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当前酒精依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家庭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同时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然而酒精依赖经常同抑郁伴随发生,这种共病会导致两种疾病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风险,目前针对酒精依赖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居多,而针对酒精依赖伴抑郁的治疗和干预还没有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尝试构建一套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为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思路。目的1.调查酒精依赖患者抑郁现状,分析酒精依赖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2.编制酒精依赖伴抑郁健康教育手册3.构建并对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案4.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1.2019年1月~2020年1月将某地区10家精神专科医院的163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项综合评估工具对酒精依赖患者的抑郁、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2.根据相关文献回顾及专家会议讨论,制定最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每次40分钟、共12次,以小组会议形式进行。3.2020年9月~2020年12月将64例酒精依赖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和随访4周时对两组患者抑郁、认知功能、社会支持及酒精渴求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63例酒精依赖患者中存在抑郁95例,占58.3%。患者HAMD评分与认知功能、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知功能、社会支持、职业、收入、家族史为酒精依赖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2.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HAMD、MMSE、社会支持及酒精渴求得分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3.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有效降低抑郁、酒精渴求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认知功能(定向力、注意和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估,干预组患者HAMD得分、酒精渴求得分降低,MMSE、社会支持得分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HAMD、MMSE、社会支持及酒精渴求得分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中抑郁所占比例较大;其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和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影响酒精依赖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认知功能、社会支持、酒精依赖家族史、职业、收入等;由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及酒精渴求情况,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常规护理。
其他文献
背景老年人因其年龄引起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逐渐减退等因素,糖尿病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一般糖尿病群体,目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开展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研究很有必要。研究表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模型可提高早期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但该模型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
背景伴随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改变,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全球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而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从而对全球人口的心血管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是CHD中的重要类型,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研究表明,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
背景夜遗尿(Noctur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国际(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将NE分为原发性遗尿(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和继发性遗尿(Secondary nocturnal enuresis,SNE)两种类型。PNE是指自幼夜间遗尿,年龄大于5岁后仍每月至少发生
背景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作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致死率、致残率高,患者患病后需要漫长的康复过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逐渐出现,为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疾病也可以为患者带来获益感,这种心理资本能够使患者积极适应患病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获益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水平,亟待研究。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获益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
背景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已经成为非致死性疾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慢性疾病。因疼痛、易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造成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负性情绪,转变对疾病的态度,指导亲友对患者进行鼓励、协助和支持,提高患
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脑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脑梗死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脑梗死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Encourage)、教育(Education)、运动(Exercise)、工作(Employment)和评价(Eva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脊柱外科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早期大多可通过保守治疗得到一定缓解,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时则需手术治疗。对于L5/S1节段以往多通过传统椎板开窗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 FD)摘除髓核,随着微创手术理念发展,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
背景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首位慢性疾病,致死致残率均居首位,卒中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和生活无法自理,家属是患者患病后的主要照顾者,在患者后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急、并发症多,并且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家属照顾者在照护患者期间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易产生疾病不确定感,这种状态影响患者的后期康复及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家属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研
背景肝癌发病率高,且患者生存率低。手术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存在复杂的症状且聚集成群,其中神经情感症状群存在围手术期全程,症状较严重,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康复。团体绘画疗法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绘画活动,已有研究表示绘画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团体绘画疗法和症状管理理论,构建针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间神经情感症状的管理方案,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背景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最主要的卒中类型,逐渐对中青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形成了重大威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一种正向的心理结局,对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PTG的实现是曲折的,且由于群体异质性,PTG可能有不同类型的的发展轨迹,但当前鲜有研究报道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的PTG状况及发展轨迹。目的探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