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F1通过调控LUCAT1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x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LU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2、研究UPF 1通过调控LUCAT 1对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及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观察LU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的调节作用;4观察UPF 1通过调控LUCAT 1在体内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率的影响。5、探讨UPF1调控LUCAT1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的31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癌癌组织,并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UCAT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2、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转染LUCAT1的过表达质粒及空白对照,si RNA干扰LUCAT1及空白对照;进行划痕实验、CCK-8、Transwell、细胞周期实验以验证LU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免疫共沉淀(RNA immune precipitation,RIP)验证LUCAT1与UPF1特异结合。稳定性实验验证UPF1对LUCAT1稳定性影响。4、过表达和敲低LUCAT1后,Western blot验证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5、挽救实验完成过表达UPF1同时沉默LUCAT1、敲低UPF1同时过表达LUCAT1后进行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周期实验。6、裸鼠实验验证UPF 1联合LUCAT 1在体内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率的影响,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实验结果:1、LU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早期和晚期患者比较,期别越晚LUCAT1越高。2、过表达LUCAT1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细胞进入分裂期,G0-G1期细胞减少;沉默LUCAT1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细胞阻滞在G0-G1期。3、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UPF1可以与LUCAT1结合,过表达UPF1促进LUCAT1稳定性。4、挽救实验显示LUCAT1可以部分挽救UPF1沉默/过表达引起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5、Western实验显示LUCAT1过表达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LUCAT1沉默可以抑制PI3K/AKT通路。6、裸鼠实验说明在体内实验中沉默UPF1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率,LUCAT1可以部分回复UPF1沉默引起的的抑癌作用,P-AKT/AKT的比值也随之变化。结论:1、本研究发现UPF1及LU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2、UPF 1通过调控LUCAT 1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周期等生物学行为。3、LUCAT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具有调节作用。4、UPF 1通过调控LUCAT 1在体内影响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率。5、UPF1-LUCAT1-PI3K/AKT调节轴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恶性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和咳嗽。目前全球约有3.34亿人患哮喘,且有证据表明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哮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哮喘一般起始于抗原呈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失常。已有研究表明支气管上皮损伤是哮喘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哮喘的发展,在变应原的刺激下,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凋亡。据报道,严
目的:脓毒症是因为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疾病之一。脓毒性休克作为脓毒症的一种亚型,具有更高的病死率。脓毒症心肌损伤是脓毒性休克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促进了脓毒性休克的进展与恶化,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明确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医生找到新的治疗靶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一种或几种理论可以完全阐明。最广
目的:骨关节炎(OA)是一种与年龄,性别,肥胖和关节损伤紧密相关的异质性疾病。全世界约有2.4亿人受其影响,65岁以上的人群50%为OA患者。由于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OA发病率仍在不断升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思想负担。OA主要病理特征是软骨下骨重塑,关节炎症,骨赘形成和软骨变性。其中软骨变性进一步分为细胞应激和软骨基质代谢。在公认的OA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和分解代谢是增加的,合成代谢是
目的: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尽管综合应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后的治疗效果已有提高,但其平均中位生存期仍仅有12-18个月。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与代谢过程,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参与。因此,血管新生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发生与演进的标志。胶质瘤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实体肿瘤,其恶性程度和进展情况与其高血管新生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抗血管新生治疗已经成为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方法。非编码
目的: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人脑原发性肿瘤的80%,致死率极高。临床研究发现胶质瘤为富血管性肿瘤,丰富的血供有利于肿瘤的恶性生长,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胶质瘤治疗的热点,但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可能是导致当前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SUMO化修饰是一类动态且可逆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可以通过调节底物蛋白稳定性及其亚细胞定位等方面来影响细胞功能
目的: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全球范围内女性群体中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25%,致死率在女性癌症中位居首位。据统计2018年,世界范围内新增确诊乳腺癌患者约210万例,约占总体肿瘤发病率的25%。乳腺癌难治在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临床症状多样和疗效不均一。已有大量文献对乳腺癌具体的发病机制和信号通路进行报道,但乳腺癌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仍缺乏突破性进展
目的:胶质瘤作为神经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显著的低生存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虽然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不甚乐观。于是,肿瘤的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进入了我们的视野。VM作为一种不依赖于机体内皮细胞的全新血流灌注系统,形态学上由
目的:肺癌是第二常见癌症,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肺癌死亡人数高达180万例,远高于其他癌症。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NSCLC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0-85%。待临床确诊时有34%为Ⅰ和Ⅱ期,28%为Ⅲ期,38%为Ⅳ期,在各临床分期NS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5-85%。目前虽然有多种治疗HCC的手段,如肝移植、外科手术切除、介入化学栓塞或物理消融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是HCC的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总体治疗疗效不佳,因此,需要研发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提高HCC的早期确诊
目的: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指的是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组织力量薄弱,盆腔内脏器经由阴道脱出于体外的一组疾病。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通常与盆底结构支持系统松弛息息相关。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寻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在针对人体多个系统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IGF-1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