
研究背景中国的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目前已初显成效,但脑卒中仍是我国成年居民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在我国,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危害巨大。因此,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风险评估对临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已有不少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在前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短
学位
研究背景目前造血干/祖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HPCT)主要采用静脉回输的方法,较多细胞沉积于肺、脾、肠和肝等髓外器官,未能归巢至骨髓发挥作用,降低了移植效率。骨髓内移植(intra-bone marrow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IBM-BMT)旨在使造血干/祖细胞在
学位
背景:转录组测序(RNA-Seq,通常指mRNA-seq)对正常和病理样本提供数字化和可视化转录组图谱,促进了对生命和疾病过程的分子机制的理解,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关键组成部分。RNA-seq已经从群体细胞测序深入到单细胞测序。但是,即使是现行群体细胞RNA测序文库构建也是步骤繁多、费用昂贵、费时费力,而且测序成本高。人们期望一种更高效、高通量的简便RNA-seq技术。我们注意到,在
学位
目的: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喜树碱类衍生物中抗肿瘤活性较高的生物碱,是典型的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 Ⅰ,TopoⅠ)抑制剂,对膀胱癌、肝癌等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作用。然而,HCPT的水溶性极低,传统的HCPT注射液通过碱化来增加其水溶性,对肿瘤的作用强度仅为非碱化HCPT的1/10,稳定性差,且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使HCPT的临床使用面临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