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成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小提琴手”。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助力下,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力量优势不断扩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系列新变化。与此同时,国际工人运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革命斗争方式亟需作出调整。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在广泛传播中遭到了来自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攻击和以“青年派”为代表的党内机会主义分子的曲解,在工人运动中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面对马克思主义遭受严峻挑战以及工人运动遭到严重破坏的恶劣形势,恩格斯晚年在书信中澄清和回击了各种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诘难,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真理,在书信中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理论的新观点,完善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并在论争中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策略,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指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是恩格斯晚年在同错误思潮的理论斗争和指导工人运动实践的过程中作出的理论贡献,对指导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理论概述、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以及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对其进行系统论述。第一部分厘清“恩格斯晚年”及其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条件。一是从界定“恩格斯晚年”出发,明晰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二是诠释恩格斯晚年的重要书信及其撰写缘由和重要文献地位,掌握本研究的文献依据;三是从社会条件、思想动因和理论基础三方面出发,分析探讨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条件。第二部分论述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对“虚假的意识”命题的剖析,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二是从意识形态自身的特殊规律、与经济发展不完全同步、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四个层面全面阐述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理论;三是通过对社会历史进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分析,深入论述意识形态影响历史进程甚至改变历史斗争形式的重要合力作用。第三部分阐述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历史意义。一是从主要内容出发,阐释了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征。二是从三个层面总结了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拓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正确策略。第四部分论述恩格斯晚年书信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从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出发,强调当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从意识形态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出发,结合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现状,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再次,从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出发,强调正确处理当前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最后,从意识形态的历史合力作用出发,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杂进程,指出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为新时代伟大事业的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其他文献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意义和总体要求,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上升到关系国家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作为理论遵循,其中,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体系完整、成果突出,对我国制定治理策略、拓宽治理思路、提升治理效能意义重大。本文着眼于相关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分析归纳、逻辑与历史相
学位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和终极旨归。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人的解放进行不懈奋斗,其理论和实践均围绕此命题展开。马克思之前的诸多哲学家也曾对这一主题展开了丰富探讨,但其思想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为突出的便是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则不同,它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逐步趋于科学的。作为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形成对于解读人的解放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以唯物史观
学位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小农改造问题,并对改造小农的原则、条件、着力点与具体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小农改造思想。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俄国相似的问题,农民占大多数、小规模经营长期存在的国情农情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十月革命后列宁的小农改造思想,结合新时代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现
学位
阿维夏伊·玛格利特(Avishai Margalit)是以色列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其著作《记忆的伦理》(The Ethics of Memory)以“记忆的伦理”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他的“记忆伦理”理论。基于对伦理与道德的划分,玛格利特将人际关系区分为厚的关系和薄的关系。厚的关系受到伦理的规范,是指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际关系;薄的关系受到道德的规范,是指与我们有淡薄或陌生的关系。在厚的关系中,记忆如同
学位
“美好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追寻的重要主题。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哲人、思想家们对“美好生活”进行锲而不舍地省思和勾画,绘就出各具特色的“美好生活”图景。古希腊哲学家们注重向内探求,把“美好生活”等同于“良善生活”,把行为合乎“德性”和获取“智慧”作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手段,并将“至善”当作“美好生活”的最终目的。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古典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的现代需要及其满足。个人
学位
恩格斯无产阶级贫困理论深深植根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之中,是在批判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贫困学说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渐生成的。十九世纪资本主义时代呈现出进步与退却并存的特征,一方面,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工厂、国际贸易、民族交往、物质生产等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贫富分化、阶级冲突、工人斗争运动等愈演愈烈。无产阶级处于极端穷困潦倒的境地。随着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
学位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乎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和头等工作。十八大以来,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意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仍然复杂”的客观现状,另一方面是意识到我们党需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总结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的历史
学位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继续勇于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日益增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力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家的全方位现代化,实现更深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能动性,在踔厉奋发中实现共同富裕。如今,我国的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瞩目性的进展,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阵营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开始酝酿“和平演变”战略,着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与渗透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率先对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予以关注,并对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西方“和平演变”威胁进行了具体思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反“和平演变”措施,其形成的反“和平演变”思想,已经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方仍
学位
《非摄影的概念》和《虚构摄影:一种非标准的美学》两部著作是拉吕埃勒从他的“非哲学”视角出发对美学进行创新性思考的成果——“非美学”思想的集中展示。在这两部著作中,拉吕埃勒从摄影开始,探讨了传统摄影理论对摄影施加的规定和限制,提出了破除这种限制所需要采取的手段,随后,他拓展这些手段的使用边界,不再将它们拘泥于重构摄影与摄影理论的关系,而是扩大到重构艺术和美学的关系的过程中。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章节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