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综合提高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实现减毒增效的目的,利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拼合原理,以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为原料,合成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酯类衍生物。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底物及合成产物对斑马鱼胚胎模型的毒性。方法:采用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在高效催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和缩合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条件下,一步合成法合成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酯类衍生物。采用开放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采用紫外、红外、高分辨率质谱、核磁等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利用网络毒理学对大黄素进行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进行预测研究。利用新型动物实验模型斑马鱼进行底物(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以及合成产物(1、2和3)的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研究。结果:采用一步法合成路径合成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酯类衍生物。利用开放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柱色谱成功分离得三个产物,分别为化合物(1、2和3)。利用紫外、红外、高分辨率质谱、核磁谱图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分别命名为18β-甘草次酸-3-大黄素酯(1)、di-18β-甘草次酸-1-大黄素酯(2)、di-18β-甘草次酸-8-大黄素酯(3),并对底物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的核磁谱图(氢谱碳谱)数据重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归属。大黄素的网络毒理学研究结果表示,大黄素可能通过调节degree值较高的蛋白TNF、IL6、AKT1、INS和TP53等作用于heart development、cardiac neural crest cell differentiation involved in heart development和regulation of heart contraction等与心脏有关过程,进一步影响到心脏的发育等变化。斑马鱼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药理学实验表明,与底物(18β-甘草次酸和大黄素)相比,合成产物(1、2和3)提高了斑马鱼胚胎的成活率、孵化率,降低了畸形率减少了心肌细胞凋亡,可做进一步的活性筛选研究。结论:一步法合成路径合成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酯类衍生物,提高了主产物产率。开放柱色谱及高效液相柱色谱分离纯化研究获得3个合成产物。结构表征研究确定了合成产物中一个为已知物,两个为新化合物,为未来医药产业应用提供了新的候选物。网络毒理学研究发现,大黄素能够影响心脏发育,为合成产物的毒性试验提供了方向。斑马鱼体内毒性实验研究证实了我们利用拼合原理合成的18β-甘草次酸大黄素酯类衍生物毒性降低,有望实现减毒增效之目的,后续更系统的毒性和活性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收集114例嗓音疾病儿童患者的临床信息,探讨其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及证型的内在关联规律,以期根据研究结果为嗓音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调护开拓新的思路。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114例嗓音疾病儿童患者的体质、证候类型,一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将完整有效的数据整理并建立Excel表并运用S
学位
目的:1.基于整合药理学,探讨参麦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血管并发症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2.基于整合药理学实验结果,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探讨参麦方改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后续临床改善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整合药理学:借助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获得参麦方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共有核心靶标,构建药物-疾病-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对核心靶标进行富集分析,取排名前二十结
学位
目的:复方黄柏液清热解毒、消肿祛腐,同时拥有抗菌、消炎、促进愈合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药用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复方黄柏液的单一液体剂型无法满足所有的用药需求。本文为了加速严重感染伤口的愈合,制造了一种负载复方黄柏液的水凝胶敷贴。即,将能够强效抑菌、遏制感染伤口恶化程度的银纳米粒子(Ag NPs)掺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机械和抗菌性能医用导电聚合物基水凝胶系统(Ag NPs/CPH
学位
目的:采用八臂迷宫,HE染色法及免疫印迹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BDNF/TrkB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益髓化痰通络法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为Va MCI的中医药治疗作用机理以及中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1.选取40只SPF级的SD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共4组,每组各10只。应用结扎大鼠右侧颈动脉联合半高脂饲料喂食的方式,在
学位
目的:人参感染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后,对活体内外细胞壁降解酶(CWDEs)的活性进行提取测定、对其体内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并基于UP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此过程中代谢物的整体变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阐明人参植株的感病机理、进一步揭示人参与人参根腐病的互作机理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分光光度法对Fusarium solani在活体内外产生CW
学位
目的:本论文旨在筛选桦褐孔菌中抗肝癌活性部位,以活性部位为研究对象,进行活性成分的指认、分离、纯化,通过体外实验对桦褐孔菌活性成分进行生物活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桦褐孔菌抗肝癌成分提供指导,对开发治疗肝癌的组分中药新药具有一定参考。方法:首先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桦褐孔菌,通过MTT法测定各提取层对Hep G2细胞增殖活性,筛选活性部位;其次基于LC-MS技术对桦褐孔菌活性部位进行活性成分分析,建立活性
学位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由于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因此葛根也被称为“亚洲人参”。葛根于2022年被中国国家卫生部正式公布为“药食同源”的植物,使得葛根能够更加广泛地被应用在抗氧化、辅助降血脂等功能性保健食品中。目的:本论文以葛根为研究主体,采用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结合药效跟踪法,筛选葛根抗氧化活性组分;针对该活性组分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和治疗疾病的作
学位
目的:苯唑嗪因能自发性抑制脑内突触后电流频率、增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而具有良好的抗癫痫活性,但溶解度低、给药后药物在脑内分布较少,成为了限制苯唑嗪发挥药效的重大问题,基于此通过新技术将苯唑嗪制备成纳米乳,建立苯唑嗪纳米乳的体内外分析方法;优化苯唑嗪纳米乳的制备工艺,进行苯唑嗪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研究以及表征分析;在提高苯唑嗪溶解度的同时达到苯唑嗪脑靶向的目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
学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建立同时分析20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方法,实现快速同时分析多种皂苷成分;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与人参和西洋参药性差异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研究温凉药性的作用机制,进而探究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应用UPLC-QQQ-MS对比分析人参、红参、西洋参和西洋红参中的皂苷类成分,采用基于高分离度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锦灯笼的成分组成,筛选出抗氧化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活性物质,对锦灯笼宿萼乙酸乙酯(F8)抗骨质疏松症的活性成分进行体内体外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 Q-Orbitrap MS/MS)方法分析锦灯笼果实和宿萼醇提物的化学成分。用不同的极性溶剂对锦灯笼的宿萼和果实的化学组分提取分离测定,同时测定中性糖、酸性糖、黄酮类、甾醇、多酚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