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扶正化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和梳理扶正化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规律,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初步验证基于数据挖掘的扶正化瘀法疗效。研究方法:1.在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扶正化瘀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核心期刊文献,对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方剂、用药的提取和标准化,使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扶正化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2.根据数据挖掘用药规律界定扶正化瘀法的具体内涵及用药,并作为暴露因素,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LSM、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病毒相关指标(HBsAg、HBeAg、HBV DNA下降率和转阴率)及肝脏功能相关指标(肝血清生化指标、凝血相关指标)等三个维度分析扶正化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异。临床数据来源于2015年10月—2021年10月西苑医院肝病科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就诊资料。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结果(1)依据纳排标准筛选出扶正化瘀法中药复方共计89首。共涉及中药173种,总频次951次,频次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白芍、柴胡、白术等,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以苦味、甘味为主,主归肝、脾两经;(2)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20%、置信度60%),筛选出核心药对24个,其中黄芪→丹参、白芍-丹参、白芍-柴胡支持度最高,提炼出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养血柔肝3类核心配伍;;(3)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边权重≥10的边121条,涉及中药18味,与关联规则分析、频次分析药物基本一致;(4)对频次≥10的25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与扶正化瘀治法相关的5类药物组合。2.临床研究部分:(1)数据筛选情况:符合纳排标准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131例,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8:5,大部分病例年龄分布在35~55岁之间,HBeAg 阳性较阴性者少,其比例约为4:6;(2)LSM值分析:匹配后病例数共64例,①治疗24周组间比较显示扶正化瘀中西医结合治疗组LSM下降幅度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②治疗0周、24周的自身前后比较显示,两组LSM值均与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24周后,ALT水平较第0周有所下降(P<0.05),西医治疗组的第24周TBil水平较第0周下降(P<0.01),③基于LSM值计算扶正化瘀中药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相对有效率RRLSM≈2.33(P<0.05);(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参与分析的病例数99例,①治疗24周后,两组的HA中位数均较前升高,中西医结合组的整体水平相对于西医治疗组较低(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中位PⅢP水平较前降低,西医治疗组的中位水平PⅢP水平较前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的TBiL水平较中西医结合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②治疗0周、24周的自身前后对照显示,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24周后,ALT、AST、GGT水平较第0周有所下降(P<0.05),西医治疗组的第24周TBil水平较第0周下降(P<0.01),③基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计算扶正化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的相对有效率RR纤≈1.75(P<0.05);(4)病毒学指标分析:扶正化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使HBsAg、HBeAg、HBVDNA水平下降和转阴方面均有一定的有效率,其相对有效率RR值分别为0.60、0.91及1(P>0.05)。(5)肝功能相关指标分析:治疗24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APRI指数、两组的FIB-4指数、ALT、AST、GGT等指标均较前下降,两组PLT水平较前下降、PTA水平较前上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BiL水平上,西医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中西医结合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扶正化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以补虚、活血化瘀药为主,扶正以益气健脾、养血柔肝为主,活血化瘀多用味苦、性偏寒凉之品,可配伍清热利湿和疏肝理脾药物。基于数据挖掘的扶正化瘀法联合西医治疗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针刺手法是发挥针刺疗效的重要手段。如何针对病症选用适当的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了有效解析针刺手法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踝关节炎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捻转手法在抗炎镇痛方面发挥的作用。我们知道关节炎性疾病是针刺临床的常见病种,也是针刺研究领域用于探讨针灸镇痛作用机制的疾病模型之一。目前对于针灸抗炎镇痛方面的研究大多分别从外周或中枢的神经免疫调节的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析,而
学位
研究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痴呆的第二大常见亚型,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性疾病,但是目前并没有药物被FDA批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控制危险因素在VD的防治中占有重要作用。脂质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已知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大脑低灌注从而继发认知障碍或脑栓塞。既往文献表明,ApoE基因是影响血脂调控
学位
1目的通过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观察补肾促卵冲剂治疗女性DOR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循证医学依据。2方法根据纳、排标准收入30例肾虚血瘀型DOR所致不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补肾活血促卵冲剂和克罗米芬安慰剂)和对照组(克罗米芬和补肾促卵冲剂安慰剂)。给予相应治疗并观察1~2个疗程,分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血清激素指标、超声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的
学位
研究背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是膀胱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初次发现膀胱肿瘤的75%,患者初始症状多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Transn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既是NMIBC的重要诊断方式,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的手术不能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TMS联合自拟温阳通络汤中药湿敷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一科住院部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rTMS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rTMS,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rTMS联合中药湿敷;治
学位
来源于芍药属中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和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分别是中药白芍、赤芍和牡丹皮的原植物来源,这三种中药分别有补肝血、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芍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保肝等作用;牡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丹皮酚,具有抗炎、抗肿瘤、代谢调节等药理作用。芍药及牡丹在作为中药饮片的原植物来源
学位
研究背景:肾结石(kidney stones disease,KSD)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肾结石疾病其总患病率为6.5%,且南方高于北方地区,达10%左右。肾结石容易复发,每年结石复发率高达5%~7%,为结石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当前主要治疗方法除了传统药物排石疗法以外,还有手术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妇科主任程玲教授的中药序贯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的月经情况、基础血清激素水平、主要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总结分析其诊疗特点及疗效,为诊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提供新思路。分析患者基本的信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包括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以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根据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的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骨转移癌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存资料、疗效评价资料等,总结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直接死亡原因,应用不同的疗效评价指标评估中医药治疗骨转移的临床疗效,以探讨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评估影像学评价与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丰富骨转移中医疗效评价体系内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
学位
报道了近年来昆明物理研究所在富碲水平推舟液相外延碲镉汞外延薄膜制备技术方面的进展。2019年以来,突破了φ120 mm碲锌镉晶体定向生长技术,使碲锌镉衬底沉积相和夹杂相密度≤5×10~3 cm-2,位错腐蚀坑密度(EPD)≤4.0×10~4 cm-2,φ120 mm(111)晶圆衬底的Zn组份分布极差≤0.36%。基于碲锌镉衬底技术的进步,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的最大生长尺寸达到了70 mm×75 m
期刊