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欧美乃至世界掀起了热浪,成为关注的热点。从《哈利·波特》问世到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过,对其以诗学作为切入点的研究不够。本文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这一版本为研究版本,从勒弗菲尔操控理论下的诗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研究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概念,在翻译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翻译从单纯的语言学中分离开来,把翻译从文化的角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勒菲弗尔提出了翻译的操控理论。他是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勒菲弗尔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这些因素操控着译文的被接受程度和形成过程。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实际上是一种改写原文的过程。译者对原文改写的程度就是“限制因素”对原文的操控的体现。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是勒菲弗尔操控理论中的三类限制因素。文学技巧、题材、情境、象征和主题、典型人物的组合勒弗菲尔操控理论下的诗学层面。另一方面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即,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角色。作者通过对马爱新《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译本中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研究,指出译者在这个文本翻译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勒菲弗尔操控理论下的诗学层面对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中译本进行分析。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了儿童文学的翻译,发展以及研究儿童文学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勒弗菲尔操控理论以及对操控理论诗学层面的概念。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部分。第五部分是从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诗学层面对《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译本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案例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马爱农在翻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过程中发挥了译者主体性的作用以及指出小说中有待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