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肝癌瘤内异质性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整合多组学分析揭示肝癌复杂瘤内异质性及新型免疫分型研究背景肝细胞性肝癌(HCC)具有极大的瘤内异质性,这大大限制了临床治疗的获益。因此,全面理解肿瘤异质性对于新型治疗策略的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于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较为有限,缺乏对于瘤内异质性的全面解析这大大限制了临床实践策略的提升。实验目的本研究拟整合肿瘤基因组、表达谱及肿瘤表型等信息,绘制HCC瘤内异质性多组学图谱,寻找瘤内异质性从基因组到表型的传递特征,寻找可有效降低瘤内异质性影响的最佳干预维度和治疗策略。材料与方法研究纳入8例HCC患者,通过肿瘤组织多点取样策略共收集了42个样本,并使用全外显子测序、转录组测序、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及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对肿瘤异质性进行探索。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手段对多组学的发现进行独立队列验证。结果该研究表明肿瘤异质性普遍存在于从基因组到肿瘤表型的各个维度。相较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层面的巨大异质性,肝癌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具有相对较低的异质性。对此,我们提出靶向局部免疫是一种兼顾精确性和实用性的干预策略。通过基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亚型的聚类分析,我们确定了分别呈现出免疫激活、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特征的三种肝癌亚型。这三种亚型具有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和代谢特征。为简化分型标准,PTPRC和FOXP3被确定为新型免疫分型的有效生物标记物。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新型免疫分型在两个独立队列中取得了验证。结论瘤内和瘤间异质性普遍存在于HCC的各个层面,局部免疫或许是克服瘤内异质性的有效干预维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HCC免疫表型分类方法,有助于预测HCCs的预后,并为肿瘤治疗选择提供决策支持。第二部分肝细胞性肝癌异质性免疫细胞浸润揭示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背景免疫治疗是一种颇具前景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治疗策略,但目前这种策略的应答率很低。肿瘤免疫生态系统是有效免疫治疗的关键。前期研究发现肿瘤免疫生态系统在肝癌患者间存在巨大差异,但其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实验目的本研究拟对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全貌进行系统性描述,寻找免疫细胞亚型间相互调控的作用形式,并结合肿瘤表达谱信息探索HCC肿瘤生态系统异质性的关键调控机制,以期为免疫调控干预策略提供全新靶点。材料与方法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术对HCC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进行了全面的描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互作模式。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建立肿瘤表达谱,以建立肿瘤-免疫生态系统调控机制。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记、酶联免疫等技术对关键调控机制进行体内外模型验证。结果研究对HCC浸润免疫细胞进行了系统性描述,利用蛋白表达特征鉴定了48个免疫细胞亚群。基于蛋白表型的轨迹推断表明不同HCC样本的T淋巴细胞处于不同的衰竭阶段。免疫细胞亚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揭示HCC内的功能相关免疫社群。其中,耗竭社群中的PD-L1+浆细胞被证实通过释放分泌型PD-L1表现出免疫抑制能力,并可预测HCC患者的预后。研究证实了肿瘤相关信号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脂肪酸代谢尤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被发现是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的关键因素,GGT5是调控的关键代谢酶。过表达GGT5和注射代谢物白三烯D4可有效阻止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耗竭。结论研究描绘了HCC肿瘤-免疫生态系统的异质性景观。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亚群通过复杂的功能相关相互作用,形成特异的免疫抑制微环境。PD-L1+浆细胞可作为患者生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花生四烯酸代谢是肝癌增强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CD4+T细胞参与介导机体的多种免疫反应,在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所触发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初始CD4+T细胞(na(?)ve CD4+T)经抗原刺激活化后,在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如Th1、Th2、Th17、Tfh、Th9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等。其中,Th17细胞以分泌细胞因子IL-17为主要特征,参与自身
学位
背景和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全球流行率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发现,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磷酸酶2A(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
学位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根据病理表现又可分为三个亚型,在临床-脑电-影像特征以及预后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不同亚型中影响预后的具体因素尚不明确。深入探究FCD的具体致痫机制和找到精准有效的的治疗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首先,本研究基于91例本中心手术且病理确诊为FCD的患者,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FCD
学位
研究背景: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构成血管壁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其功能及行为异常是多种血管疾病的始动因素。不同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的成熟分化呈可逆状态,在血管损伤等病理刺激下,处于高分化状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去分化至幼稚状态,但其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而基于人类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平滑肌细胞自噬及胞内囊泡转运是维持血管稳态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平滑肌细胞自噬关键蛋白PIK3C3在血管稳态及疾
学位
研究背景: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引起外周动脉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下肢动脉造成下肢缺血。缺血后组织修复是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的关键,但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调控下肢缺血后组织修复及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来源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可以促进脓毒症炎症反应和心肌组织损伤,然而巨噬细胞H
学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及国内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最大死因,给国家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及医疗负担,而心脏纤维化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状态,慢性心脏纤维化会导致心脏机械及电功能严重受损,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心脏纤维化是一种以心脏组织纤维产生和降解失衡,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心脏电传导紊乱为特征的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状态。目前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法满足临床对于心脏纤维化预防、限制或逆转的需求。最新Natu
学位
肝癌是我国第二高发的癌症,也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肿瘤。目前肝癌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在我国的肝细胞肝癌病例中超过80%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慢性HBV感染所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和慢性肝纤维化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肝再生功能障碍,除了增加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血的风险,更会造成术后恢复困难、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因此肝纤维化程度是术前评估的重要考量。目前临床上有多种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手段
学位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知识领域不断细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知识视频博主并走上了知识商业化的道路。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作为一种小众的存在,其分享内容自由且广泛,但面对专业培训机构以及知识付费软件的竞争,博主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去提升营销策略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旨在研究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如何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与提升内容营销策略,从而增加营收及个人影响力,进行知识分享类视频博主的内容营销策略的构建并给
学位
研究背景: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癫痫(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是以皮质震颤和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运动障碍疾病。根据致病基因区间定位研究,目前已被定位4型(FCMTE1型:8q24、FCMTE2型:2p11.1-q12.2、FCMTE3型:5p15.31-p15.1和FCMTE4型:3q26.3
学位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性急症,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全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140.7个成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且出院时的生存率仅有10.4%,其中,神经功能良好者仅为8.4%。目前,虽然医疗界对心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